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西安 陽源
(四川民族學院體育系 四川康定 626001)
大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動機量表的編制與檢驗
蒲西安 陽源
(四川民族學院體育系 四川康定 626001)
通過查閱心理學、運動訓練學和乒乓球相關知識的文獻,編制初量表,運用差異檢驗、因子分析、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對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從而得到最終量表。檢驗結果表明該問卷具有較高的結構效度和信度,量表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運動參與動機 乒乓球 大學生 結構效度 內(nèi)在信度
乒乓球是中國人長期以來最引以自豪的國球,稱霸世界,深受人們的喜歡。隨著我國學校體育的進一步發(fā)展,乒乓球已成為大、中、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項目之一。由于乒乓球運動具有健身性、娛樂性、競技性、對抗性不強,危險性較小,趣味性和觀賞性極強,有較好的健身價值。當代大學生由于學習和就業(yè)的雙重壓力,他們的身體、身心、學習以及鍛煉習慣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正因為乒乓球獨特的運動特點,它不但能改善人們的心理和身體上的不良癥狀,靈敏性也得到提高,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等。因此,如何促進大學生個性的形成,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很好興趣、態(tài)度和觀念,并進行自覺鍛煉,最終形成終身體育意識,成為當前大學體育教育的重大問題之一。
研究旨在通過大學生乒乓球運動參與動機量表的編制,找出影響當代大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動機的因素,同時,高校體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本量表來對學生進行測量,有效的了解和把握大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動機的變化因素,為高校學生乒乓球運動發(fā)展服務,為高校體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提供理論依據(jù)。
隨即抽取四川民族學院、四川師范學院、西南民族大學、西華大學、宜賓學院、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6所大學,從6所大學的乒乓球公選課學生中隨即抽取100名共600名學生。共發(fā)放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80份,回收率96.6%,再從這些人中隨即抽取100人參加一個月后的重測。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心理學、訓練學相關文獻,在中國知網(wǎng)對量表編制相關論文進行搜索,為論文提供理論依據(jù)。
表1 各題目的CR值如表
表2 KMO檢驗和巴萊特球度檢驗
表3 旋轉后的載荷平方和表
表4 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表5 KMO檢驗和巴萊特球度檢驗
1.2.2 專家訪談法
與心理學、訓練學和乒乓球教學專家進行溝通,為題目的選擇增加針對性和科學性。
1.2.3 問卷調查法
編制《大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影響因素量表》發(fā)放給研究對象,共發(fā)放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80份,回收率96.6%,又從這些人中隨即抽取100人參加一個月后的重測。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采用S P S S 17.0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差異檢驗、相關分析、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等。
通過查閱運動訓練學、運動心理學等文獻資料,根據(jù)國內(nèi)外關于運動參與動機量表所涉及的內(nèi)容,通過與相關專家的探討,結合乒乓球運動的特點等工作后,預制問卷選取了38個題目形成了《大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影響因素量表(試用版)》。問卷形式采用國際通用的李克特量表,為五點式計分法,分為完全符合、比較符合、說不清、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五種選擇,分別給予5、4、3、2、1五種分值。
題目分析主要通過CR(critical ratio)值來判斷每個題目,C R值又稱臨界值,主要作用是檢驗題目對不同水平群體的鑒別程度,通過對群體進行分組,然后對高分組和低分組進行差異性檢驗,如果有差異性說明題目能夠鑒別出不同水平群體的區(qū)別,該題目具有鑒別功能,反之則應該刪除。
由表1可知,在所有38個題目中第1、16、34題的CR值沒有達到顯著性水平,說明這三個題目不能區(qū)分不同水平群體的差異,因此應該刪除。
問卷結構效度通常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進行檢驗,構建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是指測驗能夠測量出理論的特質或概念的程度,即實際的測驗分數(shù)能解釋某一心理特質的程度有多少。構建是用來解釋個體行為的假設性的理論結構心理特質,因而構建效度就是“測驗能夠測量到理論上的建構心理特質的程度”[1]。因子分析能夠在眾多的題目中抽取到有效的共同因素,將幾個涉及內(nèi)容相似的題目整合在一起,達到降維的目的,找到問卷的潛在結構,從而說明問卷的結構效度[2]。
2.3.1 第一次因子分析結果
由表2可得KMO值=0.788,P=0.000,說明數(shù)據(jù)適合因子分析。由表3可得適合作因子分析,旋轉后提取9個公因子,累積貢獻率達到了68.06%。因子分析具有簡化數(shù)據(jù)指標的功能,以較少的層面來表示原來的數(shù)據(jù)結構,它根據(jù)題項間彼此的關系,找出題項間潛在的關系結構,該量表的結構效度為0.6806,從社會學問卷的角度來說,結構效度達到0.60基本符合測量學要求,屬于“可接受”范圍[3]。
由表4可得各個題目屬于哪個公因子,但為了維持因子的穩(wěn)定性,每一個因子所包含的題目應該在3個以上才可以,第6、7、8、9公因子所包含的題目數(shù)少于3個,應予以刪除。
2.3.2 第二次因子分析結果
表5、6數(shù)據(jù)可得該量表適合進行因子分析,提取5個公因子的累積貢獻率為63.47%。
經(jīng)過第二次因子分析可得,旋轉后每個因子都包含了3個以上的題目,符合要求,并且每個因子包含的題目與第一次分析相同,只不過特征值發(fā)生了變化而已。根據(jù)每個因子所包含的題目內(nèi)涵給因子命名。(見表7、8)
2.4.1 量表內(nèi)在信度檢驗
內(nèi)在信度檢驗通常包括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和裂半檢驗,文章采用內(nèi)部一致性檢驗,即通過克郎巴哈α系數(shù)(C r o n b a c h α)來檢驗量表總體內(nèi)在信度。
不同類型的問卷也各不相同。如有報道認為人格測驗量表的信度應在0.80以上,而自編量表的信度應在0.60以上,如果自編量表信度過低,如在0.60以下,應重新修訂量表[4]。由表9可知除了Y4的信度系數(shù)為0.78外,其他4個因素的信度系數(shù)均高于0.8,大大高于0.6,因此該量表的內(nèi)部信度系數(shù)達到測量學要求,說明本量表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
2.4.2 外部信度檢驗
表7 旋轉后因子載荷矩陣
表8 因子命名表
表9 各維度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表
表10 兩次測量相關系數(shù)表
采用重測法對量表的外部信度進行檢驗。
由表10可得重測之后,量表5個維度的相關系數(shù)都具有非常顯著性相關,根據(jù)學者He n s o n的觀點,如果研究者目的在于編制問卷或測量某構思的先導性研究,信度系數(shù)在0.60以上已足夠[5],問卷的相關系數(shù)達到了0.74以上,符合以上要求。
在對國內(nèi)外運動動機量表和相關心理學知識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jù)大學生自身特點,自行編制了《大學生參與乒乓球運動影響因素量表》,經(jīng)過效度和信度檢驗后最終確定了26個題目。
該問卷26個題目涉及到了5個維度分別是興趣愛好因素、外部影響因素、求知因素、人際交往因素、心理體驗因素,這5個維度的累積貢獻率為63.47%,說明量表具有很好的結構效度。
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shù)在0.8以上,說明量表的內(nèi)在一致性很好,即各個題目的所測量的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具有較高的內(nèi)在信度。
通過重測法得到問卷各維度的重測系數(shù)均達到0.74以上,說明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即問卷具有很高的外在信度。
[1]隗金水.體育科研中自編量表的內(nèi)在信度、結構效度量化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11(6).
[2]隗金水.對體育測量理論若干問題探討[J].浙江體育科學,2000(3):51.
[3]張力為,毛志雄.體育科學常用心理量表手冊[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4]周喜華.大學生運動動機的初步研究[M].西南師范大學,2005.
[5]葉平.競技動機量表在中國的標準化研究[M].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9:12-17.
[6]張立志,蔡雪靜,魏明東.大學生排球選項課的參與動機培養(yǎng)研究[J].石家莊理工職業(yè)學院學術研究,2010,12(4).
[7]陳志霞,吳豪.內(nèi)在動機及其前因變量[J].心理科學進展,2008(1).
[8]吳明隆.S P S S統(tǒng)計應用實務[M].科學出版社,2003:28-109.
The Compiling and Inspection of the Scale about College Students tenni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Pu Xi’an,Yang Yuan
Preparing the scale through consulting psychology,sports training study and tabletennis knowledge of literature.Then it uses item analysis,Cronbachα,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then we get the final scale.
port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table tennis;college students;construct validity;inherent reliability
G807.4
A
2095-2813(2013)09(a)-01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