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夠讓人們的內(nèi)心變得更為豐富,能夠極大地開闊視野,使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兒童也不例外。兒童文學是專門為兒童所創(chuàng)作的一種文學作品,由于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輕松活潑,想象豐富,構思精巧,因而受到了廣大兒童的認可及喜愛。兒童文學與小學教育具有天然聯(lián)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入研究小學語文中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能進一步提高語文教學實效性。
關鍵詞:兒童文學作品;小學語文;策略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全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涌現(xiàn),對小學語文教學以往滯后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語文新課程理念與兒童文學的內(nèi)在特質(zhì)的精神可以說是高度統(tǒng)一的,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尤其是重點強調(diào)人文性。經(jīng)過現(xiàn)階段的課程改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所占據(jù)的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時也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一項重要資源,因而受到了教學界的高度重視以及普遍關注。同時,在兒童文學教學中也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及教學質(zhì)量,因此,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兒童文學作品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現(xiàn)狀
(1)存在功能上的認識偏差。相當一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錯誤地認為兒童文學所具備的功能只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而實際上兒童文學絕非只是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很多教師和家長眼中,如果對作文不能提供立竿見影的直接幫助,那么就會被摒棄和忽視。不可否認的是,兒童文學閱讀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產(chǎn)生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兒童文學的作用及功能并非僅僅如此,不僅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能夠?qū)W習的樂趣給予學生,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情感和心靈,發(fā)展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想象能力。還有些教師將道德說教看作兒童文學主要的教學功能,使得兒童文學教學的開展受到限制。
(2)正確的引導不足。通常兒童文學作品有著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多元地進行解讀。但是,多元解讀并非就是說隨意地解讀。如在《去年的樹》這篇兒童文學作品進行講解時,教師應當對文章主旨進行多方面、完整地加以解讀,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和富有童趣的視角,然而,很多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對學生的正確引導缺乏,對學生整體劃一,這便使得學生在解讀作品上偏離了方向。另外,教師在兒童文學作品教學中,要么是硬拽生拉學生將自己明確要求的理解深度達到,要么是滿足于個人對文本理解的展示,導致學生“誤讀”了兒童文學作品。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有效策略
(1)正確認識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作用。審美功能是兒童文學的一種首要功能,智力開發(fā)功能、教育功能及認識功能等均從屬于審美功能,而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作用主要是文學教育作用。即便是語文課程標準沒有將文學教育的目標明確,但是語文教師應當重視其人文內(nèi)涵,提高文學教育的地位,正確認識兒童文學作品教學,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文學功能,以便于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兒童作品教學的效果。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兒童文學作品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借助于氛圍環(huán)境的熏陶、主題活動的影響、學科教學的滲透、評價表彰導向等一系列措施進行融化、轉(zhuǎn)化、感化。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重要內(nèi)涵就是將適合學生發(fā)展及成長的兒童文學作為主要媒介,通過教師的點撥及啟發(fā),在主動狀態(tài)下促使學生將人文精神的發(fā)展實現(xiàn),進而使學生逐漸形成能夠用自己語言來感知世界的一種能力,并且將對待他人、對待世界的人性關懷態(tài)度最終樹立起來。一方面,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精神面貌、心理狀態(tài)和言行舉止等要切實進入狀態(tài),在兒童文學作品教學中,教師的言行舉止要具備感染力、生動性和形象性,精神要飽滿,以此更好地帶動學生;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按照兒童文學作品的具體需要,可以布置書法作品、展板、圖畫、鮮花等飾物于教室,還可以利用音樂的播放或者桌椅的擺放等,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3)聯(lián)系生活實踐,加強朗讀指導。正是因為兒童文學作品是學生語文學習的良好語言材料,因而在小學語文兒童文學作品教學中,教師要尤其重視學生的朗讀指導,要以充滿感情且獨特的語言吸引學生。例如:語文教師在兒童故事方面的文學作品教學中,應當明確教學的重點是課文的朗讀及認字,要讓學生在富有內(nèi)涵且有趣的故事中自主地領悟和閱讀,體會作品中所蘊涵的道理,以此在學字的前提下,使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加深,在生活實際中使學生體驗作品中的深刻涵義。首先,要注重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通過字典識字,教師采用教學課件的演示將學生的寫字興趣激發(fā)出來。其次,要注重生活體驗。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讓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親身感知。第三,要重視情感的滲透。教師要將各種有效的途徑利用起來,對有利的教學情境加以創(chuàng)設,將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讓學生盡快地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掌握作品中的知識點,提高素養(yǎng)和水平。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鑒于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的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盡快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摒棄,高度重視兒童文學作品教學,充分發(fā)揮兒童作品教學的功效,并且探尋有效的教學途徑,從而為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一鳴.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作品的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12).
[2]范洪麗.兒童文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課外閱讀,2013
(4).
[3]王倫.語文教學研究中兒童文學的融入[J].小作家選刊,2013(5).
[4]蘇海成.關注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同步發(fā)展[J].青年文
學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