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和盛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發(fā)展的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適應教育改革的形式來調整自身的教與學,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
關鍵詞:學生主體;教學方式;有效教學
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單純灌輸知識,還應該講究教學方式,好的教學方式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的傳授知識,就會使政治課堂變得枯燥乏味,也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積極性,從而制約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機會,讓學生主動投入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增加和學生溝通、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建立一種民主、平等的教學關系,努力創(chuàng)造出和諧、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才能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二、利用多種教學方式開展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也不斷融入課堂教學當中,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也能夠便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教師應該善于將政治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例如:在《政治生活》《生活與哲學》《文化生活》等政治模塊,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教師在講述理論知識的同時,應該讓學生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親身體驗社會生活,這樣才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適當?shù)貙W生進行引導。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有效結合起來,通過具體的案例來分析政治熱點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收集信息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以理解為主,這樣才能將知識記得更牢、更久。有些學生在平時鍛煉的過程中,已經掌握了基本內容,當在實際考試的過程中,仍然會存在一些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加強對試題問題的分析,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方式,在平時做好引導工作,這樣才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
教師在講授高中政治課程的時候,應該注意教學的策略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利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葉挺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初探[J].素質教育論壇,2008(12).
(作者單位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