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彩 楊道坤 鄭繼海 劉小紅
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療的關鍵,通過有效地抑制HBV復制,可以延緩肝纖維化的進展,減少發(fā)展成肝癌的比率,提高生活質量。替比夫定是近年來上市的核苷類抗HBV藥物,多項研究顯示替比夫定是最強的抗HBV核苷類藥物之一[1-3]。本文對替比夫定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進行了48周的療效和安全性觀察,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所選病例124例來自我院感染疾病科2010~2011年門診患者,均確診為慢性HBV感染的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診斷標準[4],HBV-DNA陽性,且血清HBsAg和HBeAg持續(xù)陽性6個月以上,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在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既往未接受過核苷類或干擾素類抗病毒治療。排除標準:合并HIV或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活動性肝病等;妊娠或哺乳期婦女。
1.2 病例分組 入選病例男性89例,女性35例,年齡18歲~55歲,隨機分為兩組,即替比夫定(TBV)組62例,拉米夫定(LVD)組6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療方案 TBV組62例給予替比夫定(商品名:素比伏,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600 mg口服,1次/d;LVD組64例給予拉米夫定(商品名:賀普丁,葛蘭素史克制藥有限公司)100 mg口服,1次/d。兩組均連續(xù)用藥48周。用藥前后均做 HBV-DNA、HBeAg、ALT 等檢測。
1.4 檢測方法HBV-DNA 檢測采用熒光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肝功能檢測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1.5 觀察指標 檢測0,12,24,48周各時間點血清HBVDNA陰轉率(低于檢測下限)、HBeAg陰轉率和ALT復常率,觀察臨床癥狀及體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脹等,同時記錄治療期間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3.0軟件對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
2.1 血清HBV-DNA陰轉情況 TBV組在用藥12、24、48周時的HBV-DNA陰轉率均明顯高于LVD組,兩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結果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48周HBV-DNA陰轉率(例,%)
2.2 HBeAg陰轉情況 TBV組在用藥12、24和48周時的HBeAg陰轉率均高于LVD組,但兩者之間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48周HBeAg陰轉率(%)
2.3 ALT復常率 TBV組在用藥12、24、48周時的ALT復常率均高于LVD組,但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48周ALT復常率(例,%)
2.4 不良反應 TBV組和LVD組分別發(fā)生有5例和4例發(fā)生輕度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TBV組有3例發(fā)生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但未出現肌病的臨床表現,未使用藥物干預,也未停用治療藥物,后逐漸恢復正常;2例發(fā)生惡心、腹脹等,均未影響治療。TVB組有3例ALT升高,1例發(fā)生腹瀉,均未影響治療。
HBV的持續(xù)復制及其相關免疫清除障礙是慢性乙型肝炎(CHB)發(fā)病的根本因素,臨床上對于該病的治療以抗病毒、免疫調節(jié)、抗炎等綜合治療為主,其中通過有效地抗病毒治療可以顯著減少乙型肝炎遠期發(fā)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比率,延長生命周期,提高生活質量[5,6]。因此,抗HBV 治療是治療CHB的關鍵。
本研究結果顯示,TBV組HBV-DNA陰轉率在治療12、24、48周時 HBV-DNA陰轉率分別達 33.9%、61.3%和79.0%,均明顯優(yōu)于LAV組,兩組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表明替比夫定對HBV復制的抑制能力明顯優(yōu)于拉米夫定;在HBeAg陰轉率及 ALT復常率方面,TBV組也好于LVD組,但統計學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替比夫定是繼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和恩替卡韋后又一種新型左旋核苷類藥物,大規(guī)模的臨床試驗[7]顯示其具有較強的病毒抑制作用,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8,9]也顯示替比夫定治療乙型肝炎的療效顯著優(yōu)于拉米夫定,而且文獻報道其耐藥率也比較低[10],拉米夫定長期應用后易出現病毒變異和耐藥性,大多數研究顯示LAM治療1年后,24%(16% ~32%)的病例出現病毒耐藥,且某些拉米夫定耐藥患者可發(fā)生重型肝炎和肝病進展[11,12]。
本研究顯示,替比夫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療效更為突出,安全性好,長期治療能夠持續(xù)強效地抑制HBV復制,給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提供了又一有效的選擇。
[1] 徐俊斌.替比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實用肝臟病雜志,2010,13(5):374-375.
[2] 高有方,王興民,白連偉等.替比夫定與恩替卡韋治療HBeAg陽性CHB對比研究.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6):873-874.
[3] 占國清,譚華炳,李儒貴,等.替比夫定與阿德福韋酯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觀察.實用肝臟病雜志,2011,14(1):23-24.
[4] 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臟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12):881-891.
[5] 賈杰,吳彪.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機制的研究現狀.新醫(yī)學,2008,39(2):118-119.
[6] 陳曉蓓龔,作炯,楊麗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療后生存質量評估.中華傳染病雜志,2006,24(1):48.
[7] Liaw YF,Gane E,Leung N,et al.2 Year GLOBE trial results:telbivudine is superior to lamivud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Gastroenterology,2009,136(2):486-495.
[8] 占美,吳逢波,吳斌等.替比夫定與拉米夫定比較治療慢性乙肝療效的系統評價.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1,11(1):101-105.
[9] 湯紹輝,吳小娟,張嫚嫚等.替比夫定與拉米夫定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比較的Meta分析.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11,36(6):573-577.
[10] Lai CL,Gane E,Liaw YF,et al.Telbivudine versus lamivud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N Engl J Med,2007,357(25):2576-2588.
[11] Fung SK,Lok A.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antiviral resistance.Antivir Ther,2004,9:1013-1026.
[12] 邱德凱,馬雄.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中華消化雜志,2005,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