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銘添,蔡 晨
(廣西民族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6)
隱性知識資源在圖書館微書評工作中的應用研究
覃銘添,蔡 晨
(廣西民族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6)
分析了隱性知識資源的特點、價值和圖書館微書評工作的現狀,指出了在全民閱讀大背景下隱性知識資源在圖書館微書評工作中應用的必要性,闡述了其應用的范圍及方式。
隱性知識;微書評;應用
邁克爾·波蘭尼(Michael Polanyi)認為,“隱性知識就是存在于個人頭腦中的、存在于某個特定環(huán)境下的、難以正規(guī)化、難以溝通的知識,是知識創(chuàng)新的關鍵部分”。隱性知識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個性特征,它以人為載體,隱藏在個人或集體的行為習慣中,不易被發(fā)覺和利用。正因如此,許多機構組織將其內部的隱性知識稱之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圖書館界也應對其加以利用。
微書評以“書”為對象進行簡單介紹或評論,篇幅短小,每評字數不超過140,內容簡潔、觀點明確,其基本職能是指導閱讀和欣賞。目前,大部分圖書館的微書評工作并未正式納入圖書館工作流程中,但利用前景可觀。第八次國民閱讀調查結果表明,我國數字化閱讀增長幅度較大,從2011年起開始步入全民閱讀的微時代,微書評也被譽為中國數字閱讀的導航者。緊跟時代潮流,圖書館微書評工作也應與時俱進。
微書評是書評服務功能的延伸,它較書評而言有較強的信息導向性。圖書館微書評是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新模式,是讀者讀書心得的交流平臺,也是館員信息資源傳遞的新方式,它豐富了館內的服務方式和文化內涵。同時,圖書館微書評也是淘書指南,是館內參考咨詢服務的新模式,也是館內服務主動性和人文性的體現。
隱性知識資源整合與圖書館微書評工作是相輔相成的。隱性知識無處不在,需要深度挖掘并將其顯性化,方可利用。我們可以將圖書館微書評工作定義為圖書館隱性知識資源整合的新模式,在工作過程中,圖書館部分隱性知識資源也顯性化了。圖書館隱性知識資源能夠為圖書館微書評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知識資源。這樣,圖書館即可在實現隱性知識資源整合優(yōu)化的同時也順利開展微書評工作。
隱性知識資源是普遍存在的,但使用程度不高。這歸根于大多數人對它的認識程度不夠,在圖書館內部同樣存在這種現象。例如,我們經??吹接性S多讀者通過精心閱讀,評價了部分圖書——這里面包含了許多質量優(yōu)秀的微書評,當其他讀者有相同或類似需求的時候,他們無法使用前面讀者的有效經驗,從而又得將大量的時間耗費在書目的選擇上。此類信息溝通障礙造成重復勞動,是人們對隱性知識資源的認知和挖掘應用層次不足的體現。本文從隱性知識資源在圖書館中的應用范圍和應用方式兩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3.1 范 圍
吳蔚慈老師在《圖書館學基礎》一書中指出“隱性知識一般是蘊含于個人身上的主觀的洞察、直覺、預感、經驗、技能、訣竅等”。因此,人是隱性知識資源的主要載體,隱性知識的應用應先從人開始,再深入到組織結構當中去。首先要判斷一個組織機構里人員的隱性知識承載量及價值,進而分析該組織結構的隱性知識資源功能的發(fā)揮利用,深入挖掘將其顯性化。在圖書館微書評工作中,可利用的隱性知識資源通常體現在:館員的隱性知識資源、組織結構的隱形知識資源以及用戶的隱形知識資源。
3.1.1 館員。圖書館館員是圖書館正常運轉的核心力量,他們分門別類地負責圖書館各個部門工作的正常運轉。作為圖書館的主體組成部分,館員具備較高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普遍能夠有意識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并盡最大能力將其優(yōu)化。在隱形知識資源的挖掘過程中,館員的主動配合意識優(yōu)于他人,是應當重點挖掘利用的部分。圖書館的微書評,要求館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和心理分析能力,能將一本書適時、適度地推介給讀者。采編部的書目采訪工作會較多地接觸書評,對書評的熟悉程度較高,從事這方面工作的館員書評知識儲量相對較多。流通部門館員對讀者的接觸較多,能及時了解讀者的需求,有機會優(yōu)勢。除此之外,其他部門的館員也應積極利用,通過一些活動使他們參與微書評工作,盡自己所能,優(yōu)化資源配置,整合有用知識,為讀者服務。
3.1.2 組織結構。組織結構隱形知識資源相對個人隱形知識資源而言較為抽象,它包含管理氛圍、制度規(guī)范、歷史文化、組織價值觀和發(fā)展節(jié)奏等因素,筆者將其理解為組織的生存方式的文化渲染力。這一部分隱形知識資源的特點是公平性,它平均分布在組織里面,任何一個走進該組織范圍的人都能平均享用這一部分資源,但享用程度因個人的信息素養(yǎng)和綜合水平而異。
3.1.3 讀者。讀者是微書評的受眾,是使用微書評最多的人,他們從自身出發(fā),能明確自己的需求以及需要怎樣的幫助和導向。因此,他們能夠準確地根據自身心得體會去寫微書評,這樣的微書評質量未必是最好的,但會是其他讀者想看的。此外,圖書館館員數量有限,僅僅依靠館員來完成微書評的所有工作是不現實的。讀者資源的利用是大勢所趨,隱藏在讀者身上的隱性知識資源有待深入挖掘利用。
在用戶資源中,我們不能忽略的是一些團體用戶資源的利用,例如大學生隊伍和其他文化機構的文化工作者等,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將他們組成書評專家團隊,為圖書館的微書評工作錦上添花。由于他們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對圖書等發(fā)行物的要求較高,能做出正確的讀書價值引導以及為微書評工作提供協助。在使用圖書館的過程中,他們不僅能利用自己的知識為圖書館撰寫大量優(yōu)秀微書評,而且能修正、補充那些質量稍差的書評。這樣不僅能擴充圖書館的微書評資源,而且能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對微書評資源重新進行整合,使其功能最大化發(fā)揮。
3.2 方式
3.2.1 真人微書評。自2009年3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首次嘗試起,真人圖書館就開始在中國流傳應用,臺灣世新大學圖書館更是將教師作為真人圖書納入了館藏。由此可見中國知識資源的挖掘在不斷拓展其深度及廣度。筆者認為,可將真人圖書館的概念應用到圖書館微書評工作中來,具體化操作如下:1)設微書評咨詢中心或咨詢臺,在館內評選優(yōu)秀微書評家,在微書評咨詢中心或咨詢臺實行輪崗服務;2)設微書評角,將讀者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定期舉行微書評交流會,可以由圖書館館員進行組織,也可以讓讀者自發(fā)組織,要求有記錄人員;3)舉辦微書評秀,錄制、上傳視頻,或者舉行線下的書評秀活動。這些真人微書評的順利開展,會對提升圖書館的文化內涵有積極作用。
3.2.2 微書評庫。隨著國家對文化教育的日益重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深入實施,各種類型的圖書館都會或多或少地購買和共享各種數據庫,但數字資源的增長幅度仍遠大于其利用率。微書評庫的建立、應用,不僅會增加館藏資源,也會提高館藏利用率,它能給予讀者閱讀和運用這些數據庫的指示,幫助讀者利用資源。微書評的資源來源途徑是多樣的:1)圖書館采編工作及微書評工作的記錄,這一部分微書評資源相對質量較高、整合性較高,可利用性強;2)讀者微書評資源,包括讀者的資料提供、獲取途徑提供以及口述資源等,這一部分的微書評資源需要進一步整理、歸納總結;3)網上微書評資源,這些資源散落在各個網頁中,需要微書評工作人員大范圍地搜索尋找、分析評價,還要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及心理素養(yǎng),因此工作難度都較大。微書評庫應建立友好界面,并將其放在顯眼位置,實現其第二搜索引擎功能。
3.2.3 移動微書評。移動微書評是相對于移動圖書館的概念而言的,是泛在信息環(huán)境的一部分內容,它獨立于移動圖書館,呈并列發(fā)展趨勢。信息爆炸在一定程度上使讀者養(yǎng)成了快速閱讀的習慣,多數時候,讀者的閱讀廣度明顯比閱讀深度更重要。此外,讀者的深度閱讀需要經過廣泛地獵取信息才能確定最終目標,這也從側面證明讀者需要移動微書評這樣一個有力工具。信息價值的實現有賴于讀者的快速獲取掌握,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信息的快速獲取應用能力是社會人適應性強的顯性標志。這種信息廣度的需求,使讀者很多時候僅僅使用移動微書評就已足夠,不需要深入移動圖書館獲取詳細資源,這是其獨立性的體現。移動微書評的實現需要讀者的廣泛參與,可通過微博、論壇等方式,需要電視、電臺等多方媒體的支持來優(yōu)化其功能。
3.2.4 微書評園地。可建立微書評小組,成員不局限于館員,但要進行人員素質考核。微書評園地要有自己的活動空間,能獨立開展部分宣傳活動。微書評園地要求有微書評宣傳欄,定期印發(fā)微書評宣傳冊子——新書推薦、經典閱讀等。除去這些工作,微書評工作小組可參考圖書館學會運行模式,設置常駐辦公地點及辦公人員,主要負責協調籌劃工作。微書評小組可定期舉行不同主題的活動,但時間間隔相對圖書館學會而言要短,可以每周都舉行,甚至兩三天就舉行一次。除此之外,微書評園地的辦公人員在必要時要兼顧其他部門的工作,例如采編部的采購工作等。
隱性知識資源在圖書館微書評工作中的應用方式是多樣的,這里簡單列舉了幾種。不僅在微書評工作中,在圖書館的其他工作中也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不斷挖掘隱性知識資源的深度價值,使其發(fā)揮更大效用,不斷提升圖書館的社會價值。
隱形知識資源的利用方興未艾,其潛在價值不可限量。目前雖然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應用研究,但筆者認為,除了在學術層面,隱性知識資源的應用將會成為今后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求和趨勢。從圖書館學的微書評工作入手,將挖掘利用隱性知識資源的范圍、方式明確化,有利于圖書館功能和價值的提升,也有利于其他部門、單位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參考學習。但不可避免的,也會面臨一些困難。
4.1 難點
在圖書館微書評工作中,隱性知識資源的利用難點主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1)資金問題,圖書館沒有專項資金用于圖書館的微書評工作,造成其活動難以開展;2)隊伍建設問題,目前很難構建圖書館常規(guī)化的工作團隊,而自由組織的團隊又缺乏規(guī)范化,執(zhí)行活動數量、質量都不能保證;3)平臺構建問題,不管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平臺,都需要政策以及人力、物力的支持;4)質量控制等問題。這一系列問題雖然不是圖書館微書評工作特有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隱性知識資源的利用程度,使微書評工作難以開展,更難以持續(xù)。
4.2 建議
在以上難點中,最為關鍵的是資金問題,沒有資金的支持,隊伍建設、平臺構建、質量控制等各項工作都無法開展。圖書館的微書評工作要得到上級相關部門的重視,就得讓上級相關部門關注其社會需求度。全民閱讀的背景對圖書館微書評工作的開展是有利的。所以,圖書館可充分利用全民閱讀這一背景優(yōu)勢,讓讀者認識到微書評不僅是知識資源也是信息搜索工具,微書評是有社會需求的。在這一環(huán)境下,讀者的需求就是全民的需求,讀者的呼聲是比較容易得到各相關部門重視的。上級的重視是資金下撥的前提條件,資金到位以后,應進行微書評工作的部門歸屬設置、日常工作安排以及規(guī)范條例制訂等工作的落實,之后再進一步解決其他難題。
隨著社會的進步,圖書館將逐漸向人們心中的“天堂”靠攏,由最初的藏書樓變成了集休閑、娛樂一體的文化教育中心。取消信息溝壑,實現無障礙溝通是圖書館人奮斗的目標。在此過程中,希望隱性知識資源在圖書館微書評工作中的應用能為圖書館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1]操 紅.基于隱性知識視角的建筑設計教學探索[J].廣西教育,2011(36):99—100.
[2]第8次國民閱讀調查結果發(fā)布[J].公共圖書館, 2011(2):90—91.
[3]吳蔚慈.圖書館學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2.
[說 明]本文系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圖書館讀者知識資源整合利用研究”(項目編號:gxunchx2011032)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G250
A
1005-6041(2013)02-0041-04
2012-09-27
覃銘添(1986—),女,廣西民族大學2010級研究生;蔡 晨(1988—),男,廣西民族大學2010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