【摘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探究合作語法教學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和合作等方式,發(fā)現(xiàn)語言規(guī)律,不斷調(diào)整情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主要就探究合作語法教學的要領及其在課堂內(nèi)外的實施策略進行闡述,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合作學習 語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111-01
一、探究合作語法教學的特點
美國教育學者J·R·嘎斯基博士對合作學習作如下描述:“從本質(zhì)上講,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形式,它要求學生以2-6人組成的異質(zhì)小組,通過學習活動,共同完成教師分配的學習任務?!痹诮虒W過程中,合作學習是以學習小組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通過小組成員的分工協(xié)作實現(xiàn)小組的共同目標,并以小組活動的整體效果做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的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強調(diào)學生的參與和體驗,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提供大量的語言實踐的機會,使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
二、探究合作語法教學的要領
(一)教師熟悉語法知識,精煉語法內(nèi)涵
教師講解語法宜簡不宜繁,宜短不宜長,多用繞口令、順口溜、小詩句等。如教adj. adv的三級變化,筆者就把初中階段常見的不規(guī)則變化的adj.和 adv.編成:“兩多(many, much)兩好(good, well)?。╥ll)壞(bad/badly)少(little),一分為二有兩個(farther/further, older/elder),一是遠來二是老”。
由于受漢語習慣的影響,很多學生翻譯“我不在家”時總是寫成“I not at home”,用副詞、介詞甚至名詞充當謂語。為此,筆者將英式句子簡易為一句口訣:“主+謂+其他,謂語必須是動詞,主謂一致很重要”。學生理解了句子結構,明白了副詞或介詞都不能充當謂語,而要補充上動詞be,從而提高了遣詞造句的能力,減少了語法錯誤。
(二)引導學生善于觀察,自主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律
書面表達是最能考查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試題。在中考試卷中學生失分比較嚴重的是翻譯題,主要是句子結構不完整、詞法錯誤、時態(tài)語態(tài)混亂。為此,教師可以通過不斷增加句子成分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歸納、反思和總結,以此培養(yǎng)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三、探究合作教學法在課堂內(nèi)外的實施策略
(一)課堂內(nèi)完成合作任務學習語法
語法教學不宜孤立講授,應通過對話操練感受語法的存在,通過語篇閱讀發(fā)現(xiàn)語法的規(guī)則,通過聽力訓練完善語法的細節(jié)。可以把語法學習設計為學生的合作活動,合作活動的設計以教材為載體,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話題,學生完成合作任務重在體驗語法,感受語法在實際交際中的應用。如學習“will,be going to ”時,筆者就設計了“記者采訪”的教學任務,每四人分一組,一個當記者,一個記錄,兩個接受采訪,分別用“will和be going to do”回答,采訪主題是“新學期的學習計劃或生活計劃”。由于話題是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I’ll develop my English this term. I’m going to learn to play table tennis. I’m going to help my mother cook meals after school. 合作學習加強了學生間的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二)課堂外完成探究任務學習語法
探究合作語法教學,可以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空間。如學習現(xiàn)在完成時時,筆者采用教材的pollution主題,設計了一組探究合作的課題:1.prepare a PPT. 2.How much pollution around us? What has caused it? 3.What have we done to stop polluting our environment? 4.Report in front of the class.
學生按四人分成一組,每人完成其中一個任務。在完成探究合作任務過程中,學生們通過參與資料收集、檢索資料、PPT制作、寫演講報告等活動。程度較高的學生承當了小組較大的任務,他們幫助程度較差的學生整理材料、修改演講稿、組織小組活動等,從而提高了組織能力,滿足了學習成就感。而程度較弱的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降低了學習難度,解決了學習困惑,提高了學習興趣。這樣,雖然教師在課堂上講、練訓練少了,但教學效果卻更高。
(三)通過以話題為主線上好語法復習課
在授新課時,教師比較容易設計探究、合作的教學活動來完成語法教學。其實,初三總復習階段,我們可以話題為主線組織學生開展探究學習,完成語法復習,改變“教師多講,學生多練”的傳統(tǒng)模式。如筆者以“羅布泊的變化”為主題復習賓語從句。
Step1展示多幅羅布泊曾經(jīng)的美圖,并附上羅布泊世紀老人熱合曼的話。He says,“There were many tall trees and colorful flowers around Lop Nur Lake in spring ten years ago. Lots of bees and butterflies were dancing in the flowers. We could see sheep and horses on the grassland.”接著讓學生把這些話轉(zhuǎn)換為:“The old man remembers that _________ around Lop Nur Lake in spring ten years ago. He says _________. In the past, they were so glad _________.”最后引導學生階段總結:如果直接引語是陳述句,則變?yōu)橐詔hat引導的賓語從句,同時要注意時態(tài)變化(主過從過)和人稱變化(一主二賓三不變)。
Step2播放羅布泊現(xiàn)貌視頻,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羅布泊的變化,并用問句I want to know…,互相回答以下問題:Is Lop Nur Lake dangerous now? Can we see the clean lake? Has the lake changed into the desert? Does the lake disappear? Can people live there? 然后引導學生階段總結:如果直接引語是一般疑問句,則變?yōu)橐詉f/whether引導的賓語從句,疑問句應變?yōu)殛愂鼍湔Z序。
Step3探究任務:What has happened to Lop Nur Lake? Why does the lake disappear? How long has it been like thi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now? 學生因為在語文課上學過《羅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所以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教師再一次引導學生階段總結:直接引語是特殊疑問句時,則變?yōu)橐栽瓉淼囊蓡栐~,如what,why等引導的賓語從句,疑問句應變?yōu)殛愂鼍湔Z序。
Step4提問:“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now?”啟發(fā)學生思考,并完成The expert told us …“Don’t cut down so many trees.” “Save water.” “Protect our earth.”。然后引導學生階段總結:直接引語是祈使句時,祈使句中的動詞改為不定式,常用ask, tell 或order sb. (not) to do sth.結構。
Step5教師引導學生完成相關中考試題,鞏固復習內(nèi)容。如:
1.(浙江)—Tom, what did the stranger say?
——she asked me“______”.
A.How could she get to the bank B.Where was the hospital
C.Where the post office was
2.(揚州)Kate answered that she _____ her homework.
A. had finished B. finishes C. has finished
通過上述練習,學生解題時能結合語境審題,從賓語從句的引導詞、語序、人稱、時態(tài)四個方面分析題目:第1題,語序只有C是正確的;第2題,賓語從句要遵循主過從過的原則,主句時態(tài)從answered可知是過去范疇,所以從句只能是過去完成時had finished。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韓剛. 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M]. 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11.
[2]教育部.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尹剛,陳靜波. 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M].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