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育為首,突出教學中心地位
教育要先教會學生做人,再成才。作為主管領導,我校確定了學校德育工作的主題:“志遠行進,身邊做起;誠實守信,從我做起”。借助我分管政教處、團委、總務處,工作進展十分順利;突出抓好教學工作,經常與一線教師在一起探討學生、探討學情和學校的實際,經常向老教師請教,凡事都要做調查研究,力爭現場解決問題;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注重質量目標考核,注重科學管理,優(yōu)化過程管理,牢固樹立學生是教師的生命線,教學質量是關鍵中的關鍵,所有工作必須以服務教學為主線。學生的需要,一線教師的需要就是我們的需要,就是我們共同的需要,通過開通兄弟學校的共享網站,引導教師合理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資源,充分利用電子備課室,讓所有一線教師都有資源可用,有第一手資料可查,從而避免“閉門造車”的教學狀況。
二、信任教師、學生,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主導,學生是主體,在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把自己定位為領導,而只是作為一個引導各環(huán)節(jié)合理配合的服務人員出現,及時發(fā)現問題,正確分析與協調問題,進而解決問題,與所有教師和學生共同面對實現我們共同目標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困難,多鼓勵教師,倡導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長處,要走進學生的生活中,要管學生,更要愛學生,所有外部條件都是客觀的,要承認我們的教學條件和基礎設施都較落后,但是我們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就沒有什么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多表揚學生,要管與贊同步進行,要相信學生,相信他們的能力和決心,結果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過程。在我們共同不懈的努力下,2012年高考,我校報考343人,應屆生本科上線人數113人,比2011年增加106人,考生總均分比去年增加50分,單科平均成績在白城市的位次也有較大的提升。不論從高考本科上線率還是從全市整體水平來看,我校的教學質量都達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度。透過高考這個窗口,可以看到我們普通高中振興的希望,同時也體現了二中人不甘落后的精神風貌。
三、實施高效課堂管理,探索教學質量分類評價
2012年以來,我校全面實施高效課堂管理模式,實施教育教學質量分類評價機制。校長與各年段主管副校長簽定教學質量目標責任書,副校長再與年段主任簽訂責任書,年段主任與備課組長簽訂責任書,組長再與任課教師簽訂責任書,從而以書面形式明確責任目標,提出并實施了學生分類綜合考評機制,不同基礎的學生,不同升學途徑的學生(體育、藝術、空乘等)都有不同的考評辦法。這樣,目標明確了,不搞一刀切,目標也合理,進而使不同班級、不同科目的老師都有一個只要努力就能達成的基本目標,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得到充分調動。針對這一點,我堅持每天聽課至少兩節(jié),堅持抽簽聽課,重點和薄弱學科聽課相結合,同時督促同學科教師互聽互評,把學生需要什么、教師還欠缺什么的第一手資料掌握在手中,進而通過開組長會和全體教師會共同研究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從而為一線教學改進提供了強有力依據。
四、加強溝通,集體攻關,堅持做好協助工作
學校工作,涉及很多部門,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來完成,處理不好會打消很多老師的積極性,會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工作,因此我在完成管理教學本職工作的同時,協調后勤等部門積極為一線教學服務。
協助本年段主任制定教學工作計劃,與所有任課教師一起研究完善高效課堂校本評價標準,嚴格分類質量考評機制,堅持任課教師回避制度。協調信息室、考務中心和中心教研組,做好每學期的四次教學質量檢測工作,及時向老師回饋信息,以便教師做好階段教學質量分析,為年段教學質量分析提供依據,進而為學校提供準確的教學水平數據,為今后學校的整體教學方向的調整提供客觀依據。
加強與教師的聯系,經常到各教研組與任課教師溝通,了解教師的備課狀態(tài),了解教師的生活,積極協調為教師解決生活中的難處,有困難不要緊,只要大家都伸把手,再難的事也會迎刃而解的,特別是教學中的一些難點,我們堅持集體攻關,集中大家的力量,把問題逐步分解,爭取步步為營,直至問題徹底解決。不斷完善教學質量分類評價體系,力爭在制度上讓教師心理平衡,在工作中有熱情,有奔頭,進而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教師發(fā)揮個人能量的良好工作氛圍。
作者簡介:張洪文(1976-),吉林大安人,吉林省大安市第二中學校副校長,中學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