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艷 李 偉 趙 猛 (徐州醫(yī)學院,江蘇 徐州 22002)
糖尿病腦病是由于糖尿病糖代謝紊亂導致腦血管改變,損害了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使大腦在結構、神經(jīng)生理及神經(jīng)精神等方面發(fā)生病理改變,以獲得性認知行為缺陷為特征的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是近幾年受到研究者重視的糖尿病慢性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并發(fā)癥,其機制可能為導致神經(jīng)元興奮性的增加和抑制性的減少,造成神經(jīng)元的興奮性毒作用〔1〕。海馬CA1區(qū)錐體細胞突觸膜上的AMPA受體介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突觸傳遞,介導興奮性損傷〔2〕。本實驗通過選用CB1選擇性拮抗劑AM251對1型糖尿病腦病大鼠進行干預,該干預措施如果能使AMPA受體相關蛋白N-乙基順丁烯二酰亞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NSF)及凋亡相關蛋白caspase-3的表達水平下降,說明其對腦神經(jīng)元的損害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1.1 動物分組、建模及干預方法 清潔級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體重200~220 g,由徐州醫(y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隨機分成3組:正常對照組10只(N組),糖尿病組20只。糖尿病組通過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STZ)65 mg/kg建立1型糖尿病腦病模型。正常對照組用常規(guī)飼料喂養(yǎng)4 w,3 ml 0.1 mmol/L檸檬酸緩沖液腹腔注射,再喂養(yǎng)12 w;模型組高脂高糖飼料喂養(yǎng)4 w,65 mg/kg STZ腹腔注射喂養(yǎng)4 w后測血糖,血糖>16.7 mmol/L判斷為成模,以上大鼠均在相同環(huán)境下飼養(yǎng),自由飲水、覓食。成模大鼠20只,隨機分成2組:糖尿病腦病組(D組)和AM251干預組(A組)各10只。成模8 w后A組給予AM251腹腔注射0.5 mg·kg-1·d-1,干預4 w。N組和糖尿病組同期給予等量Tris緩沖液(pH7.4)腹腔注射4 w。
1.2 主要試劑 STZ購自Sigma公司,AM251購自北京寶希迪科技有限公司,NSF抗體購自上海寶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標本的采集和保存 喂養(yǎng)16 w以后,Y迷宮檢測學習記憶能力,在10%水合氯醛麻醉下,斷頭取腦,在冰上快速剝離出兩側海馬組織,一側置于1.5 ml EP管中置于-80℃冰箱凍存,用于Western印跡免疫印記實驗;一側用10%甲醛固定,用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1.4 Y迷宮行為測試 Y-迷宮的控制儀有電壓控制按鈕、延時控制按鈕、自動控制按鈕和Ⅰ、Ⅱ、Ⅲ、0四個按鈕,當分別按下I、Ⅱ、Ⅲ按鈕時,相應臂的信號燈亮,此時該臂不通電為安全區(qū)(紅燈區(qū)),另外無燈光的兩臂及交界區(qū)均通電而成為非安全區(qū)(電擊區(qū))。按下0按鈕,則三臂均不通電,但交界區(qū)通電。信號燈亮后,稍停片刻電柵才開始通電,這一短暫的間歇期由延時控制按鈕調節(jié)。將大鼠放入迷宮箱某一臂,適應環(huán)境2~3 min后通電電擊,致其一次性逃避至安全區(qū)為正確反應,否則為錯誤反應,先進行學習,學會后記錄其在30次電擊中的正確次數(shù)。
1.5 檢測細胞凋亡 將海馬組織用PBS洗3次后于4%的多聚甲醛中固定25 min,采用TUNEL法檢測細胞凋亡情況。所用試劑盒為南京凱基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將用蛋白酶K消化后的切片用TUNEL液覆蓋,37℃下孵育90 min;SSC終止反應,抗HRP抗體常溫孵育15 min,PBS洗凈,DAB呈色。光鏡下凋亡細胞呈深淺不一的棕黃色。凋亡細胞半定量分析:根據(jù)凋亡細胞分布情況在400倍光鏡下,每組切片拍攝5個陽性視野,每個視野計數(shù)100個凋亡的細胞,以計算平均凋亡細胞數(shù)所占百分比作為凋亡指數(shù)。
1.6 Western印跡檢測NSF蛋白表達 新鮮海馬稱重后置于1.5 ml EP管中,加入勻漿液,于冰上充分勻漿,4℃、12 000 r/min離心5 min,棄沉淀,取上清,采用Folin測定總蛋白濃度后分裝,-80℃凍存?zhèn)溆?。采?0% 的分離膠,5%的濃縮膠,上樣后80 V恒壓電泳約20 min溴酚藍至濃縮膠與分離膠交界處,換恒壓100V電泳2 h,使溴酚藍全部電泳出分離膠底部,裁膠,半干轉法將分離膠上的蛋白轉移到NC膜上,恒流80 mA,70 min后取出NC膜,放入封閉液中,搖床封閉1 h。然后加入抗NSF抗體染膜進行一抗孵育過夜(4℃)。再加入相應的熒光二抗,避光靜置1 h,Washing Buffer中避光搖床5 min×3次,計算機掃描紀錄結果。
1.7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NSF蛋白 石蠟包埋切片后先后放入二甲苯、乙醇Ⅰ、乙醇Ⅱ中進行脫蠟,雙蒸水沖洗浸泡5 min×2次,微波爐中進行抗原修復,冷卻后 PBS沖洗,3%H2O237℃ 10 min,雙蒸水沖洗5 min×3次,以消除內源性過氧化物酶活性,滴加試劑A,加入一抗4℃過夜,復溫后先后加入試劑B、C,PBS沖洗,DAB顯色,自來水沖洗后蘇木素復染,不同濃度的乙醇脫水,加入二甲苯透明,最后封片,讀片。
2.1 Y迷宮試驗結果 30次Y迷宮檢測實驗,1型糖尿病腦病大鼠的認知水平與N組相比明顯下降〔(11.24±1.41)次 vs(3.12±0.27)次,P<0.05〕,但是當用 AM251治療后的大鼠(A組)與D組相比,認知水平有了很明顯的提高〔(8.38±0.85)次,P <0.05〕。
2.2 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NSF蛋白結果 海馬CA1區(qū)NSF含量在糖尿病腦病組較正常對照組明顯增加 (P<0.05),而AM251治療組與糖尿病腦病組比較,NSF表達減少(P<0.05)。見圖1,圖2,表1。
表1 各組海馬神經(jīng)元凋亡率及NSF蛋白表達比較(n=5,±s)
表1 各組海馬神經(jīng)元凋亡率及NSF蛋白表達比較(n=5,±s)
與N組比較:1)P<0.05;與D組比較:2)P<0.05
組別 凋亡率(%) NSF蛋白(MOD)N組5.43±1.86 0.14±0.03 D組 48.61±7.361) 0.73±0.171)A組 23.34±6.222) 0.35±0.112)
糖尿病腦病是指糖尿病引起的認知障礙和大腦的神經(jīng)生理及結構改變,表現(xiàn)為學習、記憶、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3〕,1型糖尿病認知功能損害主要在聯(lián)想記憶和學習技能注意力方面〔4〕。糖尿病腦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還沒有完全明確,但已發(fā)現(xiàn)糖尿病腦病與大腦缺血、氧化應激、非酶性蛋白糖基化、胰島素的副作用以及鈣離子穩(wěn)態(tài)的改變等有關。糖尿病引起的腦缺血、缺氧可導致神經(jīng)元興奮性的增加和抑制性的減少,造成神經(jīng)元的興奮性毒作用被認為是糖尿病腦病病理機制之一,因此也被作為治療糖尿病腦病的關鍵靶點。NSF作為最有代表性的AMPA受體突觸體內調節(jié)蛋白,自Block等〔5〕于1988年首次純化出NSF以來,已被廣泛應用于研究中,近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NSF有很廣泛的組織分布特征,但優(yōu)先表達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而且在海馬最多,提示其神經(jīng)生理功能〔6〕。由于CB1受體則主要位于腦、脊髓與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中,與記憶、認知、運動控制的調節(jié)有關〔7〕,而CB受體I型抑制劑AM251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所以表現(xiàn)出的活性也是多樣的。國外報道多見于減肥、戒煙方面;國內報道主要關注改善記憶和認知障礙、治療精神疾病方面,因此本實驗使用AM251為干預措施,觀察其在糖尿病腦病的治療作用〔8〕。
本實驗表明長期糖尿病大鼠存在NSF表達增高,與海馬神經(jīng)元凋亡增多有關,這可能是導致大鼠認知功能下降的原因;表明AM251可能通過降低NSF表達,改善糖尿病造成的海馬神經(jīng)元凋亡,提高治療組大鼠認知能力。通過本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在長期的糖尿病代謝紊亂可導致糖尿病大鼠NSF表達增多,海馬神經(jīng)元凋亡增多,認知能力下降,可能參與糖尿病腦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而本實驗通過選用CB1選擇性拮抗劑AM251的干預,使大麻素受體中的1型受體(CB1)抑制從而下調NSF的表達,減少海馬神經(jīng)元凋亡,改善其認知功能,從而發(fā)揮治療糖尿病腦病的作用。
1 孫海鷗,殷玉華,姬秋和.糖尿病腦病〔J〕.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4;24(2):79-81.
2 Bredt DS,Nicoll RA.AMPA receptor trafficking at excitatory synapses〔J〕.Neuron,2003;40(2):361-79.
3 Alrarez EO,Beauquis J,Revsin Y,et al.Cognitive dysfunction and hippocampal changes in experimental type 1 diabetes〔J〕.Behav Brain Res,2009;198(1):224-30.
4 Strachan MW,F(xiàn)rier BM,Deary LJ.Type 2 diabetes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J〕.Diabet Med,2003;20:1-2.
5 Block MR,Glick BS,Wilcox CA,et al.Purification of an N-ethylmaleimide sensitive protein catalyzing vascular transport〔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8;85(21):7852-6.
6 Puschel AW,Oconnor V,Betz H.Th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usion protein(NSF)is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e nervous system〔J〕.FEBS Lett,1994;347(1):55-8.
7 Pertwee RG.The pharmacology of cannabinoid receptors and their ligands:an overview〔J〕.Int J Obesity,2006;30(4):13-8.
8 Hou LC,Li N,Zheng LN,et al.CB1 cannabinoid receptor participates in the vascular hyporeactivity resulting from hemorrhagic shock in rats〔J〕.Chin Med J,2009;122(8):9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