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中有這樣的話。和:入群。同:茍從??鬃拥倪@段話可以這樣來理解:君子為人與小人比較起來,體現(xiàn)在能融進群體,但不應該茍從其中而迷失自己的個性和原則。
“和而不同” 同樣在音樂課的合唱訓練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音樂課堂標準》(下面簡稱《大綱》)認為:要更加重視并著重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早積累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jīng)驗,培養(yǎng)他們的集體意識及協(xié)調(diào)合作能力。在初中階段,學生的身心已進入比較平穩(wěn)的發(fā)展過程,并接近了成熟,他們已初步具備了自己的個性和審美意識。作為獨生子女的特殊群體,長期相對獨立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使他們的集體觀念,協(xié)作意識比較淡薄,盡管他們接受了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熏陶,但在這一學段,其身心發(fā)展的不協(xié)調(diào)性使得他們在特定情形下,仍然反映出這方面的不足。合唱是通過群體的合作達到和諧的藝術(shù)。寓教于樂,利用合唱來進一步改善這種狀況不失為一種良策。那么如何根據(jù)《大綱》的指導思想,在學生的合唱訓練實踐中逐步達到“和而不同”呢?
一、 合唱的準備
狹義的合唱是指具有兩個或兩上以上聲部歌曲的演唱。對于以素質(zhì)教育為對象的普通初中生來說歌曲的難度不宜太大。一般以齊唱加二部合唱為主。在練習之前,要對學生進行聲部的分工。誰來擔任高聲部,誰來唱低聲部,不能光憑學生的自覺自愿,我們應該對他們的自然聲區(qū)進行摸底,自然聲區(qū)較高的可以考慮唱高聲部,較低的擔任低聲部的演唱。初中生,尤其是初二、初三的學生,已面臨變聲,根據(jù)實際情況,男生中年齡偏大、身高發(fā)育較快的學生嗓音厚重,適宜唱低聲部。女生與未到變聲期的男生可選擇唱高聲部。為了取得兩個聲部音量上的平衡,可以打破“女高男低”的局限,在低聲部加進一些音色相對厚重的女聲,給聲部增加活力,也給整個和聲帶來豐富的色彩。合唱追求和諧的聲音,和諧的聲音來自于和諧的心靈。強扭的瓜不甜,生硬地進行聲部分工只會減弱學生合唱的興趣和熱情,給練習帶來不便,也會直接影響到聲部效果。例如,初一的學生,年齡較小,單純、熱情,唱勁十足。他們往往覺得,唱低聲部是平庸、低等、低能的表現(xiàn)。要啟發(fā)他們“紅花更需綠葉襯”,合唱只有聲部聲線的位置高低,沒有主次、尊卑的區(qū)別,做好“綠葉更珍貴”。初二、初三的學生,思想趨于成熟,有些放不開。再加上正值變聲期,聲帶容易疲勞,聲音上不去,就順理成章地在“低谷”游走。對于他們則應該熱處理、鼓士氣,少一點空洞的說教,多通過范唱、視頻和音頻來施加影響,當然,也要充分考慮到其變聲期的特點??傊?,要重視合唱訓練前學生的思想統(tǒng)一工作,引導他們放下成見包袱,高高興興地站好自己的位置。
二、 合唱的訓練
(1)“你即是你,我即是我”。這一話題包含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唱好自己的聲部。合唱歌曲分聲部練習時,要把旋律,包括個別的節(jié)奏、音準及力度、節(jié)拍、表情等要素給學生講解清楚。按照單聲部歌曲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掌握,作為學唱多年的合唱隊員來說應該不是大問題,要強調(diào)的是要克服他們輕視麻痹的心理,不能憑感官、憑經(jīng)驗唱得似是而非。一定要把自己的聲部唱準、唱熟、唱好。為此,我常常選定2個~3個素質(zhì)較高、責任心強的學生來擔任各聲部的小組長,帶領、督促大家落實練習任務。二是初步合作。這是合唱訓練的實質(zhì),也是對學生協(xié)作意識的檢驗。帶著自己的聲部面臨合作時,他們往往興致勃勃,但接下來,問題出現(xiàn)了,他們卻茫然不知。比如:低聲部幾乎被高聲部覆蓋,根據(jù)低聲部的特點,我會適當增加它的人數(shù)。你只要強調(diào),高聲部的同學就會“叛投”向低聲部,你再作分析,他們便會油然而生畏難情緒了。這時,我在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的同時,引導高聲部的學生唱得弱一些,低音部的學生唱得強一些,速度慢下來。在磨合中,低聲部要找到并逐漸抓住自己的聲部。當然也要避免過猶不及而蓋住了高聲部。為了讓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在合唱雛形初建后,我會要求他們做聲部互換的練習來感受不同聲部的意識。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學生聽、辨與唱有機結(jié)合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合唱的初級階段——“你即是你,我即是我?!?/p>
(2)“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指揮是合唱隊的組織者、協(xié)調(diào)者,是合唱隊的靈魂。這一點必須讓每一位學生明確。對指揮的服從包括:一是充分了解指揮者的舉止言談,甚至性格特點,要學會適應,這是領會、貫徹指揮者的指揮意圖、默契配合的基礎。二是熟悉基本的合唱指揮常識,包括右手的基本手式與左手啟發(fā)、渲染等常規(guī)手式。如:伴奏與起唱的銜接、不同節(jié)拍的不同強弱規(guī)律、連貫與跳躍的不同處理、力度的變化處理、高潮樂句的啟發(fā),尤其是多聲部的配合,比如歌曲《小鳥,小鳥》中的兩個聲部,高聲部與低聲部基本呈三度關系,節(jié)奏歡快,旋律流暢,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活潑、天真的心理特征。在指揮合唱時,既要借助手勢駕馭合唱隊,使二個聲部體現(xiàn)出對比與統(tǒng)一,又要通過面部表情來引導大家表現(xiàn)出歌曲的風格特征。作為學生,要調(diào)動起眼睛、大腦和嘴巴,用心地觀察,本能地反映并自然地配合。三是捕捉指揮者指揮多聲部時的表情和動作細節(jié)。回到上例。二個聲部配合時,音量不均衡——比如當?shù)吐暡恳袅科r,我會把左手的掌心向上對著低聲部的學生拉起;有聲音冒尖——我常用食指指向相應的學生,然后收回到嘴邊,作“噓氣”提示等。一切都是為了在多音部配合中,每個學生能抓住自己的,也能聽到別人的。這是合唱的第二個階段——“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3)“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合唱訓練是艱辛的,合唱的樂趣又是難以言喻的。就像立交橋。南來北往,立體交叉,在科學的指揮系統(tǒng)下,車水馬龍,各行其道,相得益彰,共同構(gòu)成了一曲井然而相融的現(xiàn)代化交通合唱。試想一下,指揮者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jié),就像一個雕塑大師,肆意揮灑的是海的氣魄;精雕細琢的是溪水的溫婉。指揮和隊員,心貼著心,同呼吸,共打造,表現(xiàn)著真善,演繹著悲歡。那迷人的和聲讓美妙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浸潤、漫延。通過合唱的藝術(shù)實踐,就是要讓同學們真切地感受到歌唱的美好、融入集體的美好。由此,努力達到合唱的最高境界:“我就是你,你就是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