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 李 劼 張銀國*
(新疆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新疆石河子市 832003)
新疆石河子墾區(qū)副豬嗜血桿菌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
張 巖 李 劼 張銀國*
(新疆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新疆石河子市 832003)
通過對石河子墾區(qū)規(guī)?;i場的副豬嗜血桿菌 (Haemophi l us parasuis,Hps)進行流行病學調(diào)查,了解了當?shù)匾?guī)?;i場副豬嗜血桿菌的流行現(xiàn)狀。調(diào)查結果顯示,330份血清樣品的Hps抗體陽性率為60.30%,豬場感染陽性率為91.67%;經(jīng)PCR檢測,105份病料的陽性率為27.62%。
副豬嗜血桿菌;流行病學;調(diào)查
副豬嗜血桿菌 (Haemophilus parasuis,Hps)可引起豬全身纖維素性多發(fā)性漿膜炎和關節(jié)炎,主要存在于豬的上呼吸道,是呼吸道綜合癥的主要繼發(fā)細菌性病原[1]。Hps還可引起敗血癥,并且可能在急性感染后留下后遺癥,即母豬流產(chǎn)、公豬慢性跛行[2]。近年來,副豬嗜血桿菌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并且Hps強毒在早期斷奶和采用 “三點式”養(yǎng)殖的豬體內(nèi)定居和傳播,可改變副豬嗜血桿菌的流行病學特征[3]。所以,要防制豬群感染Hps,首先要了解Hps的流行情況。
1.1.1 樣品采集
從墾區(qū)內(nèi)的12個規(guī)模豬場隨機無菌采集血清,共330頭份;采集具有明顯呼吸道病癥狀的病豬肺臟組織、胸腔積液、心包液等病料105頭份。
1.1.2 主要試劑及儀器
副豬嗜血桿菌間接血凝診斷試劑盒,蘭州獸醫(yī)研究所;副豬嗜血桿菌滅活疫苗,中牧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PCR擴增儀、電泳儀、凝膠成像系統(tǒng),Bio-Rad公司。
含5%血清的胰蛋白胨大豆瓊脂(Tryptic Soy Agar,TSA),胰蛋白大豆肉湯 (Tryptic Soy Broth,TSB),普通瓊脂巧克力平板等,實驗室自制。
TE 溶液、 10×Buffer、 25 mmol/L MgCl2、 2.5mmol/L dNTPs、 2.5U Taq 酶,北京諾維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L2000 Marker,廣東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1.3 引物合成
根據(jù)副豬嗜血桿菌16S rRNA(M75065)序列設計引物[4],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預期擴增的目的片段為822 bp。
Hps-16S rRNA上游引物:5’-GG CTTCGTCACCCTCTGT-3’
Hps-16S rRNA下游引物:5’-GT GATGAGGAAGGGTGGTGT-3’
1.2.1 現(xiàn)場情況調(diào)查
向豬場的工作人員了解發(fā)病豬的年齡、臨床癥狀、發(fā)病率、死亡率以及用藥與治療效果等情況;剖檢可疑病豬,觀察病豬的肺、胸腔、心包膜、關節(jié)等組織器官的病理變化。
1.2.2 血清抗體檢測
經(jīng)前腔靜脈無菌采集豬血 (未注射過疫苗),待血液靜置凝固后,于離心機中4 000轉/分離心10分鐘,收集血清,-20℃保存?zhèn)溆?。用副豬嗜血桿菌間接血凝診斷試劑盒進行抗體檢測。
1.2.3 PCR鑒定
1.2.3.1 病原分離培養(yǎng)
取病豬肺臟、肺淋巴結、胸腔積液與心包液,接種于含有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和5%血清的TSA培養(yǎng)基與巧克力平板中,置于燭缸中,37℃培養(yǎng)24~48小時,挑取灰白色透明可疑菌落接種于含有NAD和血清的TSB培養(yǎng)基中純化培養(yǎng)。將純化的細菌革蘭氏染色,選取兩極濃染短小桿菌進行接觸酶試驗與硝酸鹽還原試驗,呈陽性者初步確定為副豬嗜血桿菌。
1.2.3.2 PCR模板制備
吸取可疑菌液1 mL,滅活疫苗0.5mL(陽性對照),分別置于1.5 mL離心管中,12 000轉/分離心10分鐘,棄上清;沉淀用1mL TE溶液洗滌1~2次,棄上清;用40μL無菌去離子水將沉淀重懸,置于沸水浴中10分鐘;最后10 000轉/分離心10分鐘,收集上清即為模板。
1.2.3.3 反應體系與反應條件
反應體系(25 μL):10×Buffer 2.5 μL、25 mmol/L MgCl21.5 μL、 2.5 mmol/L dNTPs 2.0μL,10μmol/L上、下游引物各 1μL,模板 5μL,2.5 U Taq酶0.2μL,滅菌去離子水11.8μL。
反應條件:預變性94℃4分鐘,變性94℃ 50秒,退火54℃ 50秒,延伸72℃1分鐘,共35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10分鐘。取擴增產(chǎn)物10μL在1.5%瓊脂糖凝膠中,以電壓100 V電泳40分鐘,凝膠成像觀察結果。
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消瘦、呼吸困難、關節(jié)腫脹、跛行等 (圖1)。剖檢可見胸膜炎癥狀明顯 (包括心包炎和肺炎),關節(jié)炎次之,以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為炎癥特征。肺有間質水腫、粘連,心包積液、粗糙、增厚,腹腔積液 (圖2)。使用青霉素、土霉素、頭孢菌素類以及慶大霉素等藥物治療可減輕臨床癥狀,但停藥后很快復發(fā)。
石河子墾區(qū)規(guī)模豬場中副豬嗜血桿菌病多發(fā)于冬、春季,主要感染斷奶后和保育階段的豬 (40~70日齡),發(fā)病率在10%~35%,死亡率可達40%。
330 份血清樣品中Hps抗體陽性率為 60.30% (199/330),12個豬場中僅有1個豬場未檢測到Hps抗體,豬場陽性率達 91.67% (11/12)。
2.3.1 病原分離培養(yǎng)結果
注:1.“絨毛心”;2.胸膜粘連;3.被覆薄層纖維蛋白膜的肝臟
在TSA培養(yǎng)基和巧克力平板上均見針尖大小、灰白色透明、光滑濕潤、邊緣整齊的菌落,染色鏡檢確定為兩極濃染的G-小桿菌。
2.3.2 PCR結果
經(jīng)PCR鑒定,105份病料中,陽性樣品為29份,檢出率27.62% (29/105),部分病料PCR結果見圖3。
副豬嗜血桿菌病主要感染2周齡至4月齡的青年豬,尤其是哺乳仔豬、斷奶后10天左右的豬更易發(fā)生[5]。此次用于流行病學調(diào)查的病死豬均為斷奶后的保育豬,即斷奶后10天左右的豬,所以更易發(fā)病,且死亡率較高。未見母豬和育肥豬發(fā)病死亡,其原因尚須進一步研究。
血清學調(diào)查結果和PCR鑒定結果表明,副豬嗜血桿菌在墾區(qū)的抗體檢測陽性率為60.30%,而PCR鑒定陽性率為27.62%,低于抗體檢測陽性率,這可能是由于使用了抗生素,以及副豬嗜血桿菌分離困難等原因所致。加拿大安大略省某實驗室經(jīng)回歸分析法分析顯示,由于部分采集來的樣品不能確定是否存在副豬嗜血桿菌[6],導致該病的實際發(fā)病率可能為報道的10倍之多。
對石河子墾區(qū)規(guī)模化豬場的副豬嗜血桿菌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表明,石河子墾區(qū)部分規(guī)?;i場已存在本病,并已造成一定的經(jīng)濟損失。為防止該病的暴發(fā)流行,應采取及時綜合預防措施,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
[1]林雪玲,黃耿森,冼瓊珍,等.副豬嗜血桿菌分離鑒定與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6,28 (3):321-324.
[2]馬延慶.副豬嗜血桿菌病的危害與防制.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0,(1):122-123.
[3]薛國聰,任濤.副豬嗜血桿菌病流行病學及致病因子的研究進展.中國畜牧獸醫(yī),2009,36(5):168-171.
[4]Oliveira S,Galina L,Pijoan C.Development of a PCR test to diagnose Haemophilus parasuis infections.J Vet Diagn Invest,2001,13(6):495-501.
[5]甘孟侯,楊漢春.中國豬病學.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5:327-330.
[6]斯勞特,阿萊爾,蒙加林,等.趙德明,張中秋,沈建忠,等譯.豬病學(第9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出版社,2008:769-776.
S852.61
A
1673-4645(2013)03-0050-02
2013-01-09
張巖 (1987-),男,碩士研究生
張銀國 (1956-),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