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枝
摘要: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文化科學的意識傾向.能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鉆研問題,通向成才之路的高效催化劑.興趣對學習化學是很重要的,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動力,也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支柱.而初三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才能保持學生學習化學旺盛的求知欲.
關鍵詞:化學學習;動力;興趣;培養(yǎng)
一、上好第一節(jié)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第一節(jié)化學課上得生動、有趣,具有吸引力,學生學習興趣就會增高很多.因此第一節(jié)課需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如我上第一節(jié)課時先將事先填充好的氫氣球放飛到教室上空,并在上面寫到:歡迎同學們學習化學,祝大家成功.此時同學們精神抖擻,課堂上充滿愉快的氣氛.接著提問:“什么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接著我又做了一個實驗:先用一個水槽內放一些稀鹽酸,然后再向里面放幾個雞蛋,再配以用迪斯科音樂,此時的雞蛋與鹽酸反應會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大家非常歡喜,不免會產(chǎn)生這種想法:這是為什么呢?老師不作答,而是說:“我再給大家變個魔術.”學生又認真看起來,課堂氣氛又被“魔術”二字調動的活躍起來,隨后我再制趣,一手持一杯澄清的水(里面放入酚酞),我故意告訴他們是一杯“清水”,然后向杯中滴入另一種無色的液體(氫氧化鈉溶液),馬上杯中的水變成紅色,學生歡欣不已,繼而表示驚訝!“這又是為什么呢?”進而把學生的情緒推到高潮.接著我又說:“要想知道其中的奧秘,我們就要好好學習化學,化學能帶給我們許多快樂和知識”.至此,學生對學習化學充滿興趣.
二、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對初三學生來說,好奇心和求知欲強,對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現(xiàn)象,往往有濃厚的興趣.要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來活躍學生的思想,促使學生積極的思考,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如講氧氣性質時,我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進兩集氣瓶中,讓學生由觀察現(xiàn)象總結氧氣性質.還可以做一些有趣的家庭小實驗,根據(jù)學生自身的特點做一些有趣的實驗.如“小紙花變色”、“魔棒點燈”.學生對這些充滿了好奇.這些實驗緊緊扣住學生的心弦,從而引出本課所講的內容,比直接點出要講的內容要好得多.
三、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初三的化學難點和知識分化點中有化學用語,學生容易被難倒,一旦難倒,信心就容易失去,而且影響后邊化學的學習.如,對物質的化學式的寫法時可這樣總結.
我通過比較和編口訣的方法,本來學生很難接受和容易出錯的東西,只要在短短的十分鐘內就能掌握,比起死記硬背要強得多.這樣能使學生信心倍增,對化學越來越感興趣.借此,我又用此機會大大鼓勵了一番,全班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十足,形成了良好的學習化學的氛圍.這樣使很難的知識一下子變容易了,復雜的變簡單了.枯燥無味的化學用語,學生也能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四、用成功的體驗表揚學生,堅定學生的信心和意志
當達到預定的目標或獲得預期的結果,就稱之為成功.在初三化學教學中,成功就意味著學生在學習上獲得進步和表揚.因此,老師的表揚就顯得很重要,尤其是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一次成功的取得,教師的一句表揚或贊賞,都會給他們以無窮的力量,對學習化學產(chǎn)生興趣,由此也堅定了他們學習化學的信心.
五、為學生多創(chuàng)造動手參與的條件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一些要掌握的現(xiàn)象和結果都是直接來自于實驗.不光需要教師演示實驗,更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參與,教師應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動手參與、動腦思考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從而調動學習的興趣.例如,講解 “鐵生銹”時,做鐵釘生銹實驗時,可讓學生自己先找材料,在提前一星期前準備三支小藥瓶,按:裝滿水、少量水、干燥三個不同條件各放一枚鐵釘,每天讓學生自己觀察,并記錄實驗的現(xiàn)象.等講到這部分內容時,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勞動成果”.在老師講解實驗時,可先讓幾個學生去演示,指出他們的優(yōu)缺點,再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做,這樣增進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促進了學生動手與動腦的結合.學生理解的快,記憶深刻,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這種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做法,激勵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增強了他們化學實驗思維能力,使學生學得開心,記得更牢.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云縣下車中學 (22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