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新萍
(山東省武術院 山東濟南 250014)
“攻防技擊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
毛新萍
(山東省武術院 山東濟南 250014)
近幾年我國體育事業(yè)逐漸從競技體育向大眾體育轉型,學生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是將要踏入社會的群體,在學校學習期間的體育課則起著重要的作用。太極拳現(xiàn)已被大多數(shù)學校引入到體育課教學中,學生活潑愛動的特征,與動作舒緩的太極拳動作恰恰相反。因為停滯不前的教學方式,讓同學們對學習太極拳的興趣很低,選修僅僅是為完成學校所要求的課程。為了考試,考完以后幾乎對整套動作沒有印象,忘的差不多。所以,如何可以讓學生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實驗研究探索“攻防技擊含義”在教學中的作用,為太極拳教學方法的改進提供依據(jù)。
太極拳 攻防技擊含義 教學中的應用
在以強身健體為主,防止他人侵害為輔的情況下,太極拳的動作攻中有防,防中有攻?!肮シ兰紦艉x”有著別具一格的特點,整套太極拳動作剛柔相濟、連綿不斷,長期習練太極拳可以起到修身養(yǎng)性、強身健體等作用。太極拳的運動強度適中,適合于各種年齡段的健身群體,而且其對運動場地、器材要求較低的優(yōu)勢,在學校的體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學生在校學習太極拳時,由于太極拳動作緩慢、復雜、拳理深奧等特點,影響了初學者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教師普遍輕視對太極拳動作攻防技擊含義的講解。使學生對太極拳的攻防技擊、文化內涵、健身原理和太極哲理幾乎無知,學生在練習中只是“依葫蘆畫瓢”,對動作只是一知半解。這種現(xiàn)象持續(xù)下去,容易使學生對學習太極拳失去興趣。因此在太極拳教學時,應該教什么、如何教。這些都需得到進一步的研究。攻防技擊含義是太極拳的精髓,它是動作基本技法的具體應用,外在表現(xiàn)形式,動作具備攻防技擊含義是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個基本特性。[2]在教學中,消除學生對太極拳的片面理解,讓學生學習太極拳具備的“攻防技擊含義”,提升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興趣,發(fā)揚太極拳應有的動作風格和精神內涵。在有限的時間里既能掌握和領悟正確的拳理、拳法,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所有學校及教練所要研究的問題。
本研究以“攻防技擊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通過C NKI數(shù)據(jù)庫檢索和在山東體育大學圖書館進行圖書查閱,收集與本論文有關的相關專著和體育期刊并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重點分析。(2)問卷調查法:采用開放式問卷的形式,對所有試驗班的學生進行太極拳練習的興趣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問卷38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5%。(3)實驗法:2013年2月至2013年4月,共8周時間,對山東省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進行教學實驗,并在實驗前、實驗結束時測得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總結出實驗結果。(4)測量法:在完成8周的教學后,按照太極拳教學評分標準(見表2),請?zhí)珮O拳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對所有試驗班級進行雙盲測評。(5)數(shù)理統(tǒng)計法:根據(jù)體育統(tǒng)計學原理,對問卷所得的數(shù)據(jù)結果,利用E x c e l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太極拳套路中的攻防不是現(xiàn)實中的對抗,是意識中假設的攻防練習,太極拳練習中,每個招式應注重用意念引領,這是太極拳的獨有特點,也是太極拳練習產(chǎn)生特殊效果。而所謂意念的主要內容就是招式的攻防技擊含義,領悟太極拳一招一式的攻防技擊含義,是學習太極拳的前提條件,也是發(fā)揮其防衛(wèi)功能的必要途徑。在教學實踐中,要發(fā)揮“精講多練”的原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快的掌握動作要領。
2.1.1 教學實驗前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習太極拳的興趣調查
由表1可以看到,兩個試驗班的學生,對于太極拳的興趣不很多相同的特征,即男、女生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有興趣或無興趣所占比例差不多。并且組與組之間學習對太極有興趣的程度幾乎一致,差異不是很大。這很充分的表明這兩個試驗班很科學。規(guī)避了因為客觀原因會對新的教學方式所帶來的各方面干擾。
2.1.2 對照班與實驗班教學實驗后學習太極拳的興趣調查
結合表1、2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程度起了變化,所有人都對學習太極拳產(chǎn)生了興趣。興趣濃厚的比重較試驗前有所提高,從原來的3人增加到了12人,有9人通過實驗對太極拳的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上升的比重達45%,興趣一般保持著原來的6人,無所謂態(tài)度的學生從7人降到了2人,說明在教學中使用“攻防技擊含義”使學生對太極拳有了新的認識,易于掌握動作,對太極拳的學習產(chǎn)生了興趣。對照組在實驗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了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學習太極拳的興趣下降了。興趣濃厚的比重下降了15%,沒有興趣的學生增加了6名,比重上升了30%。
表1 教學實驗前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習太極拳的興趣調查
表2 教學實驗后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習太極拳的興趣調查
表3 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對太極拳的學習情況
分析原因,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給初學者帶來的印象是:節(jié)奏動作太慢、沒有利用價值。覺得這項運動適用于中老年人。又由于教師缺少對太極拳“技擊意識”文化內涵等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學生一直處于被動模仿動作與接受,不明白動作技擊的意義,學生心理容易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會失去學太極拳的興趣。太極拳技術動作的形成及其真正具有的攻擊和防守等實用價值是“攻防技擊含義”教學法主要分析的。由于具有攻擊和防守兩種特性,可以激發(fā)、養(yǎng)成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抓住學生好奇的探索心理。興趣是人對事物持有的一種積極態(tài)度,是激發(fā)人們去探求知識與從事活動的一種精神的動力。
從表3中可以發(fā)現(xiàn),正常教學法的學生對動作遺忘快,在學習新動作時,前面的動作已忘記了,對技術動作印象不深。要比實驗班多用2周時間(4次課),使后面練習減少了,教學效果的評價也就比實驗班低了。而實驗班的學生采用“攻防技擊含義”教學法,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因為攻防技擊含義包含在每個動作之中,理解單個動作的攻守含義,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太極拳講究內外兼顧,追求人的身體和心境的一致。太極拳是“心意拳”,“以靜制動”、“以柔克剛”等無不表現(xiàn)在套路練習的每一個動作的技術攻防之中,它在太極拳教學中將起到重要作用。
8 周教學完成后,按照太極拳教學評分標準,請?zhí)珮O拳經(jīng)驗豐富的老師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雙盲測評。對結果進行的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可以看出,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產(chǎn)生的教學效果有顯著的差異性,實驗班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實驗班的學生對太極拳興趣上明顯提高,學生成績都在及格線以上,達到優(yōu)秀與良好等級的人數(shù)有17人,占全班人數(shù)的85%,就動作的完成質量來看,動作完成正確、無停頓,3名學生達到了9~10分的要求,身體動作協(xié)調、連貫、圓活,表現(xiàn)出太極拳風格。而對照班在優(yōu)秀、良好兩個評價等級上人數(shù)都比實驗班明顯少,優(yōu)秀與良好等級的人數(shù)只有9人,占全班人數(shù)的45%,及格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75%,有5名學生沒有達到及格標準,且在達標過程中有3名學生不能完整完成整套動作,有5名學生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上的錯誤。
分析其原因,常規(guī)教學法一般是教師先示范動作,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步驟去練習,然后教師再去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千篇一律,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步驟使教師主宰了整個課堂。學生對太極拳技術動作的掌握只是被動模仿,沒有主動學習的興趣,長此以往,太極拳課成了簡單的運動課,由于不懂其豐富的內涵,造成學生對太極拳課缺乏興趣,逐漸失去學習信心。
總結上述,通過在太極拳教學中進行“攻防技擊含義”穿插教學,效果明顯提高,這證明“攻防技擊含義”在太極拳教學中是有效果的,它對學生學習太極拳的基本技術、套路等有很大作用,對學生正確地了解太極拳內涵及其運動特點也有很大幫助。采用新的教學方法,能使學生短時間內認識太極拳,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改變他們意識上對太極拳的誤解,主動的去接受太極拳的魅力。
(1)在實驗后實驗班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明顯提高,尤其是女生的提高,而對照班的學習興趣相比較卻有所下降。說明“攻防技擊含義”教學法在教學中能調動學生的能動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臺。(2)“攻防技擊含義”教學法在教學中的使用,有利于學生對太極拳內涵的了解,能更好地表現(xiàn)太極拳套路的特點和風格,能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太極拳的基本要領。實驗班學生了解太極拳的技擊含義,動作學習和掌握情況明顯比對照班要好,完成情況自然嫻熟,對太極拳的文化內涵有著強烈的求知欲。(3)教師對太極拳文化底蘊了解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成正比,教師了解得越透徹,業(yè)務素質越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越濃厚。(4)太極拳中的攻防實用性是與生俱來的,在教學中穿插攻防技擊含義有利于學生掌握對太極拳基本技術,能更好地達到健身健體效果。兩個試驗班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身體素質都有不同程提高,實驗班相比較更加明顯。
(1)應用“攻防技擊含義”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使教學效果變得明顯,在實際教學中要推廣并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在日后加強對太極拳的傳授,在教材中添加有攻、防技擊含義的拆解內容。將攻防技擊含義以精煉明確的筆墨準確地解說出來,讓學生更利于接觸太極拳,不斷更新太極拳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太極拳套路的教學質量與效果。(2)大力提升體育教師的素質,增強培訓與學習。作為教學直接組織者與承擔者的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生動的講解太極拳的攻防技擊含義,不但自身示范的動作要優(yōu)美規(guī)范、抓住重點、生動形象的描繪、準確表達每個動作要領,還將太極拳的健身性、哲理性以及技擊性全方面的認識傳授學生。(3)將太極拳變成學生強健體魄的鍛煉方式,營造良好學習練太極拳的氛圍。若想要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會太極拳之后依然堅持練習,學校就要渲染一種練習太極拳的氛圍,讓學生在濃厚的氛圍中加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管是在理論上告訴學生太極拳蘊涵著怎樣的中國古典哲理以及基本技法中的文化內涵,學校還應該組織學生之間互相比賽,邀請校內外太極拳愛好者展現(xiàn)極拳之美,讓更多人知道太極拳健身防病的功效,打造一種學練太極拳的濃重氛圍,將太極拳變成學生鍛煉身體的主要以及手段,直到受益終身。
[1]陳占奎.24式太極拳及其防身應用[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7.
[2]曾錫銀,徐芝芳.太極拳教學中攻防技擊含義的探討[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9).
[3]許桂芝,路俊艷.24式太極拳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08(4).
[4]常青,馬艷云.直觀訓練法用于太極拳教學的試驗[J].搏擊(武術科學),2007(1).
[5]薛欣.表象訓練用于太極拳教學的實驗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1).
G852.11-4
A
2095-2813(2013)09(a)-01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