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飛
摘 要:畫像石是現(xiàn)今遺留下來的研究漢代藝術史、設計史等方面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之一。漢畫像石作為一種獨立且奇特的藝術樣式,對它的研究更多是與漢代的歷史、風俗、生產(chǎn)活動和信仰等建立聯(lián)系。該文從藝術設計的角度人手,對漢畫像石的構圖、布局、風格、材質等相關設計要素作重新的解讀。
關鍵詞:漢畫像石;編排;構形;材質
畫像石,按現(xiàn)今通行的西方分類方法,似乎可以將其歸人到浮雕的行列之中。確切而言它是中國的一種獨特的藝術樣式,是介于平面的繪畫與立體的雕塑之間的一種藝術類型。它與墓葬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是用在墓室、墓葬用品等處的建筑裝飾。正如恩格斯說:“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的發(fā)展是以經(jīng)濟發(fā)展為基礎的。”漢代畫像石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也是如此?,F(xiàn)今出土和遺留下來的畫像石,以山東、河南、四川、江蘇等地區(qū)較多,藝術水平也較高,這無不和當時那里經(jīng)濟的繁榮、厚葬的盛行、皇親國戚、達官貴人的相對集中有關。畫像石是現(xiàn)今遺留下來的研究漢代藝術史、設計史等方面最為重要的實物資料之一。本文是以王羲之故居館藏畫像石的造型與材料為切人點,做一些新的探討,旨在引起人們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與研究。
畫像石的圖形特點
畫像石的內容往往跨越現(xiàn)實與靈異的界限,涉及到漢代社會中各階層的人物、歷史、神話傳說、生活物器和場景、草木鳥獸等。畫像石大多采用平面化處理,這種處理手法消解了所有能夠反映空間縱深視覺的可能性。畫面一般采用平列的模式來傳達事件,普遍地使用淺浮雕或者平面線刻等制作手法,構圖豐滿,程式感強,風格粗獷又不失細膩。注重平、滿、穩(wěn)、密等造型要素,而物體之間的組合繁而不亂、密而不滯,富于裝飾性。
構圖的疏密與對比作為設計上重要的內容經(jīng)常被設計師加以重點的考慮,這一點早在兩漢時期的畫像石中得到體現(xiàn)。李淞在一篇研究漢畫像石的文章中指出, “總體上看,許多漢畫像石的構圖以‘滿和‘均勻為特征。畫面中許多次要圖像具有‘填空的性質,如某些云朵、植物、小禽獸?!?1979年在山東嘉祥宋山出土的畫像石為例。在編號為第14石的縱為0.71米長為1.2米的畫像石中,平面采用淺浮雕的形式,畫面被分割成兩層。上層右方刻畫了一棟兩層樓房,樓房有兩個正面坐著的女人,其左右分別是幾個拜謁的男子和侍女。樓下中部戴進賢冠者,向左而坐,他的前方有二人做跪拜狀。門外尚有二人求見。樓房的左邊有一棵大樹,樹上有鳥,下有一人持弓待射。下層描繪了車馬行列圖。整個畫面的構成,顯得非常飽滿,在空白處都填加了適當?shù)膭游镄蜗笞鳛檠a充,但物體與物體之間又保留了適當?shù)目臻g距離,使整個畫面顯得非常透氣,呈現(xiàn)密實飽滿的造型特點。另一組出土于山東蒼山縣的畫像石也是值得注意的,和上文提及到的山東嘉祥畫像石相比,兩者顯然屬于不同的風格。蒼山畫像石主要描述了一組車馬出行的情況,上部描述了一組流云紋。和山東嘉祥畫像石相比,此圖的布局顯然更趨于簡潔,人物、馬、鳥等描繪出五官狀貌,車馬的構建也描繪出來,這樣看來,這件畫像石似乎更趨于寫實。這種看似簡單的構圖,卻寄托了工匠們設計的匠心,透視了漢畫像石的設計形態(tài)上的另一個普遍的特征。與繁密構圖恰恰對應的是,這種類型的畫像石往往強調畫面或圖案構成的疏朗簡潔的特點。
構圖的條理化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畫像石分層分格的構圖布局方法上。其組織形式是采用分割填充法,亦即是水平橫線將畫面分割為若干層,每層根據(jù)內容情節(jié),填充相關的人物、器物、鳥獸、花木等。同時,畫像石大多采用平視排列的方法,打破時間與空間的界限,將散點透視引入畫面中,人物、景物等組織互不遮擋。為避免主次不分,漢代畫像石在布局時把最主要的題材安排在畫面的中部。如山東滕縣出土的“西王母祝壽”畫像石,中間是貫通上下的建鼓,西王母則端坐在上層的中央。此畫像石層次雖多,但一看即明了其內容。
不同地區(qū)的畫像石有不同的藝術樣式和造型風格,以及畫像石造型采用平面剪影、雕刻手法采用陰線勾勒和淺浮雕等,這固然和雕刻工匠的知識水平和技藝高低有關,而材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畫像石的石料大多是取材于當?shù)?,而各地的石材質地又有所不同。例如山東嘉祥一帶出土的青石質地細密堅硬,因而畫面顯得細膩柔和;蒼山一帶的砂石所雕刻的畫像石顯得比較粗獷大氣,這些都是直接受到材質影響的形式和風格。漢代雕刻工匠在設計畫像石的時候,已經(jīng)清楚地注意到它們之間的關系。王羲之故居出土和館藏的漢畫像石,與上述題材互為對應,完整的體現(xiàn)了魯南地區(qū)的畫像石特點,是研究沂南畫像和吳白莊畫像的重要參照。
參考文獻
[1]鄧宇:《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5年第04期
[2]李淞 略說漢代人物畫像的藝術形式,2001
[3]濟寧地區(qū)文物組;嘉祥縣文管所 山東嘉祥宋上1980年出土的漢畫像石,19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