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瑛,張 禾
(南京農業(yè)大學 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95)
構建以拓展素質訓練為主線、三大拓展素質訓練平臺為基礎的現代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
雷 瑛,張 禾
(南京農業(yè)大學 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95)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訪談、綜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拓展素質訓練與高校體育教學的關系進行探討,揭示了拓展素質訓練與高校體育教學具有相融性,將拓展素質訓練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具有可行性。而將拓展素質訓練課程融入體育課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課程模式,構建一個以拓展素質訓練為主線、三大拓展素質訓練平臺為基礎、按年級分層次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素質拓展教育的現代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將打造出具有自己學校特色的拓展訓練課程體系。
拓展素質訓練;體育教學;課內外一體化; 理論研究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就業(yè)者不僅要明確行業(yè)的業(yè)務規(guī)范,還要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質,此外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擁有較高的情商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也是重要條件之一。全面提高公民素質,培養(yǎng)更強的一代新人,幾乎成為每一個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的核心。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在國家發(fā)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要求,因此大學教育就必須改革傳統(tǒng)教學手段,采用新的多元化教育方法,在實踐中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這些重要的素質和品格。
近年來,拓展素質訓練以其獨特的體驗式訓練模式服務于人們回歸自然、提高素質、完善人格的需要,對現代社會中從業(yè)人員的行為方式、工作能力和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團隊意識及與人相處能力的培養(yǎng)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作為素質教育的新手段,拓展素質訓練在我國高校中逐步推廣開來,并以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推動了對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改革。而體育課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冒險精神、挑戰(zhàn)極限等方面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是其他課程無法比擬的。拓展素質訓練與體育課程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體育課程中開設拓展素質訓練課、或融入拓展素質訓練的內容,既豐富了課程的教學內容又沒有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既完成體育課的教學目標又達到拓展素質訓練的目的,因此,將拓展素質訓練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構建一種新型現代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并完善其課程設計,將拓展素質訓練器材設施的建設體系化、專業(yè)化和科學化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1研究對象
以拓展素質訓練融入高校體育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筆者閱讀了大量有關拓展訓練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學校體育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著作數十余部,并通過電子網絡檢索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本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論依據。
1.2.2 訪談法。筆者與多家拓展訓練公司的負責人、培訓師就拓展訓練的內容及功能等進行交流,同時也與江蘇省、湖南省等多所高等院校的多位教育學、心理學及體育教育的教授一起研究拓展素質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探討將拓展素質訓練融入高校體育課程的理論依據,并完善其課程設計,使其教學體系化、專業(yè)化和科學化的相關問題。
2.1拓展素質訓練與高校體育教學的相融性
2.1.1 拓展素質訓練目標和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拓展素質訓練的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鼓勵他們充分挖掘自身潛能,提高其挑戰(zhàn)能力,挑戰(zhàn)其自身的極限,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并提升其團隊精神最終實現自我超越。
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在《綱要》里做了明確闡述,就是:“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和技能以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增強學生體質,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想品德。
2.1.2 拓展素質訓練內容和高校體育教學內容的相似性。拓展素質訓練內容由室內項目、場地、水上和野外組成,主要通過各種設計精巧的活動達到完善人格、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團隊協作的訓練目的,分為基本素質和綜合素質訓練兩個部分。
基本素質訓練以戶外訓練為主,有電網、斷橋、天梯、背摔等等,如果增加野外及水上項目則訓練效果更佳。而綜合素質訓練對學生實施的是體驗式訓練,主要運用模擬情景以及結合室內外環(huán)境訓練的方式,讓學生們通過集體活動真正感受集體的力量,體會集體的溫暖,樹立正確的集體觀念,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高校體育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既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通過一定的身體練習和體育游戲,讓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以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拓展素質訓練其實更類似一種全新的與以往不同的體育訓練,這種訓練將體育運動中跑、跳、擲、跨等基本技術的運用由單一的場地環(huán)境,擴展到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且把單一的身體活動融入到社會生活、自然環(huán)境等方面。
2.1.3 拓展素質訓練過程和高校體育教學實施過程的基本相同。拓展素質訓練的過程是在實踐中要求訓練者應對挑戰(zhàn),并將自己的行為滲透到活動中,通過培訓師的培訓指導體驗活動過程并實現行為及思維方式的轉變,能更好地完成活動任務,進而完成觀念上的轉變最終形成新的品質。
高校體育教學實施過程是教師指導學生多次進行各種身體練習,掌握各項體育技能,并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對學生意志品質的磨練與培養(yǎng)。
拓展素質訓練過程和高校體育教學實施過程都要求參與者在實踐活動中,通過親身經歷真實或模擬現實環(huán)境中的集體活動經過體驗、感受、反思,再與團隊成員之間交流總結,產生新的認識實現共享,并將在今后的實踐活動中應用這些獲得的理論新成果。
2.2拓展素質訓練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可行性
2.2.1 我國高?,F有的場地及體育設施等資源為拓展素質訓練提供有利條件。由于近年我國高等教育建設的穩(wěn)步發(fā)展,很多高校都有較為豐富的場地資源和比較完備的各項體育設施,尤其是實施大學城建設后,為各高校共享校際資源之間的共享提供了各種可能。而拓展素質訓練中的一些項目,在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甚至較為開闊的一片平地即可開展,對場地的要求非常靈活,并且能夠很容易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一般而言不需要投入過多的資金就可以進行拓展素質訓練的教學。
2.2.2 良好的師資力量。我國大多數高校都有較好的學術氛圍和良好的文化底蘊,一般情況下,高校教師的綜合素質都普遍較高,且都對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教學經驗豐富,與學生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只要接受系統(tǒng)的正規(guī)培訓,就有能力勝任拓展素質訓練的課程教學。近幾年來,參加了北京大學拓展訓練基地培訓有很多,回校后很多老師還根據本校場地器材等的實際情況、學生的特點、以及拓展素質訓練的特征,設計出適合在自己學校開展的訓練項目。
2.2.3 國內外高校的成功經驗。自2002年在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司的倡導下,北京大學作為全國第一所高校開展了拓展課程,如今北京大學“拓展訓練研究中心”是全國第一所以“體驗教育”為核心的專門性研究機構,它已成為伴隨中國拓展訓練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而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江南大學等院校均成功地開設了拓展課程,學生積極地參與并給予高度評價,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們開設拓展訓練課程提供了參考依據。
3.1結論
3.1.1 拓展素質訓練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進入中國以來,以其獨特的培訓形式、新穎的培訓內容及良好的培訓效果給國內各教育機構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現代社會各行各業(yè)面臨的競爭和壓力,對從業(yè)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世紀的人才不僅應掌握相關領域的專業(yè)知識,還必須具備一種全面的、適應社會變化的綜合素質,因此高校教育必須突破以往的教育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各項素質,培養(yǎng)出適合時代發(fā)展特征的新世紀人才。拓展訓練在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自我以及團隊精神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體育課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挑戰(zhàn)極限等方面有其他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在體育課中開設以及融入拓展訓練的內容,既豐富了課的內容,又沒有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既達到體育課的目的又達到拓展訓練的目的,因此將拓展訓練引入體育課具有切實可行的價值。
3.1.2 拓展素質訓練進入我國的時間不長,在高校教學中也尚未形成自己獨立的教學體系,因此將拓展素質訓練的內容融入高校體育教學是今后一個階段內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的趨勢。
3.2建議
3.2.1 拓展素質訓練是一項新興的項目,還沒有在我國高校中真正推廣開來,在硬件及軟件建設上均沒有可參考的內容,因此,各高校在拓展訓練課程的設置中,更多的是模仿市場上拓展培訓企業(yè)現有的培訓內容,拓展素質課程的設計、拓展訓練器材設施的建設都沒有達到體系化、專業(yè)化和科學化的標準,不能適應學生的需要。我們試圖將拓展素質訓練融入體育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按年級分層次進行素質拓展教育,根據學校現狀、師資儲備、大學生特點等情況選擇一些較為經典的拓展項目,將拓展素質訓練的內容有機地與體育課程結合起來,打造出有自己學校特色的拓展訓練課程體系。
3.2.2 我校素質拓展訓練課程的設置將立足于學?,F有的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課程模式,力圖將拓展素質訓練融入該體系中,不是簡單的上一門課,做一次訓練,而是構建一個以拓展素質訓練為主線、三大拓展素質訓練平臺為基礎(普通體育課的拓展素質訓練項目、拓展訓練課程以及拓展素質訓練課外活動課)、按年級分層次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素質拓展教育的現代高校體育教學模式(見圖1)。
圖1 “一條主線、三大平臺”為基礎的素質拓展訓練課程模式
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別于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模式,它并不以訓練學生某種體育技巧灌輸學生某類體育知識為目標,而是設定一個特殊的環(huán)境讓學生直接參與,并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占主導地位。通過在教學中設計各種富有挑戰(zhàn)性與思想性的訓練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與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教師要讓學生體驗每個項目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投入地面對各種不同的環(huán)境及挑戰(zhàn),學習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3.2.3 將拓展素質訓練融于體育教學中對高校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課程,通過訓練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潛能,提高和強化個人心理素質,同時也不斷強化學生的自我挑戰(zhàn)精神,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永不服輸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訓練中的感悟轉化為人生的知識,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進一步提高他們適應社會能力。
[1] 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S].教育部文件,2002.
[2] 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3]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4] 李友海.拓展訓練: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J].中國培訓,2001(3).
[5] 李翼.拓展訓練——重塑自我的新起點[J].中國培訓,2001(10).
[6] 周輝全.培訓新方式——拓展訓練[J].中國人才,2003(1).
[7] 周芳,費英勤.論職業(yè)導向的拓展訓練方法在大學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3(4).
[8] 張亞琪.將拓展訓練引入大學體育課的思考[J].遼寧體育科技,2003(8).
[9] 王勇,王鳳.戶外拓展訓練對大學生新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研究[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10(2).
[10] 劉廣路,石磊.論戶外拓展培訓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J].教育與職業(yè),2009(2).
[11] 黃海.拓展訓練——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的新方向[J].體育科技,2004(1).
TheoreticalStudyaboutConstructingaPhysicalEducationModelofExpandingQualityTrainingasMainLineandTreatingThreePlatformsforExpandingQualityTrainingasBasisinModernUniversities
LEI Ying,ZHANG He
(PE Depart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Through applying som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referring to the literature, interviews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es, this paper prob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panding quality training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uggests that expanding quality training an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re compatible and putting the former into the latter is feasible. Thus, it will establish an expanding training course system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own universities, if they put quality extension training courses into PE course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in-and-on class and construct a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 in modern universities which makes expanding quality training the main line and three platforms for expanding quality training the basis, and makes students accept systematic quality extension edu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ades and levels.
expanding quality training; physic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in-and-on class; theoretical study
1004-3624(2013)06-0055-03
G807.4
A
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2011JSJG197)
2013-07-30
雷 瑛(1972-),女,湖南長沙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人體科學,體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