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149-01
2006年秋福建省開始實施高中新課程,我全程參與了兩輪教學大循環(huán)。回顧這六年的教學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高中學生學習新課程的困難所在。由于我們學校采用了相應的策略,從而成功幫助學生提高化學成績。在兩屆的高考中均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在此談幾點認識,以供同行借鑒。
一、沒有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這是造成學困的根本原因。
認真研究一下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和現(xiàn)行初中化學教材,便可知道初中化學非?;A,知識少且零散,很多是從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入手學習?;瘜W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很少,再者中考化學要求簡單。有些學校對實驗要求很低。初中學生對化學學科知識體系和概念較模糊,給高中后續(xù)化學學科的學習帶來了困難。當初中學生滿懷信心步入高中學習時,一下子被復雜的化學概念當頭一棒就打暈了?;瘜W不好學的情緒滋生蔓延,導致許多學生認為化學難學。典型的例如:初中化學對酸堿鹽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轉化根本沒有什么拓展與講解,有的連最基礎什么是復分解反應規(guī)律都不知道,而高中前幾節(jié)課就開始教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反應,一下子要求學生書寫酸性氧化物與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這無非給學生造成了學習的困難和負擔,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學完幾節(jié)課就對化學學習沒有什么興趣了。
為此我校采取的第一種策略:組織高一老師認真學習九年制初中化學新課程標準,針對高一化學教學時遇到學生知識基礎欠缺問題采用及時的補救措施:(1)開學初利用一個星期集中補 。(2)分散補,即學習高中內容時,何時需要何時補。例如,我校在期初學生學習課程負擔不大的情況下,重新教會學生酸堿鹽溶解性表及其利用復分解反應規(guī)律書寫化學方程式。典型的如本人在教學時出了這樣一些題目補上初中內容。題目一:下列物質間在水溶液能否反應,能反應的寫出化學方程式,不能反應的說明理由。①硝酸鉀和氯化鈉;②氫氧化鋇和稀硫酸 ③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等。題目二:給出四種元素鈉、碳、氧、硫,請同學們寫出符合下列要求物質的化學式:堿性氧化物_________酸性氧化物_________堿_________含氧酸________無氧酸_________酸式鹽_________。利用以上題目訓練與講解順利完成初高中知識點銜接。
采用的策略二:利用班會團隊軍訓時間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長學姐談談如何做好初高中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習方法講座。由于初中大部分知識點是靠記憶,沒有系統(tǒng)性,而高中知識信息量較大,課堂容量難度也較初中大了很多。初中的知識點應用單一,而高中綜合應用知識能力較強,強調靈活應用基本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很多學生上了高中就不適應高中的學習。為此我們強調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所轉變。(1)學會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能力;(2)學會及時總結,即一個單元學習完畢嘗試回憶書寫本單元的重要物質性質、反應現(xiàn)象、用途、存在、制備方法和鑒別、化學方程式;(3)重視實驗,注重探究性學習。通過以上知識和方法銜接從而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
二、沒有正確處理好模塊知識教學,造成學生學習困難。
新課標對每個模塊的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即每周安排兩課時,36課時完成一個模塊的教學與學習,這就出現(xiàn)了課時緊張與知識掌握程度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在必修一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因為必修一內容基本上就是兩大反應(氧化還原反應和離子反應)、元素及化合物知識的濃縮,相當于原大綱版一半的教學內容,這樣對于剛邁入高中學習的學生,由于對高中學習還不太適應,老師又一下子在這36節(jié)課時中,讓學生系統(tǒng)掌握這么多的內容,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負擔,讓學生們感到困難重重。而必修二內容涉及的知識可謂繁多,寬度更大,給人蜻蜓點水的感覺,感到任何一個知識點都需要講明,但又害怕講得太多太深,導致學生恐懼化學,失去了學習化學的信心。例如:必修二中原電池、電解池內容教學,起初由于我們沒有把握好知識的深廣度,仍然按照原來的教學方法講解從原電池、電解池的概念、構成條件到原理(包括兩極的名稱,電子的流向,離子的遷移方向,電極反應式的書寫)上了一個星期后,為了鞏固知識,老師受市場上參考書習題的干擾和影響,又出了這樣一道題,請同學們寫出在酸性介質中氫氧燃料電池的正負極反應式,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要么不會寫要么寫出錯誤的答案,仍然無法完全掌握知識,教學效果不如預期。后來我們分析原因,造成這種現(xiàn)象主要是由于我們沒有處理好選修與必修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
為此我校采取的策略三:在必修模塊教學時要求老師一定按照新課程標準和福建省教學要求,不隨意拔高,大膽取舍習題,該了解就了解,該在選修中完成的知識點就放在選修中教學,避免一步到位,造成學生兩極分化。2013屆我校備課組做了大膽的嘗試,先按照新課程要求上完《必修一》、《必修二》、《化學反應原理》三個模塊,到了高二下學期期中考,我們回過頭重新復習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識,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高漲了,而老師又可以利用中學化學中最重要的概念原理如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離子反應、元素周期律知識來指導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掌握化學雙基知識牢固多了,又為高三化學總復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謂一箭雙雕。
三、沒有解讀好《高考考試說明》,人為加重學生負擔。
《考試說明》明確規(guī)定各部分知識的具體要求,說明了各知識點在高考中的考試層次是屬于“了解”“理解”“掌握”,這就要求老師授課時一定要胸中有數(shù),不能隨意挖掘。由于許多老師受舊高考影響,在某些知識點深挖,加重學生學習負擔。比如2011屆講解難溶電解質溶解平衡教學內容時,出了這樣的一道習題:某溫度下,硫酸鋇的溶解度為2.33×10-5g,求在該溫度下1L硫酸鋇溶液中硫酸鋇的溶度積常數(shù)。這一下子就懵住了學生,然而老師卻大講特講,而最終學生聽得一頭霧水,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困難。分析一下原因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初中已經(jīng)刪去了溶解度的有關計算,學生根本不懂得溶解度的計算公式?;仡^細讀《考試說明》對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要求,我們發(fā)現(xiàn)這部分知識是屬于新增的考點,在高考中是屬于了解內容,即使高考涉及此部分內容,也是非常粗淺的,它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沉淀溶度及常數(shù)的表達式,知道沉淀轉化的本質,沉淀溶解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應用。事實上也是如此,縱觀這幾年高考試題我們發(fā)現(xiàn)本節(jié)的內容所涉及的也只是沉淀溶度積常數(shù)的應用,強調的是學以致用,并不考查繁難偏舊的題目。
針對上述情況,我校備課組每次集體備課時要求老師們認真研讀《高考考試說明》,并由主講人認真解讀找出全國各地市高考中有關本節(jié)內容所出現(xiàn)的高考試題示例,逐一剖析逐一對照找出共同點與不同點,上課時嚴格按照《考試說明》的要求講解,不人為地加重學生的負擔。以后對教材內容我們都做到以說明為依據(jù),嚴格篩選教學內容,選擇有利于構建學科基礎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科基本技能的內容實施教學,不是教材上的內容都要教,都要學,學會智教,讓學生智學,從而減輕學生的負擔。
總之,如何讓學生保持學習化學的興趣,學好高中化學新課程,始終是我們化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問題。只有我們提高對新課程的研究,爭取把握好課程目標,認真分析學生學困的成因,并采取一定的教學策略,才能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與幫助,學生在高考中才會取得理想的成績,才能實現(xiàn)新課程改革的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