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瑞媛
摘 要:提起小學生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可是重點和難點。學生無材料可寫、無話可說或無處著手,即使應付寫來恐怕也是內容干癟、貧乏無味、詞不達意、思維混亂空洞,語言蒼白,通篇沒有一處亮點!這些問題的存在,促使教師必須不斷地探索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以消除學生懼怕寫作的心理。
關鍵詞:寫作;觀察方法;寫作能力
一、重視讀和說的訓練——以讀促寫、以說促寫
1.讀好語文教材,每冊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知識內容,如:低年級目標為條理地說幾句話;中年級重點為進行片段描寫;高年級則將文章作為重點,要求文章要有中心并掌握重點的基本寫作方法等。讓學生在大量課外閱讀材料時,學習和掌握豐富的語言文字并將課外的寫作知識與自身寫作能力融為一體,使之轉化為寫作技能。
2.做好說話訓練。語文教材中都有一定數(shù)量的說話訓練內容,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些材料,供學生練習。說說活動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活動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說話水平,還能使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使寫作興趣在學生的淺意識中逐漸產
生,使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不拘一格。
二、教給觀察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如今小學生的生活豐富多彩,寫作素材,無處不在。應注重教給學生觀察周圍一切事物的方法。觀察的方法有很多:方位觀察法、主次觀察法、時序觀察法、遠近觀察法、分層觀察法、動態(tài)觀察法等等。從一開始不僅要把觀察、讀和說結合起來,還要使在學生在寫一篇文章時能運用多種觀察方法。特別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貫穿于作文教學的始終,以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例如,對人描寫:遠遠只見一個大個子正在訓一個小個子。那大個子虎背熊腰,肚子圓鼓鼓的,像塞了塊大西瓜似的,穿著中褲,露出了長滿細毛的黑腿,全身黑黝黝的,仿佛涂了層黑油漆。他怒目橫眉,鼻子都氣彎了,一張大嘴往外冒著憤怒的唾沫星子。不用說,他就是我們的李老師。對景物描寫:晚秋的澄清的天,像一望無際的平靜的碧海;強烈的日光在空中跳動著,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腳下片片的高粱搖曳著豐滿的穗頭,好似波動著的紅水;而衰黃了的葉片卻給田野染上了凋謝的顏色。這都使作品質量通過對細節(jié)的處理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師要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指導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定會下筆有神。
(作者單位 河北省唐山市開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