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明,鄭列祥,楊 軍,陳志萍 (安徽省桐城市人民醫(yī)院CT-MR室,安徽 桐城 231400)
頜面部骨折是一種臨床常見的骨折,由于頜面部解剖結構復雜、形態(tài)不規(guī)則,常規(guī)X線由于重疊遮蓋而導致骨折顯示不佳,單純軸位CT圖像觀察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排螺旋CT(MDCT)容積掃描和多平面重建(MPR)、容積重建(VR)技術為診斷頜面部骨折提供了可靠信息,已成為目前頜面部骨折診斷的主要方法[1]?,F(xiàn)對32例頜面部外傷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MDCT多平面重建和三維重建在頜面部骨折診斷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2年5月~2012年12月行多排CT檢查頜面部外傷患者資料共32例,男23例,女9例,年齡16~83歲,平均41.4歲。受傷原因:車禍、墜落傷、暴力等,有面部腫脹、疼痛、頭暈、頭痛、腦脊液漏等臨床表現(xiàn)。
1.2 方法
1.2.1 掃描:所有患者均采用東芝Aquilion64螺旋CT機掃描,患者仰臥于檢查床上,先掃描定位片,確定掃描計劃。掃描范圍:下頜下緣至眶上緣,軸位掃描。掃描條件:電壓120 kV,電流150 mA,準直寬度0.5 mm,螺旋掃描采集容積數(shù)據(jù)。
1.2.2 圖像重建:掃描后重建層厚0.5 mm,重建間距0.3 mm重建容積數(shù)據(jù)包,在CT副臺利用容積數(shù)據(jù)包進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積再現(xiàn)(VR)重建。采用不同方位、角度切割旋轉充分顯示骨折的位置、骨折線的方向和骨折移位情況等。
32例患者中,多發(fā)復合骨折16例,其中上頜骨骨折合并下頜骨骨折1例,顴骨上頜眼眶骨折6例,顴骨上頜眼眶蝶竇骨折1例,顴骨上頜骨折2例,顴骨下頜骨折1例,顴骨上頜鼻骨骨折2例,顴骨鼻骨骨折1例,鼻骨眼眶骨折1例,鼻骨上頜骨骨折1例;單一骨折16例,其中鼻骨骨折6例,顴骨骨折1例,上頜骨骨折1例,眼眶骨折1例,下頜骨骨折6例,下頜骨骨折伴發(fā)顳頜關節(jié)脫位1例。經(jīng)螺旋CT三維和多平面重建,32例患者均能清晰地顯示出骨折位置、骨折線方向和移位情況。軸位、MPR、VR對頜面部骨折的顯示結果見表1。
表1 頜面部骨折部位及各種CT成像的顯示結果(例)
3.1 64排螺旋CT的優(yōu)點:頜面部區(qū)域解剖結構復雜、竇腔較多,骨折通常引起外觀畸形,如果不能準確及時診斷,骨折延誤治療可導致咬合關系紊亂、面部畸形等。因此及早、全面、準確地診斷頜面部骨折極其重要。常規(guī)X線平片因結構重疊不能準確全面顯示骨折情況,加之患者因病情不能擺出正確的投照體位,對復雜骨折及碎骨片移位情況較難準確顯示,易造成漏診。不能顯示骨折周圍軟組織的損傷情況,如視神經(jīng)和眼外肌損傷等。普通二維CT可以采取水平位、冠狀位掃描來反映不同層面的頜面骨骨折情況。掃描時患者需擺出合適的體位,其可以顯示大部分骨折線,對細微骨折顯示亦較好,其圖像為二維圖像。不能立體直觀反映骨折的全貌,對于平行掃描平面或接近平行的線狀骨折顯示較差,對多發(fā)和粉碎性骨折顯示不理想[2],本組病例中有2例各1處因骨折線平行于掃描線在橫斷面圖像上未顯示。但二維CT可觀察骨折周圍軟組織損傷和副鼻竇積液等情況。64排CT由于探測器數(shù)目多,減少了X線輻射劑量,掃描速度極快,減少了患者運動偽影干擾,由于容積掃描,患者無須采取特殊體位,只要平躺在檢查床上,從而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薄層容積數(shù)據(jù)采集,Z軸方向空間分辨率大大提高,真正實現(xiàn)了大范圍、高分辨率、各向同性成像,強大的計算機后處理功能,可根據(jù)臨床需要組合不同厚度圖像,并進行三維重建,任意方向、任意角度展示病變特點,可以從不同角度直觀地觀察骨折部位、數(shù)目、骨質的碎裂程度、骨折線走行和移位等[3],有利于指導臨床醫(yī)生,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
3.2 多排CT、MPR和VR成像對頜面部骨折的臨床應用價值:MPR可以任意平面任意角度旋轉觀察重建,清晰地顯示骨折的部位、數(shù)目、形態(tài)、移位方向、程度,特別對頜面部細小骨折、深部骨折和復雜的頜面部骨折顯示較好[4]。本組病例通過MPR重建發(fā)現(xiàn)2處橫斷面CT圖像未顯示的骨折,另外,MPR可以調節(jié)窗寬、窗位,清晰顯示骨折周圍軟組織損傷情況,但MPR同軸位CT一樣仍是二維圖像,顯示改變不連續(xù),不能直觀顯示立體圖像。VR重建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立體直觀顯示骨折部位、范圍,碎骨塊的移位方向、距離,上下頜的咬合關系、顳頜關節(jié)脫位、面部塌陷變形等情況。重建的圖像立體感強,形象逼真,解剖關系清晰,為臨床醫(yī)生制定治療方案,確定手術入路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同時也便于患者直觀了解病情。但VR圖像對頜面部微小、移位不明顯骨折及深部骨折顯示較低[5],不能顯示骨折周圍軟組織損傷情況和副鼻竇積液等。本組病例中有6處骨折因位置較深或移位不明顯在VR圖像上未顯示。因此三維容積重建圖像必須與二維軸位圖像及MPR圖像結合觀察,提高診斷準確性。
總之,64排CT掃描速度快、各向同性、圖像清晰度高,具有強大的后處理功能,橫斷面圖像結合MPR和VR可以取得較好的診斷效果,在診斷頜面部骨折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徐述德.多層螺旋CT對頜面部骨折的診斷分析[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9,16(4):274.
[2]許會民.多層螺旋CT在頜面部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醫(yī)學信息,2011,25(7):3153.
[3]李文革.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頜面部復合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0,16(1):79.
[4]張 超.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頜面部骨折中的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1,2(下):201.
[5]陳志輝,陳元媛.多層螺旋CT重建技術在頜面部外傷中的應用[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1,39(4):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