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品川,張朝暉,馬 靜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糖尿病足科,天津 300150)
糖尿病足潰瘍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對于合并肌腱及筋膜變性壞死的糖尿病足患者,為促進傷口充分引流及愈合,需對變性壞死肌腱及筋膜進行清創(chuàng)治療,常采用的清創(chuàng)方法包括:手術清創(chuàng)、化學清創(chuàng)、生物清創(chuàng)等[1]?;瘜W清創(chuàng)指應用某些酶類或化學藥物達到傷口壞死組織清除的方法,臨床上多應用于不適合手術清創(chuàng)的患者,常用藥物包括紅升丹及糜蛋白酶,本研究通過觀察紅升丹及糜蛋白酶在糖尿病足潰瘍清創(chuàng)中的療效,探討兩種藥物的臨床應用范圍,為達到最佳清創(chuàng)效果提供必要的臨床依據(jù)。
1.1 病例選擇 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中選取Wagner 分級2~4 級患者96例,患者納入根據(jù)1999年WHO 糖尿病足診斷標準以及國際Wagner 分級[2],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糜蛋白酶組與紅升丹組各48例;男女之比糜蛋白酶組26∶22,紅升丹組25∶23;平均年齡糜蛋白酶組(62.3±8.1)歲,紅升丹組(61.4±7.5)歲;糖尿病病程中位數(shù)糜蛋白酶組8.3年,紅升丹組7.8年;ABI指數(shù)糜蛋白酶組0.82±0.28,紅升丹組0.79±0.26;糖化血紅蛋白糜蛋白酶組(9.8±1.9)%,紅升丹組(10.2±2.3)%;Wagner 分級糜蛋白酶組2 級19例,3級23例,4 級6例,紅升丹組2 級17例,3 級27例,4 級4例。Wagner 分級0~1 級患者因未累計肌腱及筋膜而未納入標準,5 級患者由于多合并全足壞疽需立即采取截肢術亦未納入標準。兩組數(shù)據(jù)間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
1.2 方法
1.2.1 綜合治療 控制血糖、控制感染和改善微循環(huán),所有患者均嚴格控制飲食,采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6~8 mmol/L,餐后2 h 血糖8~10 mmol/L;根據(jù)傷口分泌物培養(yǎng)及藥敏結果應用抗生素;應用擴張血管、活血化瘀等藥物改善微循環(huán);采用B 族維生素和鼠神經(jīng)生長因子改善神經(jīng)病變癥狀。
1.2.2 化學清創(chuàng) 糖尿病足潰瘍需達到以下條件時才可進行化學清創(chuàng):全身及局部感染已明顯得到控制;感染未沿肌腱及筋膜向傷口近端擴散;引流通暢;無干性壞疽。對于滿足化學清創(chuàng)條件患者,傷口常規(guī)每日換藥1 次。換藥流程:傷口周緣常規(guī)碘伏消毒,注意勿使碘伏進入傷口內(nèi),否則會影響藥物效果,用干棉球蘸干傷口內(nèi)分泌物,對于已完全游離壞死組織予以剪除,傷口清理完畢后,將糜蛋白酶按500 萬單位/cm2、紅升丹按100 mg/cm2標準分別均勻撒布于壞死組織表面,外敷油紗條保濕,紗布覆蓋包扎,禁止將紅升丹應用于正常組織表面,且紅升丹連續(xù)應用時長不超過7 d,如繼續(xù)應用紅升丹需間隔7 d 以上,單次最大劑量不超過1 g。
1.2.3 判定標準 按上述操作后,每天一次詳細填寫觀察表格,記錄內(nèi)容包括(1)傷口愈合速度:采用面積法進行計算,每日將患者傷口固定于同一體位進行照相,對圖像采用Image J 軟件行傷口面積計算,獲得每日傷口減小面積,計算傷口愈合速度[3]。(2)傷口分泌物重量測定:采用重量法進行計算,通過稱量換藥前后紗布質(zhì)量計算傷口分泌物重量,為避免誤差,換藥后紗布采用低溫冷凍干燥稱取凈重量,收集自應用藥物開始至壞死肌腱完全脫凈分泌物總重量,并除以壞死肌腱總面積及藥物應用時間[4]。⑶傷口擴散范圍:自清創(chuàng)邊緣至最后痊愈時最長的邊界長度[5]。⑷療效評價:基本痊愈:壞死組織脫盡,肉芽組織生長良好,上皮開始生長;顯效:腐物及壞死組織大部分脫落,肉芽生長良好;有效:壞死組織部分脫落并液化;無效:壞死組織未有脫落,無肉芽組織生長??傆行剩剑ɑ局斡龜?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病例×100%。
1.2.4 不良反應 與治療前相比,新出現(xiàn)或加重的體征,實驗室檢查異常,無論是否與治療藥品有關,均視為不良反應,作詳細記錄。觀察項目包括:疼痛、感染、肝腎功能異常,尿汞測定。
2.1 不同Wagner 分級分泌物重量、傷口愈合速度、傷口擴散范圍比較 糜蛋白酶組與紅升丹組隨著Wagner 分級程度的提高,糖尿病足患者傷口擴散范圍逐漸擴大,傷口愈合速度逐漸減慢,傷口分泌物重量逐漸增加(P<0.05),但對于相同Wagner 分級,采取糜蛋白酶與紅升丹治療后傷口擴散范圍有差異(P<0.05)、傷口愈合速度有明顯差異(P<0.01),而紅升丹組傷口分泌物重量比糜蛋白酶組明顯增多(P<0.05),見表1。
表1 糜蛋白酶組與紅升丹組不同Wagner 分級分泌物重量、傷口愈合速度、傷口擴散范圍比較(±s)
表1 糜蛋白酶組與紅升丹組不同Wagner 分級分泌物重量、傷口愈合速度、傷口擴散范圍比較(±s)
△▲◆◇P<0.05,☆★P<0.01
2.2 臨床療效 糜蛋白酶組較紅升丹組療效明顯(P<0.05),紅升丹組無效例數(shù)明顯增加(P<0.05)。見表2。
表2 糜蛋白酶組與紅升丹組臨床療效分析【n(%)】
2.3 不良反應 糜蛋白酶組10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疼痛,紅升丹組25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疼痛,兩者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均通過對癥治療緩解。糜蛋白酶組出現(xiàn)感染加重2例,紅升丹組出現(xiàn)感染加重8例,兩者間存在明顯差異(P<0.05)。紅升丹組中2例用藥后出現(xiàn)腎功能輕度異常,7例肝功能輕度異常,22例尿汞含量超標,停止用藥,未經(jīng)處理,3個月后自行恢復,糜蛋白酶組未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
糖尿病足清創(chuàng)是指通過手術、機械、化學、生物或者自溶(自我消化)等手段清除壞死、感染組織及滲出物,改善糖尿病足傷口剩余健康組織的愈合潛能的一種治療方法。對于某些不能耐受手術清創(chuàng)的患者,通常采用非手術清創(chuàng)進行治療,其中化學清創(chuàng)以其操作簡便、療效確切在臨床中廣泛應用,目前常用的清創(chuàng)藥物包括酶類制劑及中藥祛腐藥。常用的糜蛋白酶是蛋白質(zhì)水解酶,具有分解肽鏈的作用,能消化溶解變性蛋白,對未變性蛋白質(zhì)無作用,從而起到清創(chuàng)作用。中藥祛腐藥紅升丹具有緩和的腐蝕作用,可使病變組織與藥物接觸的蛋白質(zhì)凝固壞死,逐漸與健康組織分離而脫離,并有刺激肉芽生長的作用[6]。因此臨床中將上述兩種藥物用于糖尿病足潰瘍清創(chuàng)治療。
依據(jù)糖尿病足潰瘍的嚴重程度可采用Wagner分級,2 級為合并軟組織的較深潰瘍,3 級為深度感染,4 級為局限性壞疽。對于合并感染及局限性壞疽患者,需在感染控制后及壞疽清除后才可行化學清創(chuàng)[7],本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潰瘍嚴重程度的加重,應用化學清創(chuàng)后傷口愈合速度逐漸減慢,其原因與肌腱受累程度有關,嚴重糖尿病足潰瘍存在多層次肌腱受累,因此單位面積內(nèi)肌腱厚度增加,導致壞死組織清除速度減慢,因此傷口愈合速度減慢。本研究還顯示,同一程度的Wagner 分級患者,紅升丹與糜蛋白酶的傷口愈合速度有差異;紅升丹與糜蛋白酶清創(chuàng)效果相似,但紅升丹組傷口分泌物明顯增加,而且在治療過程中紅升丹引起的疼痛更加明顯,提示紅升丹具有更強的刺激作用,隨著傷口分泌物增加,如引流不暢可導致傷口感染加重,因此紅升丹組感染加重較糜蛋白酶組明顯增加。
采用兩種藥物行化學清創(chuàng)治療后,糜蛋白酶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紅升丹組,在10例紅升丹治療無效患者中,其ABI 均低于0.6,提示缺血嚴重患者不適合應用紅升丹治療,在3例糜蛋白酶治療無效患者中,其主要原因為感染未完全控制即行化學清創(chuàng),導致感染進一步加重而致清創(chuàng)失敗,所以對于嚴重缺血糖尿病足患者,紅升丹是禁忌證。由于紅升丹為含汞制劑,因此需進一步評估其毒副作用,經(jīng)過臨床觀察可見傷口在長期應用紅升丹后,部分患者出現(xiàn)尿汞含量超標、肝腎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但均未出現(xiàn)明顯臨床癥狀,從長遠角度考慮,其危險性仍不容忽視[8]。
總之,紅升丹與糜蛋白酶均可用于糖尿病足潰瘍清創(chuàng)治療,對于嚴重缺血患者,紅升丹是其禁忌證,糜蛋白酶適應范圍更加廣泛,療效確切,且副作用較小,適合臨床應用推廣,但在應用中應注意傷口感染的有效控制,如何進一步增加糜蛋白酶的治療效果需要進一步研究。
[1]彭娟,張朝暉,徐強,等.應用“護場”理論指導糖尿病足清創(chuàng)[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2,47(1):50
[2]朱冬梅,蘇明海,王麗平,等.含銀抗菌敷料在治療糖尿病足潰瘍中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yī)藥,2012,16(3):371
[3]Musa H G,Ahmed M E.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abetic foot ulcers exceeding 6 months’duration [J].Diabet Foot Ankle,2012,3:18980-http://dx.doi.org/10.3402/dfa.v3i0.18980
[4]Chong S J,Kwan T M,Weihao L,et al.Maintenance of 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while undergoing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J].Diving Hyperb Med,2011,41(3):147
[5]張朝暉,馬靜,盧旭亞,等.電火針洞式引流術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2012,19(4):220
[6]張朝暉,馬靜,彭娟.紅升丹在糖尿病足傷口抑菌作用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8,35(7):1051
[7]張朝暉,徐強,馬靜.糜蛋白酶對糖尿病足傷口靶向祛腐的臨床研究[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1,20(4):10
[8]馬靜,張朝暉.糜蛋白酶合用生肌膏治療糖尿病足壞疽[J].中華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雜志,2005,3(19):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