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們說,聽一堂好課是一種藝術享受,這正是對執(zhí)教者“教學藝術”的最高褒獎。那么如何上好語文課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如何做,這是我們應該深深思考的問題。
走上工作崗位時間不過短短幾年,但我已深刻領會:語文與生活息息相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更加離不開生活。作為一個中文系出身的大學生,我們最早聆聽到的就是“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本人套用這句話“語文源于生活”。在這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有許多次我深深感受到這句話的重要性: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語文課,就要做到讓你的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有兩次課堂教學實踐讓我一直記憶猶新,一次是教學《趕?!愤@篇課文,課文敘述了自己童年時代和舅舅趕海的趣事,讀來令人仿佛身臨其境。課堂小結時我讓學生回憶童年生活,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課文的理解??墒菍W生舉手的寥寥無幾,即使說也是支支吾吾,說不出什么具體的內容來。我想:誰沒有金色的童年,誰的童年沒有發(fā)生過有趣的故事?同學們也正處在快樂的童年。他們正是十歲左右的孩子,這本來就是童年啊,他們的童年不就在身邊嘛!怎么都不會說呢?于是我運用啟發(fā)式的教學方式,先拋磚引玉,談我自己的童年趣事,想用我的經歷啟發(fā)他們。于是我回憶起自己童年時代,把那些我們小時候玩的游戲甚至我自己的一些糗事也毫無保留地告訴他們。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聽到我爬樹折柳條結果掉到小河溝里時,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墒悄切Σ皇侵S刺的譏笑,反倒是充滿了羨慕。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了,孩子們把能記得的趣事一一搜刮出來,對于課文的理解也更到位了,而我也一下子回到了我的童年時光。我不由感慨,生活真美好!同時我也深深感覺到:這節(jié)課的效果特別好。
另一次是教學《槐鄉(xiāng)五月》,當時我們語文組的老師備課時,都說這篇散文語言優(yōu)美,教學時間又剛好是槐花開放的五月。大家紛紛說,這次課堂教學一定會很精彩。我也做足了課前準備,想讓學生喜愛這篇課文,喜愛我的課。當時情境導入后,我便給學生介紹起槐花,槐樹,并且出示了圖片。可是孩子們的表情讓我疑惑,原來全班同學竟沒有一個人見過槐樹,槐花。他們有的只是課前預習時看到的文字介紹,對于生活中的槐花,槐樹,是絲毫沒有感觸。我想:那么課文中所說的花白、花美、花香及槐花飯,他們僅靠文字又如何體會得到呢?本來是要引導學生品味欣賞優(yōu)美詞句,感受槐花的美麗清香,這些教學重點竟沒有辦法完成了。原來想讓孩子們聯(lián)系生活談談他們見過的槐花,看來都無從談起了。于是這節(jié)課猶如紙上談兵,寡淡無味。這課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兩次不同的課堂經歷使我深刻體會到:只有首先把生活還給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們學到知識。學生對于生活是最親近的,真正的生活對學生也最有吸引力。只有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美國教育家杜威說:“給孩子一個什么LqTEc6/a0hoRVSPCd7Xrig==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新課的教學,傳授新知識。在新知的鞏固小結中,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
一方面,語文無所不在。它在語文書本里,也在生活當中,書本以外的生活,更是學習語文的廣闊天地。讀書看報紙是學語文,游覽名山大川是學語文,了解民俗民風是學語文……甚至平時的休閑娛樂游戲也是學語文,真可謂“處處留心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教育家呂叔湘說過:“語文課跟別的課有點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邊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我們的生活是語文學習的大舞臺,語文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生活,把學生的生活體驗與語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將語文教學活動延伸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學好語文然后再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生活,也是社會發(fā)展的要求。作為當代教育思想發(fā)展中一個里程碑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鮮明地提出了基礎教育“為了生存”和“學會生存”這一主題。面向21世紀的“德洛爾報告”中提到的教育的四個重要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更重要的是,基礎教育關照生活世界,回歸生活,注重生活的教育意義和教育對學生生活方式的建構,成為世界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基本特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活的氣息,這也必將使你的語文課堂充滿新的活力。吸引學生的同時,也將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深入挖掘課本的教學內容,再現(xiàn)生活的原貌,促使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并最終回歸到生活中去。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充滿生活的氣息,那么我們小學語文教師必將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