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亞兵,羅小兵,劉 煉,王 斌
手機依賴,又稱手機成癮、手機焦慮癥、手機綜合癥、手機依賴綜合癥。它并不是指對手機本身的依賴,而是指人們過度濫用甚至沉湎于游戲、網(wǎng)絡、短信和拍照等各種豐富的手機功能,并因此危害了心理健康,影響工作和學習等正常生活,它實質(zhì)上是一種“行為成癮”[1]。體育鍛煉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內(nèi)容安排,重復從事用以保持和提高體質(zhì)的身體活動。參加體育鍛煉不僅可以從體質(zhì)角度促進人體健康,還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互相交流、溝通,釋放心理壓力和調(diào)節(jié)心理情緒[2]。本文擬考察中職生手機依賴現(xiàn)狀和體育鍛煉情況,探究體育鍛煉量與手機依賴程度的關系。
隨機選取3所職業(yè)學校,并選擇1-2年級318名學生作為調(diào)查對象(共3個年級,3年級學生在外實習),共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318份,回收300份,實得有效問卷285份,有效率為89.6%。其中:男171人,女114人;1年級152人,2年級133人;獨生子女126人,非獨生子女159人;班干部85人,非班干部200人;城鎮(zhèn)來源學生170人,農(nóng)村來源學生115人,年齡范圍在15-19歲,平均年齡16.68±0.993。
體育鍛煉運動量情況調(diào)查:體育活動等級量表(PARS-3)[3],由梁德清等人修訂,問卷重測信度為0.82。該問卷對被試前1月參加體育鍛煉的運動量進行評定,從強度、時間、頻率三個方面考察,運動量=強度×時間×頻率。三個方面都分5個等級,強度與頻率從1-5等級分別記1-5分,時間從1-5等級分別記0-4分,運動量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為0分。運動量評定標準:≤19分為小運動量;20-42分為中運動量;≧43分為大運動量。
手機依賴現(xiàn)狀調(diào)查:手機成癮傾向量表(MPATS)[4],由華中師范大學熊捷等人編制。MPATS采用5點計分,1代表極不符合,2代表不太符合,3代表一般,4代表比較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共16個條目,總分越高表明手機成癮傾向的程度越嚴重。信度為0.843,效度系數(shù)達到0.9以上。MPATS包括四個維度,分別為:(1)戒斷癥狀,指沒有參與手機活動時生理或心理上的負面反應;(2)突顯行為,指手機的使用占據(jù)了思維和行為活動的中心;(3)社交撫慰,指手機的使用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4)心境改變,指手機造成的情緒變化。
問卷的施測采用集體測試的方式, 在教室當場發(fā)放問卷,用指導語指示被試填答問卷,被試填寫好后當場回收。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調(diào)查所獲的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和方差分析。
2.1.1 中職生手機依賴基本情況
對中職生手機依賴得分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見表1)。女生在手機依賴四個維度平均值在數(shù)值上均大于男生。一年級學生在手機依賴四個維度平均值在數(shù)值上均大于二年級。獨生子女在手機依賴四個維度平均值在數(shù)值上均大于非獨生子女。非班干部在手機依賴四個維度平均值在數(shù)值上均大于班干部。城鎮(zhèn)學生在手機依賴四個維度平均值在數(shù)值上均大于農(nóng)村學生。
2.1.2 中職生手機依賴差異分析
本文在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班干部和生源地等人口學統(tǒng)計變量方面與中職生手機依賴的關系進行方差分析(見表2)。一年級學生在手機依賴總分、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和心境改變上都顯著高于二年級;在手機依賴、突顯行為和社交撫慰上,非班干部程度顯著高于班干部;突顯行為、心境改變在生源地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城鎮(zhèn)來源學生依賴程度高于農(nóng)村來源學生。手機依賴、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和心境改變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1 中職生手機依賴描述性統(tǒng)計(N=285)
表2 中職生手機依賴差異分析(N=285)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2.2.1 中職生體育鍛煉運動量基本情況
中職生體育鍛煉強度、時間和次數(shù)三個維度的比例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中職生體育鍛煉強度不大,時間不長,次數(shù)不多。
根據(jù)運動量評定標準,對運動量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見表3)。小運動量人數(shù)占總?cè)藬?shù)的65.6%,中運動量人數(shù)為21.8%和大運動量12.6%。
由以上調(diào)查可知,被調(diào)查中職生體育鍛煉運動量偏低。
表3 中職生參與體育鍛煉運動量情況
2.2.2 中職生體育鍛煉運動量差異分析
采用方差分析法對鍛煉強度、鍛煉時間、鍛煉次數(shù)在性別、年級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班干部和生源地等方面的進行差異分析(見表4)。男生運動量及鍛煉強度、時間和次數(shù)都高于女生;二年級運動量、鍛煉強度、時間和次數(shù)高于一年級的學生;班干部運動量高于非班干部,運動量在是否獨生子,生源地方面沒有顯著差異,體育鍛煉強度、時間和次數(shù)在是否獨生子女、是否班干部以及生源地方面沒有顯著差異。
圖1 體育鍛煉強度、時間和次數(shù)的比例分布情況
表4 中職生體育鍛煉差異分析(N=285)
對中職生手機依賴和體育鍛煉運動量相關性進行相關分析,結(jié)果見表5。體育鍛煉運動量與戒斷癥狀、突顯行為及手機依賴總分存在顯著的負相關。由于年級、是否班干部和生源地顯著影響中職生的手機依賴,因此本文以手機依賴為因變量,以年級、是否班干部、生源地為協(xié)變量,同時以運動量為自變量,作單因素多元協(xié)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6所示。在控制年級、是否班干部和生源地因素影響后,不同的運動量對手機依賴的作用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運動量對手機依賴的影響顯著(F=9.746,P<0.001)。同時,不同的運動量對手機依賴的四個維度的作用也存在顯著差異。進一步事后比較(Bonferroni)分析發(fā)現(xiàn):“小運動量組”的中職生在手機依賴和突顯行為因子上的得分均顯著高于“中運動量組”和“大運動量組”。也就是說,不同運動量中職生的手機依賴程度由低到高依次為中運動量(36.03±9.66)、大運動量(39.5±12.512)和小運動量(43.4±12.02)。
表5 中職生手機依賴和運動量相關性分析(N=285)
表6 不同運動量對中職生手機依賴協(xié)方差分析(N=285)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一年級學生在手機依賴總分、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和心境改變上都顯著高于二年級。究其原因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調(diào)查時間是學年下學期,新生已經(jīng)熟悉校園學習生活環(huán)境,而二年級學生馬上面臨實習工作,在學習動機和體育鍛煉上都高于一年的學生。手機依賴、突顯行為和社交撫慰在是否班干部上存在顯著差異,非班干部顯著高于班干部;班干部作為表率不僅體現(xiàn)在學習上,很多也體現(xiàn)在品質(zhì)上[5]。班干部在班集體里起著模范帶頭作用,對自身的要求也較高,無論是在課堂還是課下都會以身作則減少對手機的使用。突顯行為、心境改變在生源地上同樣存在顯著差異(P<0.05),城鎮(zhèn)來源學生高于農(nóng)村來源學生。手機依賴、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和心境改變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均不存在顯著差異。在已有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性別對手機依賴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在本次調(diào)查中沒有驗證此問題,還需進一步研究證明。
在手機依賴的16個條目中,男女生得分最高的都是條目1(一段時間沒有帶手機會馬上去查閱是否有短信/未接來電),其次是條目4(如果很長時間沒用手機,我會很難受),第三為條目3(在等人的時候我總是頻繁打手機問對方身在何處,如果不打就焦急難耐),說明中職生對手機的依賴主要是在戒斷癥狀和心境改變兩個方面,他們在沒有參與手機活動的時候生理和心理上會產(chǎn)生負面反應,影響情緒的起伏。這主要是因為手機已經(jīng)成為了生活的必需品,是聯(lián)絡他人和娛樂的主要工具。
有學者對高職生的體育鍛煉情況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頻率低、時間短、人數(shù)少[6]。在本研究中,調(diào)查對象體育鍛煉總成績?yōu)?分就有26人,每周活動3次以上的只有35.8%。出現(xiàn)這種狀況的原因除了學生體育意識不強以外,還與該校的體育設施和場地有關,并且一部分班級沒有開設體育課。 不同年級的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興趣及價值取向的認同度總趨勢呈倒置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文化水平愈高,認同度愈差[7]。本研究也論證了此觀點,二年級中職生運動量、鍛煉強度、時間和次數(shù)均高于一年級的學生。
此外,中職生運動量的性別差異很顯著。男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和次數(shù)都明顯大于女生。男生對體育感興趣的有33.9%,而女生只有13.2%,說明男生比女生喜歡參與體育鍛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會文化傳統(tǒng)、個性特征和體育鍛煉意識得影響。男生獨立性強,富于探險,而女生喜靜惡動。在運動量上,班干部高于非班干部,再一次說明班干部做事會比非班干部認真,個人的學習生活更加積極向上。
本研究將體育鍛煉運動量與手機依賴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運動量與戒斷癥狀、突顯行為及手機依賴總分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一方面驗證了國外學者的研究結(jié)論,即手機依賴與體育鍛煉相關[8];另一方面發(fā)現(xiàn),不同的運動量對手機依賴的影響有所不同。中運動量的中職生手機依賴最低、小運動量的中職生手機依賴最高。所以適度的體育鍛煉可以明顯改善手機依賴現(xiàn)象。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中職生的心理特點和體育鍛煉對人心理影響決定的。中職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高峰時期,自控能力較弱,個人閱歷較淺,知識經(jīng)驗不足,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且中職學生沒有升學壓力,自由時間較多,使其成為手機依賴著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改變個體不愉快的情緒,使人精神振奮、樂觀自信,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zhì),并能夠?qū)⒆⒁饬w移到學習、生活或工作中。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年級、是否班干部和生源地顯著影響中職生手機依賴,手機依賴、戒斷癥狀、突顯行為、社交撫慰和心境改變在性別、是否獨生子女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中職生體育鍛煉運動量的性別差異很顯著,男生運動量高于女生,二年級學生高于一年級,班干部高于非班干部。不同的運動量影響手機依賴程度,中運動量的中職生手機依賴最低、小運動量的中職生手機依賴最高。體育鍛煉對中職生手機依賴有很大的影響。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并能夠?qū)⒆⒁饬w移到學習、生活或工作中。所以,體育鍛煉是改善中職生不良習慣的一個重要措施。
1)學校或老師應了解學生體育鍛煉的性別差異、年級差異和班級身份差異,掃除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障礙,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投入體育鍛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具有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針對個體差異,合理安排教學任務,讓學生有成就感,提高對體育的興趣,主動參加體育運動。
2)改革體育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內(nèi)容,增添學生喜歡的、易普及的和具有魅力的時尚體育項目;以學生為主,讓學生體會運動的樂趣,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
3)加大對體育經(jīng)費的投入,擴大體育場地,增加體育設施,營造良好的學校、社會體育鍛煉氛圍,讓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
4)中職生應提高自律能力,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如社區(qū)自愿者、郊游、校園俱樂部等,通過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減少對手機的使用次數(shù)。
[1] 徐 華,吳玄娜,蘭彥婷,等.大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的編制[J].中國臨床心理學,2008,16(1).
[2] 楊灼芳,梁麗輝.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及其機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24(6):138-140.
[3] 梁德清. 高校學生應激水平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4,8(1):5-6.
[4] 熊 婕,周宗奎,陳 武,等.大學生手機成癮傾向量表的編制[J].心理衛(wèi)生評估,2012,26(3):222-225.
[5] 羅雯瑤. 初中生的班干部角色認知調(diào)查研究[J].教學與管理,2009.
[6] 徐禮才,趙立秋.高職生體育鍛煉行為缺失轉(zhuǎn)變策略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2,31(5).
[7] 章建成,張紹禮,羅 炯,等.中國青少年課外體育鍛煉現(xiàn)狀及影響因數(shù)研究報告[J].體育科學,2012,32(11).
[8] Thalia.Bellali Chr,Athanasios.Mastrokostas G,Maria.Gkrizioti Chr,Maria.Avramika G,Kyriaki.Tileniki Ar.The associ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with their health behaviors:a pilot study(English)[J].Rostrum of Asclepius/Vima tou Asklipiou, 2012,11(2):26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