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華 劉錚 陳新
(福建省金雞山療養(yǎng)院,350011)
綜合療法對84例骨折后遺癥患者的療效觀察
郭健華 劉錚 陳新
(福建省金雞山療養(yǎng)院,350011)
目的 觀察綜合療法對骨折后遺癥的療效并探討其治療機制。方法 將84例骨折后遺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采用綜合療法即礦泉水全身浸浴療法+電腦中頻療法+功能訓練法,對照組治療方法同治療組中的前兩種方法,將兩組療效進行比較,并對病程與療效進行比效,用χ2檢驗行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 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χ2=13.52,P<0.005),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病程與療效比較病程≤1年者療效明顯高于病程>1年者(χ2=16.5,P<0.005),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采用功能訓練的治療組治療骨折后遺癥療效明顯高于無功能訓練的對照組,且病程≤1年者療效明顯高于病程>1年的患者,提示早期康復及功能訓練在骨折恢復期的重要性。
骨折后遺癥;功能訓練;礦泉??;電腦中頻療法
創(chuàng)傷性骨折在骨外科發(fā)生率很高,骨折恢復期不少患者遺留局部腫、痛及功能障礙等后遺癥,我科近幾年應用物理療法對骨折后遺癥的康復取得了滿意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84例骨折后遺癥患者,男51例,女33例;
年齡25~76歲,平均49.59歲;病程2個月~10年。骨折部位:脊椎56例其中合并骨盆1例,髖關節(jié)1例,坐骨1例,尾骨2例,股骨3例,髕骨5例,脛腓骨2例,踝關節(jié)2例,肱骨1例,橈骨5例其中合并尺骨1例,手骨6例。
1.2 治療方法 將84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治療組37例,采用綜合療法;對照組47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無差異,具有可比性。治療組方法為采用礦泉水全身浸浴療法,礦泉水溫38~41℃,全身浸浴15 min,1~2次/d。電腦中頻療法采用中國人民解放軍87333部隊研制的K8832多功能治療儀,將2×50 cm電極交叉于病變局部,電流:耐受限,處方:1次/d,20 min/次,12次為一療程,療程間歇3 d。功能訓練:根據(jù)患者受限情況,利用體療器械或徒手關節(jié)活動度、肌力、ADL等訓練,2次/d,15~30 min/次。對照組治療方法與治療組前兩項相同。
1.3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癥狀、體征消失,活動功能正常,可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顯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活動功能有明顯提高,可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好轉:癥狀、體征及活動功能改善,可以從事輕型工作;無效:癥狀、體征及活動無改善,無法工作。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療效比較,經統(tǒng)計學處理:χ2=13.52,P<0.005,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2.2 病程與療效比較 病程越短療效越好,病程≤1年者療效明顯高于病程>1年者,經統(tǒng)計學處理:χ2=16.5,P<0.005,差異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表2)。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表2 病程與療效比較
骨折不僅使骨組織的完整性、連續(xù)性受到破壞,往往同時損傷肌肉、韌帶、關節(jié)、血管、神經、淋巴、結締組織和皮膚等軟組織[1]。骨折經過復位、手術等處理,肢體被迫制動,患肢正常運動受到限制,肌張力降低,肌肉萎縮,粘連變性,引起關節(jié)攣縮、僵硬、脫鈣、疏松及功能障礙等,嚴重時遺留殘疾[2]。
骨折恢復期的康復目的在于促進血腫和滲出物吸收;加速骨折斷端的纖維性連接和骨痂形成;防止關節(jié)粘連僵硬,恢復關節(jié)活動度;防止肌肉萎縮恢復肌力;防止患者發(fā)生制動綜合征[3]。
對骨折恢復期患者應用礦泉全身浸浴療法+電腦中頻電療法局部治療,其礦泉水的溫度,水的浮力,靜壓力機械刺激作用,礦泉水中多種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化學作用均有改善肌肉營養(yǎng),擴張血管,松弛軟組織,促進關節(jié)功能恢復的作用,礦泉水療法適用于骨折愈合后肢體肌肉萎縮,關節(jié)活動障礙者[4]。電腦中頻療法具有中頻電的良好鎮(zhèn)痛效果及鍛煉骨骼肌,消腫等作用[5]。電腦多功能治療儀采用多變程序的固定處方,使患者軀體感覺器官的刺激在治療中始終保持較高水平。這兩種療法對骨折后遺癥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整復、固定和功能鍛煉是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骨折的3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運動療法是利用力學的因素減輕疼痛、緩解癥狀或改善功能的治療方法,它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huán),增加組織細胞氧供,有效減少局部代謝產物的堆積,減輕疼痛[4]。從骨折整復固定后即開始進行功能鍛煉,并貫穿治療的全過程。本文觀察了病程與療效有明顯的關系,病程≤1年者康復療效明顯高于病程>1年者,這提示骨折后恢復期早期康復的重要性。
恢復骨折的關節(jié)活動度和肌力的重要措施應根據(jù)肢體功能檢查結果,制定切實可行的運動訓練計劃,包括主動、被動及體療器械助力運動等,當關節(jié)活動與肌力有所恢復時應盡早開始實行技能練習。促進運動技能恢復,在功能鍛煉前先做理療有助于關節(jié)活動范圍的鍛煉。本文觀察了應用礦泉浴中頻電療及綜合功能鍛煉的療效明顯高于僅用礦泉浴中頻電療法,這是人工物理因子和主動療法的綜合康復的作用,提示了功能鍛煉在骨折恢復期患者的重要性。
[1]戴閩.實用骨科治療與康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8-44.
[2]杜建,陳立典.中西醫(yī)結合康復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701-702.
[3]燕鐵斌.現(xiàn)代康復治療學[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305-306.
[4]戴閩.實用骨科疼痛與治療[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8:90-92.
[5]蔡華安,文體端.實用康復療法技術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1005-619X(2013)06-0519-02
201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