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對外開放是面對全球的,但印度卻在重新向東看。這既源于印度的經(jīng)濟利益考量,也源于地緣政治的需要。一個向東看的印度,會對中國在東亞的利益形成什么樣的影響?印度與中國、美國之間的微妙關系如何形成新一輪的平衡?近日,《財經(jīng)》記者專訪了孟加拉前外交部長喬杜里(Iftekhar Ahmed Chowdhury),這位卸任的外交官,坦率地道出了他眼中的中印和美印關系。
《財經(jīng)》:作為印度的鄰國孟加拉國的前外長,你認為印度為何重新向東看?
喬杜里:印度是在試圖復興對東方古老的影響力。在過去,印度并沒有在國際關系、外交和軟實力上很好地利用這個關系,現(xiàn)在準備利用的原因是如今這些國家在經(jīng)濟上變得強大。
但是印度一部分人認為,不應該因此與中國之間產(chǎn)生矛盾,有一些人覺得沒有必要陷進南海問題和菲律賓問題上,因為這并不是印度的利益所在。
印度與越南在海上石油開采上的關系很近,這也是制約中國政策的一部分。印度需要這么做,因為它需要通過這個和美國發(fā)生更好的關系。盡管現(xiàn)在印度并不確定,美國是否把自己看做盟友,但是這么做,對美國和印度的關系有好處。
《財經(jīng)》:印度怎么看待中國?
喬杜里:在印度來看,中國是一個主要的敵手。不單單是邊境地區(qū)的政黨,就是國家層面也這么看。而且,中印之間相互都是這么想的。美國希望利用印度來平衡中國,而對于印度來說,也需要借助美國來平衡中國。
但是,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關系,因為政策制定過程是非常復雜的。簡單的數(shù)學公式是,印度需要美國,而美國需要印度,因為兩者都需要來平衡中國。大國的平衡是非常顯而易見的。但是在印度,并不是所有人都認為美國是一個好朋友。
在我看來,事實上,中國在外交關系上非常“韜光養(yǎng)晦”,中國并沒有全力地發(fā)揮自己的力量。在聯(lián)合國安理會上,中國不像美國,很少使用否決票。但這并不是說,中國永遠會在目標面前溫潤示人。
中國的影響力,往往發(fā)揮在能夠看得到摸得著的地方,比如修路建橋。中國與美國的伙伴之間,不管是澳大利亞、還是印度都保持著良好的經(jīng)濟關系。另外,中國對阿富汗十分有影響力。所以,你看,在中美印之間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公式,不像曾經(jīng)的英國與法國聯(lián)手對抗德國一樣。
其實對于印度來說,它面對北方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以及南邊的斯里蘭卡,覺得自己是被中國所包圍了。這就是印度一部分人的感覺,當然不是全部的印度人的感覺。之所以印度與美國之間走得那么近,是源于一個中美印之間大的政治性圖景的需要。
《財經(jīng)》:你如何理解印度在美國的亞太政策或者說“印度-太平洋”政策中所扮演的角色?
喬杜里:亞太,或者說亞洲現(xiàn)在正在發(fā)生的,并不意味著遏制中國,但應當說是約制中國。當中國發(fā)展的時候,中國畫下了不讓外界逾越的紅線。美國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重新校準了自己在細節(jié)上的政策。美國對中國的政策與美國對前蘇聯(lián)的政策有很大的不同點,當年,美國和前蘇聯(lián)之間并不共享什么,它們之間會有進入真實的沖突和戰(zhàn)爭的可能性。
而如今,我們把中國和美國之間的任何沖突的可能性都排除在外了,因為中美之間的紐帶大到讓任何軍事沖突都沒有辦法發(fā)生。但是,兩者之間還是會有競爭關系,這就體現(xiàn)在影響力上。
在這對競爭關系中,美國會尋求有力的盟友,那些可以在價值觀的競爭上起作用的盟友,印度是一個完美的例子。印度有一個正在崛起的海軍,對美國現(xiàn)在的布局起到作用,美國的印度政策中唯一遇到的問題就是印度的政策決定機制,它和美國的政策決定機制一樣復雜。我并不是說美國的官僚機制,而是說,在美國的政策決定中,會遇到軍方、國會、壓力集團等多方的力量。
在印度,這一情況甚至會更嚴重,因為很多的印度邦一級都正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中越來越扮演重要角色。印度南方地區(qū)政黨會在印度對斯里蘭卡的外交政策中起作用,東北邦會對印度對孟加拉和緬甸政策起作用,而西北地區(qū)政府則會在印度的對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的外交政策起作用。
而印度的中央政府往往需要與政黨之間結(jié)成聯(lián)盟,正是因為這種關系就決定了中央政府的弱勢。
《財經(jīng)》:現(xiàn)在美國內(nèi)部也在討論,到底是進一步重返亞太戰(zhàn)略,還是說要對中國合作性再平衡,你是怎么看的呢?
喬杜里:與中國合作,這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想法,而非現(xiàn)實政治。這讓我想到了1962年,當時巴基斯坦與中國之間的關系并沒有那么密切,時任巴基斯坦總統(tǒng)找到印度,希望搞一個聯(lián)合防務,當時尼赫魯也是在琢磨這個問題。聯(lián)合防務,能夠防誰?你可以想得到中國當時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如果你想與中國保持一個關系,國際經(jīng)濟關系就已經(jīng)起到了這個作用。中美之間緊密的經(jīng)貿(mào)關系,包括商品市場、資本證券市場,而軍事戰(zhàn)略往往會跟隨經(jīng)濟關系,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跟你說美國對中國的政策,遠遠不像對俄羅斯的政策那么冷的關系。
中美之間不會有沖突,但是英國有一句諺語,即便不打仗,也要讓你的彈藥保持干燥。就是說,你要隨時準備好。中美之間,兩國的軍方都在準備好,因為軍事力量的對比非常重要,當一方弱了,那么這個多維度的關系就不是那么好維系,需要在它們之間保持平衡。
在當今的軍事中,并不僅僅是保持力量,還要保持充足性。所以,我認為,與中國合作是一個好主意,不管是區(qū)域構(gòu)建還是在貿(mào)易制度上。但是,中美之間競爭與合作并存,有的時候競爭更多,有的時候合作更多,但是,兩者不會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