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信息技術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影響的反思

        2013-10-24 03:46:20呂麗珊何高大
        山東外語教學 2013年4期
        關鍵詞:學習者信息技術教育

        呂麗珊,何高大

        (華南農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廣州 510642)

        1.0 前言

        自2003年教育部正式啟動“高等學校教學改革與教學質量工程”以來,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成立了“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項目組,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提出了以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為支撐,建立“基于計算機和課程的教學模式”的系統(tǒng)性方案,從此展開了我國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

        基于計算機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是集計算機、教學軟件、課堂教學三位一體的個性化、主動式學習模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為宗旨,通過教學設計,借助教學媒體,調整教學過程結構,達到優(yōu)化教學的效果。新模式往往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成分,多采用面授與計算機輔助學習相結合的形式。王海嘯(2009)調查發(fā)現(xiàn),截止2008年有34.8%的學校部分采用了“常規(guī)面授+計算機輔助自主學習”模式,35.7%的學校全面采用了“常規(guī)面授+計算機輔助自主學習”模式。信息技術的介入與教學模式的轉變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正規(guī)教育中的地位顯著。基于技術的新教學模式往往被認為更能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本教學。信息技術為教與學提供了嶄新的模式和豐富便捷的學習資源,輔助教師和學生進行大量的教與學的工作,其價值無可否認,技術在教學整體效率提升方面功不可沒。

        然而,技術從原來的輔助變成主導,特別是基于技術的網(wǎng)絡自主學習占據(jù)正規(guī)教育中重要地位的時候,我們應該認真審視技術運用于教學中有效性和可能產生的新問題。在教學環(huán)境中,技術不只是硬件、軟件、系統(tǒng)和平臺等物理條件,它應該是與方法結合成為一種智能化學習的模式,應該是提升有效教學的工具,反之則可能被斥責為造成問題的枷鎖。技術在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的使用是否符合預期的假設值得研究,技術是否促進大學英語教育發(fā)展以及人才培養(yǎng)值得探討。

        2.0 研究現(xiàn)狀

        陳堅林(2005)指出中國語境的基于計算機技術的課堂教學研究已成為一個熱點,機輔教學從“輔助”轉身為“主導”。縱觀從多媒體輔助教學到基于計算機的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國外研究前期注重對自主學習的內涵與功效進行介紹,后期致力于把學生需求放在首位,強調技巧技能的培養(yǎng)、自我調節(jié)學習的培養(yǎng);而國內除了引進介紹相關概念與內涵之外,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重要性、網(wǎng)絡自主學習模式的效果及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等討論較多?;诰W(wǎng)絡的自主學習效果研究基本持“褒揚”的態(tài)度,如基于網(wǎng)絡的自主學習的整體效果提升(娜敏,2008),網(wǎng)絡自主學習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促進(廖春紅,2007),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自主對學生自主能力的作用(孫丙堂,2008),網(wǎng)絡自主學習模式對學生探索知識的激發(fā)(余高峰,2012)等。當然國內外也有研究針對信息技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建議,如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設計、組織、引導和指導存在的問題及建議(Kruse,2004),自主學習中學生的監(jiān)控、指導與評估、自主學習的資源問題(柴紹明、何高大,2006),價值視域下反思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意義(劉凡,2012)等??偟膩碚f,相關研究視角日趨多樣化,但從自主學習中教育主體對技術的體驗反饋較少關注,對人與技術的關系反思較少。

        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是信息技術的使用者,網(wǎng)絡自主學習更應該傾聽學生的聲音,站在學生的視角審視教學行為及活動中信息技術應用的合理性,找出教育理念與實踐的距離,以修正預設教育目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審視信息技術的設計目標是否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教學主體是否認同技術設計的觀念與假設。教學主體的體驗反饋能使教育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的設計、開發(fā)、運用和管理更具科學性,使技術與教學和諧共贏。基于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從網(wǎng)絡自主學習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入手,探討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價值所在,進而更好地了解如何促使信息技術真正服務于現(xiàn)代外語教育。

        3.0 研究設計

        3.1 研究問題、方法、對象

        本研究基于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理論框架,旨在了解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中學習主體的體驗反饋,深入探討網(wǎng)絡自主學習中信息技術是否體現(xiàn)知識探索、發(fā)現(xiàn)與自主建構的理念以及信息技術是否促進語言學習的人文性。設計訪談提綱,回答以下5個問題:

        1)網(wǎng)絡自主學習是否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規(guī)劃)?

        2)網(wǎng)絡自主學習是否滿足自主選擇(自主權限)?

        3)網(wǎng)絡學習資源是否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信息建構)?

        4)網(wǎng)絡自主學習是否激發(fā)學生整合、探究知識的欲望(創(chuàng)新學習)?

        5)網(wǎng)絡自主學習是否促進人與人的互動(人際互動)?

        本研究采用訪談法。訪談在課堂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訪談地點為自主學習課室,訪談時對關鍵詞進行了解讀,訪談形式采用閑聊結合訪談提綱的形式。訪談對象為華南某高校兩個年級30個班級中任意選取的每班4名共120名大學英語學生,這些學生分別接受了新體驗大學英語以及新時代交互英語兩種教材的“面授+網(wǎng)絡化自主學習”的模式。訪談采取隨機單獨單次形式進行,訪談先后持續(xù)1個月。訪談內容以錄音形式記錄下來,之后對5個訪談問題相對應的內容進行提取轉寫、重復審讀,發(fā)現(xiàn)共性的意見則采用歸納總結,提取大多數(shù)同學的意見,并將其作為主要訪談反饋意見進行分析。

        3.2 研究發(fā)現(xiàn)與討論

        訪談的錄音整理(對訪談對象大體意見的歸納總結)如下表所示:

        訪談問題 持有相似回答意見的受訪人數(shù)、所占比例及錄音整理(受訪者120人)1)自主學習的學習規(guī)劃 占比74.1%的受訪者(89人)認為只按照老師要求完成每次課的任務量,并按照系統(tǒng)設置的步驟完成單元任務,不需要自己再制定任何規(guī)劃或策略。2)自主學習的自主權限 占比90.8%的受訪者(109人)認為不能根據(jù)自己需要自主選擇,每個單元本身有固定的形式與內容,網(wǎng)絡沒得到自由使用,只是對著電腦完成任務,拿到成績。3)自主學習中的信息建構占比85.8%的受訪者(103人)認為學習資料充足,69.2%的受訪者(83人)認為每次自主學習課內容偏多,往往趕著完成整體單元任務以便拿到成績,較少仔細思考,有時甚至有暈乎乎的感覺,學習后仍覺得收獲不大。4)自主學習的創(chuàng)新學習占比75.8%的受訪者(91人)認為創(chuàng)新就是課本換成電腦,筆紙換成鼠標和鍵盤了,課上學習基本就是聽、讀、答題,課后不會再查閱遇到的相關主題,繼續(xù)深層了解。5)自主學習時與同學或老師的協(xié)作或互動占比71.7%的受訪者(86人)認為自主學習課室大家都忙著完成任務,各自帶著耳機,很少與同學討論,也極少問老師問題,偶爾使用討論平臺發(fā)問,也不一定及時有反饋,基本只是自己跟著學習軟件一步一步完成。

        第一、學習規(guī)劃。針對這一問題,其中有學生這樣說:“網(wǎng)絡自主學習課時,我們不需要帶書包、課本,也不需要事先預習、制定計劃、課后復習等,我們只是按照系統(tǒng)設置完成老師要求的單元任務,而老師也只需要查看系統(tǒng)自動生成的單元成績?!背窒嗨瓶捶ǖ氖茉L者占比為受訪對象的74.1%?!洞髮W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特別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位置,而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英語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個性化學習環(huán)境。從訪談看來,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學習規(guī)劃的習慣或意識,自主學習還沒起到對獨立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F(xiàn)代教育提倡自主學習,但自主不等于自學,完全交托學習軟件的自主學習保障不了學習能力的提高。Dickinson(1992)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能根據(jù)自身不斷變化的需要,重構教師的集體學習目標,在具體學習行為中選擇、使用及調整自身的學習策略,監(jiān)控學習效果的能力”。網(wǎng)絡自主學習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控與評估的能力,促使學生成長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自我,最終走向終身學習。網(wǎng)絡化自主學習宣揚的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但從訪談看來,學生并無需對學習目標進行規(guī)劃、質疑或設問、概括或管理,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這樣的模式只能說是滿足于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了一片大海,如何“漁”則不在教育考慮的范圍了。

        第二、自主權限。學生認為:“有時想自己選擇不做一部分題目,只選需要的作答,但是沒辦法,因為每個單元成績要完成所有單元內容才能出來,這樣很機械,一點都不靈活,容易的也不能跳過,難的也無法再看多一遍?!?0.8%的學生認為所謂的網(wǎng)絡自主并沒有真正的自主,實際是自己利用系統(tǒng)進行學習而已,對不能利用網(wǎng)絡查詢有些抱怨。按照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網(wǎng)絡自主學習是提供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與建構的重要環(huán)境。但從訪談了解,首先系統(tǒng)設計上存在一定的不靈活性。不同水平的學習者面對的是一樣的學習任務設計,不能照顧不同學習方式與偏好,個體思維得不到開發(fā),個性、需要、優(yōu)勢和弱勢及已有的知識基礎得不到關照。語言學理論認為,即使在相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個體認知、策略、語言學能等差異會導致不同的學習體驗與學習成就感。對學生的訪談卻告訴我們,大量的學習資源以及按部就班的技術設計讓學生忙于應付,個人的認知等差異得不到關照。另外在管理上,禁止網(wǎng)絡的自由使用雖然方便管理,但卻阻斷了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也是對學生的不信任,從本質上說學習者是被灌輸知識者,失去選擇的自由。讓學習者成為知識主動構建者的理論成了一種“烏托邦”。自主學習中如何超越信息技術的界定,尊重個體差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學則是當務之急。

        第三、信息建構。在信息量方面,85.8%的學生滿意目前平臺提供的信息為:“軟件設計的內容很多,有些挺好的,比如口語訓練、語音訓練、詞匯、語法、聽力等很多?!钡谛畔⒔嫷挠行陨希?9%的學生認為“由于每次課都希望能完成一定的學習量,特別是開始一道題肯定只能一股勁地做完它,沒時間仔細思考,一次課下來有時感覺暈乎乎的,不知重點在哪里?!盞rashen(1981)的情感過濾學說認為大量適合的語言輸入并不等于學生就可以學好語言。在信息的吸收過程中,焦慮等情感因素起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設置考慮到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降低學生對于“面子”問題的焦慮,但忽略了信息轟炸帶來的其他焦慮。何高大(2007)的研究表明,當學習者接受的信息超過其所能消化的信息量時,往往會因壓力過度,導致吸收信息的效率低下,從而產生“信息超載焦慮癥”;因找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煩躁不安,進而產生“信息神經(jīng)不安癥”;對一般正常信息也產生異常反應而產生“信息過敏癥”。如此看來,如果使用不當,信息技術可能變成灌輸知識的殘酷工具,導致認知的負載而影響學習效率。

        第四、創(chuàng)新學習。比較有代表性的學生看法是:“現(xiàn)在面對電腦設定的任務,學習反而簡單了,下課后也沒有相應的作業(yè),不用像其他課一樣還得課后查資料、完成主題相關的project什么的,現(xiàn)在極少記筆記了,沒有什么創(chuàng)新學習吧,又聽又答的都已經(jīng)很忙了。”75.8%的受訪者并沒有主動結合自主學習中碰到的新知識或主題課后自己再進行深層探究學習?;诰W(wǎng)絡的自主學習手段不斷更新,在設計與應用過程中應該考慮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當今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素養(yǎng),技術手段應該結合一定的任務設計,整合調動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生內在的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在素質教育的設疑、解疑模式上激發(fā)學習者主動求知探索的欲望,讓學生學會整合運用,主動探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第五、人際互動。學生對于訪談中提到的自主學習時互動問題感到不解:“自主學習的互動……沒有互動吧。剛開始老師講過可以使用網(wǎng)絡平臺討論問題,但后面大家都只是完成題目,知道如何拿更高的分數(shù),偶爾提問一兩個問題,同學的互動大概就是跟隔壁同學聊聊,但一般不會有很多學習內容上的,而是使用計算機上的問題。”只有少部分同學偶爾會利用平臺向老師提問,28.3%的同學認為相鄰同學之間偶爾會交談,剛開始主要因為技術問題,后面有時也會兩人互相商議答案或者聽力問題。而71.7%的受訪者則基本自己完成任務,盡量不打斷其他同學的學習。教師、學生、任務和環(huán)境是社會建構主義學習動態(tài)的過程中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四個關鍵因素?;?、協(xié)作的過程本身也是會話的過程,是衡量語言教學質量優(yōu)劣的過程。自主學習的設置初衷是關照“協(xié)作”和“互動”。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一理念往往沒有得到正確的落實,互動似乎等于人機互動,人與人的互動被忽視了。這是否說明技術雖然延伸了人類某些方面的能力但對人的內在自然與社會屬性卻是一種限制。

        3.3 研究結果的反思

        網(wǎng)絡自主學習承載技術的很多優(yōu)秀屬性,但技術設計也可能欠缺深入考慮,經(jīng)驗的缺乏可能導致新技術無法正確使用,教學運用過程中可能由于方法與觀念還沒跟進等存在不理想的狀況。在當今后技術學習模式和大學英語學習多模態(tài)化環(huán)境下,學習者應充分利用技術服務于高效率的學習而不應完全依賴于技術的學習。結合以上訪談分析,我們認為信息技術應用于網(wǎng)絡自主學習時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第一,網(wǎng)絡自主學習要體現(xiàn)策略方法重于技術自身。

        方法先于技術。雖然信息媒介從輔助走向前臺,“學媒相關論”似乎比“學媒無關論”更合理,但實際上即使是糾結于技術與媒體在教學中的功效的“學媒之爭”的雙方——Clark與Kozma,他們在方法的重要性上也有相似看法,Clark提出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習結果來說是必要條件的看法;Kozma強調雖然教學媒介非常重要,方法依然是教學設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閆志明,2009)。在如今中國的教育環(huán)境下,陳堅林在孫豐果、齊登紅(2012)的訪談中也提出理論、方法、技術與課程/教材是當今外語教學研究的四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即使整合技術后也應該注重理論與方法,不能單純研究技術,要避免信息技術的過度使用、濫用和低值使用等。雖然技術改變了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以及教育主體的實踐能力,但教法依然是教育成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不能簡單依賴學習工具和設備。高效率的學習成效有賴于合理的設計和恰當?shù)膶嵤?。自主學習的有效性要綜合程序、規(guī)則、方法、技巧及調控,糾正技術依賴心理,密切關注技術所帶來的教法、學法及其所產生的效率。設計和實施使學生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策略,學會針對自身的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控,形成教法與學法的優(yōu)化,真正“授人以漁”。

        第二,網(wǎng)絡自主學習要體現(xiàn)技術對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照。

        人主宰技術。學生自主學習卻不能自主選擇進度與內容,教師在自主教學管理中對軟件的依賴與無助,嚴格意義上講并不利于人的主觀能動性發(fā)展,反之其體現(xiàn)的恰是技術高于人性的工具理性。禁錮學習者的主動認知與選擇建構,是對人的主觀能動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的壓制。媒介能優(yōu)化認知環(huán)境,卻不能取代教與學。學習者是使用技術的主體,而不是被技術所塑造;技術不能是一種預先確定的事物,而是一種環(huán)境,是一個教師必須棲居于其中并使其活躍起來的空間。教師與技術有一種職業(yè)的關聯(lián),教師必須努力感受技術,領會到如何激活技術。如果現(xiàn)代教育過于依賴技術而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教法與學法的能動性與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學只是按照技術設定的程序走,則教育中的個體身份、責任和權威將不斷消解,每個人都被技術的力量捆綁在技術的傳動帶上,讓技術監(jiān)控、規(guī)定甚至剝奪我們的思維權利(何高大,2007)。如何能擺正技術與人的位置,激發(fā)學習者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現(xiàn)代技術環(huán)境下的教育所應注意的。

        第三,網(wǎng)絡自主學習要體現(xiàn)技術對人的情感關懷。

        技術需要“人情化”。網(wǎng)絡自主學習充分顯示技術在信息呈現(xiàn)方面的優(yōu)勢,滿足信息時代人類對知識接受和吸收的需求,符合時代的發(fā)展。但是人的學習心理活動是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辯證統(tǒng)一,在考慮信息呈現(xiàn)時應關注學習主體的認知系統(tǒng)與情感系統(tǒng)的和諧發(fā)展。雖然高科技下的產品設計以人為本,力求從人體工程學、生態(tài)學和美學角度都使之達到完美,但如果學習者被技術理性理解為一種自動化“裝置”,變成了信息處理器,而不是一個共享的學習交往活動的參與者,學習者的“人性”和學習的悟性就被機器吞沒了。如果解決現(xiàn)代教育問題只靠引進軟件與硬件,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成果只關注技術本身的開發(fā)和使用,現(xiàn)代教育只尋求效益的最大化,而不關注教育的主體感受、情感訴求、教育的價值關懷和人文蘊含,那不是真正意義的人本教育。我們認為技術的設計與使用應以學習者為中心和尺度,滿足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風格、個性差異,還應能滿足生理和心理需要、物質和精神需要,在學習者與社會、自然之間尋求最優(yōu)化的平衡點。網(wǎng)絡化大學英語教學應該力克龐雜的“商業(yè)最大化”效益,提倡適應學習者認知風格的人文關懷和技術的人性取向。

        第四,網(wǎng)絡自主學習要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技術服務于創(chuàng)新學習。網(wǎng)絡自主學習平臺由于技術的運用,使大批量的學生可以學習到同樣的教學軟件,這猶如工業(yè)時代的批量生產,節(jié)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學習手段更新了,但學習的方式與思維模式卻沒有改變,就如“新壺裝舊酒”,沒有質的飛躍,雖然學習材料更新了,但針對外語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不應該只停留在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的思維也應該得到引導??梢越Y合批判性思維,結合國內外形勢,思考外語學習的新動力與新方向。一味地趕進度、按照設定內容、排除己見的學習只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獨立思維、個性發(fā)展受到束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有賴于教育觀念的更新以及教育體系的設置。如何全方位更新觀念,優(yōu)化、分類、設計任務、整合知識,使技術服務于創(chuàng)新學習是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深層次整合應該注意的發(fā)展方向。

        第五,網(wǎng)絡自主學習要注重人的社會屬性發(fā)展。

        技術帶動人際的互動。學校教育應該突出學習者的協(xié)作與互動能力,注重完滿人格的培養(yǎng)。網(wǎng)絡自主學習如今在許多學校大學英語實施的“面授+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占據(jù)“半邊天”,如果占據(jù)如此重要地位的網(wǎng)絡自主學習忽視人與人的互動,必將影響學生的社會屬性發(fā)展。英語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不僅傳授語言知識,還應注意完滿人格、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這些是計算機不能替代的。英語學習需要的是人與人的交流,而忽視協(xié)作與互動的自主學習則不利于人格完滿的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人是社會中的人,語言學習應該是人際交往的學習,人際互動中的暗示、傾聽、話輪是學生學會處理人際沖突與合作協(xié)調的重要鍛煉。虛擬的情境容易導致學習者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被簡化。一個發(fā)達的社會的教育技術可以通過教育對話來形成,而不是由以批量產出為導向的“自動化”學習組成。網(wǎng)絡課程如果滿足于將知識打包成商家事先包裝好的商品,勢必會改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教師的自主教學如果沒有跟上,無法發(fā)揮主導作用的話,教師則可能被淡出教學,師生關系也可能被推向純粹的“生產——消費關系”,也不利于學生對學習價值觀的認識。因此在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設計與使用中人際的互動不可忽視。

        4.0 結語

        我們并不否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也不糾結于教學媒介功效的爭論,但我們更強調反思技術運用中存在的問題。本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信息技術的自主學習主要強調網(wǎng)絡的學習資料的提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知識傳授的教育價值,但是從學生的體驗反饋可以看出技術在網(wǎng)絡自主學習教學模式中的應用仍存在一定問題:技術的工具理性超越技術的價值理性,信息技術的運用帶來教學手段現(xiàn)代化而教學觀念沒有根本的改變,學生的自主能力并沒有得到落實,學生的學習方法還有待改進,創(chuàng)新學習還需引導,教育的藝術性讓步于批量生產的教育,教育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情感等人本性考慮還不夠細節(jié)化。

        當我們尋求發(fā)展適合當代技術素養(yǎng)的方法,設計更具解放性、持續(xù)性和民主性的技術時,理性審視尤為重要。應該特別警惕正規(guī)教育信息技術引入過程中出現(xiàn)的排他現(xiàn)象、壓制現(xiàn)象、錯誤使用、不當使用以及過度宣揚。我們應該清醒意識到大學英語作為人文課程、工具課程、知識課程,其所涉及的信息技術的應用應擺正人與技術的關系,關注人際交互模塊的設計、開發(fā)和實現(xiàn);教師應該主動參與進來,將教學自主、方法創(chuàng)新等真正地落實到自主學習中,以自身對知識的全面視角以及整體化的思維引導學生,加強有效的課堂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發(fā)現(xiàn)式學習等自主學習能力,合理使用技術,實現(xiàn)教育的終極目標。

        [1]Dickinson,L.Learner Autonomy:Learning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Plenum,1992.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Kruse,K.The state of e-learning:Looking at history with the technology hype cycle(September 14,2004),http://www.e-learningguru.com/articles/hype1_1.htm.[2013-01-16]

        [4]柴紹明,何高大.論語言學習中心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6,(4):34-38.

        [5]陳堅林.從輔助走向主導——計算機外語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勢[J].外語電化教學,2005,(4):9-12.

        [6]何高大.基于技術理性的審視——對CALL的再思考[J].外語電化教學,2007,(3):47-52.

        [7]廖春紅.構建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模式[J].教育探索,2007,(5):110-111.

        [8]劉凡.價值視域下反思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意義[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2,(7):63-67.

        [9]娜敏.多媒體計算機技術與外語課程的整合研究——對我國多媒體輔助外語教學研究狀況的統(tǒng)計分析[J].外語界,2008(1):52-63.

        [10]孫丙堂.與自主學習相適應的大學英語自主教學模式的構建[J].山東外語教學,2008,(1):52-56.

        [11]孫豐果,齊登紅.外語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的生態(tài)化整合——陳堅林教授訪談錄[J].山東外語教學,2012,(6):8-11.

        [12]王海嘯.大學英語教師與教學情況調查分析[J].外語界,2009,(4):6-13.

        [13]閆志明.學習與媒體關系大辯論:不同范式下的對話[J].電化教育研究,2009,(3):34-38.

        [14]余高峰.建構主義理論與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J].大學英語(學術版),2012,(1):101-104.

        猜你喜歡
        學習者信息技術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色 | 中国黄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 | 四虎影视久久久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中文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国产白浆大屁股精品视频拍|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在线| 人妻 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 精品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女人成人精品视频| 99综合精品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av| 人妻 丝袜美腿 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乱一区三区| 欧美精品aaa久久久影院| 免费av一区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a人亚洲精品无码樱花| 亚洲xxxx做受欧美| 欧洲午夜视频| 亚洲综合免费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最新中文字幕 | 美女又色又爽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 日韩爱爱视频| 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av|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97香蕉| 狠狠色成人综合网| 亚洲精品第一页国产精品| 日韩美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漂亮人妻被强中文字幕乱码| 国产无套内射又大又猛又粗又爽|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91老司机精品视频|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内射少妇36p亚洲区| 在教室伦流澡到高潮hnp视频|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蜜桃| 亚洲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