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課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終結階段。一堂好的高中英語課,既要有引人入勝的導入,也要有完美精要的結課。要充分發(fā)揮結課的實效,就得遵循一定原則。本文根據(jù)結課基本原則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歸納了搭橋鋪路、懸念、延伸和比較幾種基本結課方法。
【關鍵詞】高中英語 結課原則 結課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98-02
一、引言
常言道:“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余。”結課與導入同樣重要,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結課是一個完整教學活動過程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決定著課堂教學階段性目標的最后達成,并引起下一階段及教學活動的目標和非目標指向。
一堂高中英語好課,既要有引人入勝的導入,又要有精彩并達到“課雖盡而趣無窮[1]”效果的結課方式。巧妙的結課不僅能使課堂教學結構完整,而且能起到梳理教學內容、畫龍點睛、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智力和技能、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等積極作用??墒俏覀儼l(fā)現(xiàn)很多高中英語課堂存在重視教學導入,輕視教學結課或者刪減結課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現(xiàn)象。殊不知,結課是課堂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銜接新舊內容、遷移知識的紐帶。
二、結課基本原則
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結課的功能并達到實效,圓滿地完成課堂教學結課任務,使之體現(xiàn)一定的趣味性、藝術性、科學性,應該遵循以下幾項基本原則:
(一)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結課是一堂結束的自然體現(xiàn),它既反映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客觀要求,又是課堂教學科學性的必然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嚴格按照課前設計的教學計劃進行,使課堂教學結課自然貼切,水到渠成。教師在教學時既要避免課堂教學節(jié)奏過快,剩余過多時間結課,又要避免拖堂,最后三言兩語倉促結束教學,使學生無法總結和消化課上所學的知識。而完美的一次教學是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在下課前幾分鐘做好結課的準備,并根據(jù)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采用相應的結課方法。
(二)語言精練,畫龍點睛
結課,切忌冗長、拖泥帶水。語言一定要精而短,不能連篇累牘,否則就會給人有失偏頗頭小尾大的感覺。課堂教學的結尾也是整堂課的點睛之筆,教師應該在結課前的幾分鐘內,以精煉的語言緊扣本節(jié)課教學的中心,梳理知識、并對其總結、鞏固和拓展,形成知識網(wǎng)絡結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有一個更清晰、更系統(tǒng)的認識。
(三)內外聯(lián)系,激發(fā)興趣
課本知識是相對有限的。因而,結課所涉及的內容不能只局限于課本知識,還要注意課內外的互動以及各學科間的聯(lián)系與溝通。這樣有助于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要有意給學生留出思考的余地,以激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發(fā)散性思維。
三、結課基本方法
“學習者只有在放松和協(xié)調的狀態(tài)下才能最有效地學習和掌握語言或其它知識。[2]”因而,在高中英語課教學中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愉悅、充滿求知激情的課堂教學結課氛圍,是鞏固新知識,訓練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升華德育目標的重要保證。畫龍點睛、突出重點、強化目標、增強整體效應的功能是完美精要的結課應該具備的基本要求。一堂高中英語課結課方式,因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地點不同而不同。一堂具有趣味性、科學性、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結課方式,應根據(jù)課堂教學實際來設計。
(一)搭橋鋪路法
所謂搭橋鋪路法,就是將此節(jié)課的結課與下節(jié)課或是本單元某個教學活動聯(lián)系起來,進行穿針引線,為后續(xù)教學做好鋪墊,使這節(jié)課內容有效的滲透到下一節(jié)課或本單元某個教學活動中。在結課時,結束語要為學生從舊知識引向新知識搭建橋梁,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獲,學有所盼,對下一節(jié)課充滿期待。比如高中英語人教版Book3, Unit 4 Astronomy:the science of the stars閱讀課結課時,讓學生翻譯并分析最后一句話的結構 So whether life will continue on the earth for millions of years to come will depend on whether 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3]。此時學生會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理解翻譯。學生知道will前面部分的句子充當主語。但此前學生并未學過主語從句,對主語從句并不了解。因此,學生會想進一步了解主語從句,甚至去查閱一些相關資料,進而為下一節(jié)語法課做好鋪墊。
(二)懸念法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币惶贸晒Φ挠⒄Z課,也可以設懸念告終,使課雖已盡,意猶未盡,從而給學生留下一個有待探索的未知數(shù),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期待。教師可以根據(jù)知識系統(tǒng),承上啟下地提出問題。如高中英語人教版Book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3]第一篇閱讀,此篇閱讀為戲劇第三幕。學生只能了解到兩位百萬富翁兄弟給了Henry一個信封,并只能等到下午兩點才能開啟的劇情。此時已經(jīng)喚起了學生想進一步了解劇情的好奇心和興趣。老師故作好奇地提出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What will happen to Henry? 的問題。這樣很容易激發(fā)學生愈發(fā)想要了解的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延伸法
所謂延伸法,就是在結課時取得內外聯(lián)系,有目的地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例如,高中英語人教版Book3, Unit 5 Canada[3]中的閱讀部分warming up結課時,在學生已經(jīng)了解加拿大的地理概況的情況下,老師向學生提問有關加拿大的民俗和經(jīng)濟情況,并安排學生課下閱讀相關方面的材料。根據(jù)課文內容,把課外閱讀加拿大民俗和經(jīng)濟情況作適當擴展,既有助于本課的學習,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并在課外閱讀中鞏固了加拿大地理概況的了解。
(四)比較法
比較法,是在結課時將傳授的新知識從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有所側重地將有關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通過對比分析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使學生更深刻、更準確地理解知識的結尾方式。如:在講同位語從句的引導詞that時,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時,可以通過表格比較that在同位語從句和定語從句中的用法[4],使學生一目了然、理解更深刻。
四、結語
“教師上課猶如演戲,教師既是編劇,又是導演、演員。因此,要使‘表演’扣人心弦,耐人尋味[5]”,就要對結課方法進行精心設計,并時常變換成更新結課方法。教師應結合課堂教學內容特點、自身的需要以及學生的特點靈活使用,設計出水到渠成、自然貼切、中心突出、言簡意賅、令人回味的結課方式。英語課堂教學結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無論采用哪一種結課形式,教師都應遵循“因課而異”的原則,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與實踐,從而達到課雖盡意猶存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浦. 教學問題思考[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束定芳, 莊智象. 現(xiàn)代外語教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6(1).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英語(必修模塊3)[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12).
[4]張道真. 張道真高中英語語法[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
[5]方莉君, 高玉敏. 淺談情感教學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06(2).
作者簡介:
吳任玉,性別:女,籍貫:湖南,民族:漢,學歷: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