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云
(南通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07)
學生自主學習水平的高低不僅影響其學業(yè)成績,對其畢生發(fā)展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長期以來,自主學習一直是教育學和心理學共同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教育學領域,研究者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重點探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教學方法。在心理學領域,研究者側重于考察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各種因素,以及自主學習發(fā)生、發(fā)展的內在心理機制。近年來,國內外對自主學習的研究已取得長足進展,許多教育和心理學派都從自己的角度對自主學習問題作過深入的理論探討,并開發(fā)了一些旨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但由于人們對自主學習所采取的理論立場和研究方法不同,在自主學習的許多基本問題上得出的結論還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不僅給自主學習的理論發(fā)展帶來了一些困難,也給廣大基層教育者造成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本研究旨在借助問卷調查,對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及適合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以期為國內的相關研究提供一些理論和實證依據(jù)。
第一次調查是為了探求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的因子構成。該問卷由研究者參照國外相關問卷編制,旨在考察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它由24個題目構成,采用5分賦值法進行評定,從“很不重要(1 分)”、“不重要 (2 分)”、“一般 (3 分)”、“重要(4分)”、“很重要(5分)”。得分越高,表明影響因素的影響程度越高。用SPSS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結果采用因子分析方法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得出貢獻率較高的4個主要因素構成因子。
第二次調查是從有關資料中找出6種教學方法,把上述4個因子作為檢驗尺度工具再次進行問卷調查,目的是通過定量評價6種教學方法對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的適應性。
第一次問卷調查:隨機抽取南通紡織職業(yè)技術學院服裝系在校大學生,發(fā)出問卷200份,回收到有效問卷168份,其中女性為126人(75%),男性為42人(25%)。
第二次問卷調查:對正在實施教學改革的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發(fā)出問卷100份,回收到有效問卷94份,其中女性為75人(79%),男性為19人(21%)。
被調查者對24個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的平均態(tài)度見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大學生普遍認為學習動機、學習態(tài)度、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學習氛圍、自我效能感、信息資源等是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而情緒、教師、評價方式、家庭成員、學習環(huán)境、學生個性、文化背景、意志控制等因素是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次要因素,不太重要。
表1 影響大學自主學習的因素及其得分表
為了將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進一步簡化,有必要對以上因素進行因子分析,以求得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感性因子。因子分析使用SPSS統(tǒng)計軟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選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方法確定因子個數(shù)。可以看出,將特征根值大于1的作為主因子,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分為了4個因子,它們的累計貢獻率達到89.45%,對因子解釋的損失較少,涵蓋了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的大部分信息,能夠較好地解釋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其中,第1個因子主要由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評價方式、學習氛圍等因素構成,可以命名為動機因子;第2個因子主要由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育技術等因素構成,可以命名為教學因子;第3個因子主要由認知結構、文化背景、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等因素構成,可以命名為資源因子;第4個因子主要由教師、學生群體、學生個性、自覺性等因素構成,可以命名為師生因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主要包括4個因子:動機因子、教學因子、資源因子及師生因子,即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教學、社會性和物質性資源、教師及學生的素質等。
教學方法是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為此,對正在實施教學改革的班級學生進行了教學方法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分年級進行,一年級32人,二年級32人,三年級30人。采用5分賦值法進行評定,即“很不適合(1 分)”、“不適合(2 分)”、“一般(3分)”、“適合(4 分)”、“很適合(5 分)”。 得分越高,表明適合程度越高。調查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一年級學生認為問題解決教學法及任務教學法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認為任務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單純的講授法則不適合。
表2 各年級大學生對教學方法的平均態(tài)度表
影響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學習策略教學、社會性和物質性資源、教師及學生的素質等。因此,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教學活動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書本的知識與相應的技能只有通過學生主動接收與自覺練習,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融合到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中,因為學習過程本身是學生的思維活動過程,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因此,課堂教學必須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去獲取知識,自覺地練習技能。
二是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注重學習策略教學。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選擇學生有信心而且能夠完成的任務和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成就感、求知欲得到滿足。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學習策略了解不多,不知道什么是學習策略,只是遵循多年來自己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是學習型社會對每個人的必然要求。對教師而言,其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教會學生學習策略,并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靈活運用這些策略。
三是建設課程資源庫及專業(yè)資源庫,教會學生利用社會性和物質性資源。首先,做好資源庫建設工作。資源庫包括案例、PPT課件、動畫課件、教材、教案、圖片、教學視頻、優(yōu)秀學生作業(yè)等。應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建設好網絡課堂,讓學生在網絡課堂中討論和交流。其次,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了解可獲得資源的種類和途徑,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自己的資源庫和獲得資源的方法。建立激勵機制,鼓勵學生有效運用資源并參與到資源建設中來。
四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加強對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調節(jié)教育,加強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教育是一個人不斷取得進步所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在教學活動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鍛煉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調節(jié)、自我完善。
不同年級的學生對適合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有不同的評價,一年級學生看好問題解決教學法及任務教學法,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喜歡任務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而單純的講授法不適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建議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1]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6).
[2]石偉平,徐國慶.職業(yè)教育課程開發(fā)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陳艷平.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網絡問卷調查分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2(2).
[4]沈云香.談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