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設計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是愛國主義教育成功的關鍵。美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設計有著明顯的特點:一是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與憂患意識相結合;二是培養(yǎng)美國精神與強化美國社會制度認同感相結合;三是培養(yǎng)權利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相結合。美國高校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設計上的合理性提高了其教育效果,對我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也不無啟發(fā)。
【關鍵詞】愛國教育內容 特點 啟示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2010年度項目“廣東生態(tài)發(fā)展區(qū)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挖掘與青少年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編號GD10XMK05)階段性成果。韶關學院2011年度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課題“中美高校愛國主義教育比較研究”( 編號[2011]38-11)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009-02
健康、理性的愛國之情來源于科學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熏陶。因此,科學設計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是愛國主義教育成功的關鍵。美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非常成功,學習借鑒其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設計方面的經驗,有利于提高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效。
一、美國高校愛國教育內容的特點
1.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與憂患意識相結合。
民族自豪感是指民族國家的成員對自己身為該組織的一員而感到驕傲和自豪。民族自豪感既是民族自信的體現,也是人們維護國家尊嚴與利益的精神動力。
美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建國到現在美國雖然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是它在經濟領域、科技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且在世界政治舞臺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巨大的成就無疑成為美國人自豪的資本。美國高校通過相關課程充分展示美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培養(yǎng)大學生對美利堅民族以及美國社會制度的自豪感。美國高校的民族自豪感教育頗有成效,美國大學生大都有一種“我作為美國人是幸福的,是值得自豪驕傲的”民族自豪感。[1]
美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區(qū)別于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在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的同時,非常重視危機感教育,刻意培養(yǎng)大學生的憂患意識。
美國高校非常善于利用國際上的一些大事警示大學生以及美國社會。例如,1957年,前蘇聯率先實現載人衛(wèi)星上天。美國社會尤其是美國高校對此非常震驚,反省本國教育制度、科技制度存在的問題,制定教育、科技振興規(guī)劃。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迅速崛起,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競爭對手。美國對此驚呼“民族在危機之中”。美國高校還喜歡唱“美國衰落論”的調子,動不動就說美國實力已經下降,甚至斷言到某某年美國就會沒落。
美國高校批評甚至夸大美國存在的問題,其目的不是貶低或反對美國,而是要提醒大學生:美國雖然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仍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是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美國必須保持警惕、保持國力、保持霸業(yè),才能最終保證美國的利益與權威不受損害。
這種把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與憂患意識相結合的做法,既能保護國民的民族自信心,又可防止國民的狂妄自大心理,有利于培養(yǎng)國民健康、理性的愛國情感。
2.培養(yǎng)美國精神與強化美國社會制度認同感相結合。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氣質,即人們常說的民族精神。所謂民族精神,就是指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道德規(guī)范、精神氣質的總和,[2]它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
美國社會在兩百多年的發(fā)展過程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念,即所謂的美國精神。這種美式價值觀念既是美國發(fā)展的重要精神動力,也是美利堅民族團結的精神紐帶。宣傳和培養(yǎng)美國精神是美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美國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一是務實、開拓、進取精神。美國人不喜空談,講究務實,做事腳踏實地;不因循守舊,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美國社會還強調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只有拼搏夢想才能成真。
二是個人主義與獨立精神。個人主義是美國人的核心價值觀。美國社會強調個人的重要性,認為個人與社會相比處于更本位、更中心的地位。與個人主義密切相關的是美國人崇尚獨立精神。美國家庭在孩子還小時就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意識,社會也把獨立視為正常人的一種重要品格。因此,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美國人大都具有強烈的獨立精神。
三是自由、民主、平等。美國人崇尚自由,反對束縛;主張民主,反對專制;強調人與人之間平等,反對特權。
美國高校非常注重向大學生宣揚美國精神,無論是課程教學還是學生活動,處處滲透美式價值觀念。
對本國社會制度認同與否直接影響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感。美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非常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對美國社會制度的認同感。公民教育是美國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介紹美國政治制度和宣揚美國政治制度的優(yōu)越性是公民教育的主要目的。美國政治之類的課程介紹政府及其職能,例如政府應當由人民來選,政府應當尊重和保護個人的權利和自由,政府應當保護民權,政府應當為大眾的福利而工作。美國高校教師告訴大學生;美國政府的上述特征使其為實現民主、自由、人權提供了切實的制度保障,換而言之,美國社會制度體現了美國精神,因而值得人們維護。
3.培養(yǎng)權利意識與社會責任感相結合。
個人主義文化傳統的深刻影響使得美國社會非常強調個人權利,因此美國高校非常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公民課等相關課程告訴學生作為一個美國公民享有哪些權利,當你的權利受到侵犯時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獲得救濟。歷史課等課程會介紹美國人權發(fā)展史,告訴學生要珍惜自己的權利。由于美國學校與社會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人們的權利意識,所以美國人大都具有強烈的權利意識。國民普遍的權利意識反過來又促進了國家制度對國民權利的保護要求。一個公民享有充分權利的國家,人們自然會更加熱愛她,因為這樣的國家大家覺得安全和溫暖。
受基督教新教傳統的影響,美國人在重視個人權利的同時,又非常強調個人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美國高校公民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做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合格公民。高校教師教育大學生:個人享有一系列的權利,但同時也要承擔一系列的責任。例如,尊重生命,包括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尊重別人的權利,無論是人身權還是財產權;遵守公共規(guī)則;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等。履行自己應當履行的責任既是一個合格公民的基本要求,又是自己權利得以實現的保障。
二、啟示
美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設計非??茖W,效果也很顯著,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第一,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成就與憂患并舉。美國高校教師在展示美國成就培養(yǎng)大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并不隱諱美國存在的問題,甚至故意夸大其詞,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憂患意識。我國高校愛國主義教育往往喜歡講成績,很少講甚至有意回避我們存在的問題,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憂患意識。只講問題不講成績容易讓人悲觀失望甚至產生民族虛無主義,但只講成就不講問題則讓人狂妄,兩者無疑都不是理性的愛國主義。我們應該既要展示成就,也要直面問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愛國主義精神。憂患意識是覺醒和智慧的表現。因此,在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我們必須直面并且重視國家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人民的憂患意識,唯有如此,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第二,弘揚民族精神與強化國家制度認同感相結合。美國高校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非常重視將弘揚美國精神與強化美國社會制度認同感相結合。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雖然也講民族精神和介紹國家制度,但是兩者往往是分離的,好像沒有什么關聯。民族精神是我們的精神氣質和價值觀念的集中體現,而國家制度則是我們價值取向的制度表達與保障。因此,在愛國主義教育中,一方面要向大學生熏陶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向大學生介紹我們國家制度蘊含的民族的價值理念,換句話說,讓學生明白我們的制度符合我們的傳統與價值追求,從而增強他們的國家制度認同感。
第三,權利與義務并重。美國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重視權利意識與責任感的統一。我們的愛國主義教育則非常強調個人對國家、社會的責任和義務,而較少講個人的權利。公民有忠誠、熱愛、服務國家的義務,國家則有尊重和保護公民個人權利的責任。兩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公民都不履行義務,國家就無法正常運轉;國家如果不尊重和保護公民的個人權利,公民不可能熱愛、忠誠國家。因此,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是愛國主義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王清若. 祝祖國飛翔的兩個心愿——美國考察觀感[N]. 太原日報,2006-3-28.
[2]本書編寫組.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