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存,常錦秋,樸成哲
(沈陽醫(yī)學院奉天醫(yī)院骨科,遼寧 沈陽 110024)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形成是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未加預防者其發(fā)生率較高。DVT往往影響肢體功能恢復,血栓脫落可致肺栓塞,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是骨科圍術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很重要。目前,我國多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來預防深靜脈血栓,但用藥后患者多因產生疼痛而終止治療。利伐沙班是一種新型的口服抗凝藥物,應用簡便,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試驗性應用利伐沙班預防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并與低分子肝素進行對比,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102例,其中男59例,女43例;年齡55~86歲,平均(69.3±4.3)歲;髖關節(jié)置換80例,膝關節(jié)置換22例。術前隨機將患者分成低分子肝素組和利伐沙班組,各51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因、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 (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無肝、腎功能疾病;凝血指標血小板 (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 (activeted partial thrombin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時間 (prothrombin time,PT)均無異常;術前均行雙下肢靜脈彩超檢查除外下肢靜脈血栓。
1.2 治療方法 利伐沙班組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41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10例,術后6~8 h開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治療2周。低分子肝素組行髖關節(jié)置換術39例,膝關節(jié)置換術12例,術后12 h開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 (葛蘭素史克)4 100 U/d,每24 h一次,治療2周。2組術后康復治療及其他治療差異無顯著性 (P>0.05)。2組術前及術后2周檢測PLT、APTT、PT值;術后均于第14天行雙下肢靜脈彩超檢查有無靜脈血栓形成,并觀察用藥期間有無肺動脈栓塞及嚴重出血事件發(fā)生。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組均未發(fā)生肺動脈栓塞事件以及嚴重出血事件。102例患者中10例出現(xiàn)DVT,發(fā)生率9.8%。低分子肝素組和利伐沙班組DVT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P<0.05)。2組術后傷口引流血量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P>0.05),見表1。2組術后2周PLT、APTT、PT值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 (P>0.05),見表2。
表1 2組患者術后血栓例數、引流量情況比較
表2 2組患者術后2周APTT、PT、PLT情況比較
在進行全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中DVT的發(fā)生率為40%~50%,致死性肺栓塞發(fā)生率為1.9%[1-2]。中國骨科靜脈血栓栓塞癥 (venous thrombo embolism,VTE)流行病學與預防現(xiàn)狀的研究顯示,中國人群DVT、PE發(fā)病率與西方人群相似。有效預防DVT發(fā)生是減輕全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并發(fā)癥、減少患者術后病死率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通過提高手術技巧 (如微創(chuàng)手術等)、術后早期功能鍛煉、術后使用足底靜脈泵等能減少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DVT發(fā)生,但無法達到阻斷DVT的發(fā)生。因此,抗凝藥物成為預防術后DVT發(fā)生的主要方法之一,術后積極進行有效抗凝治療是骨科大手術后非常必要的治療措施。本研究發(fā)現(xiàn),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應用抗凝藥物可以有效降低DVT的發(fā)生率,102例患者中僅有10例出現(xiàn)了DVT(9.8%),并且沒有出現(xiàn)肺栓塞等臨床癥狀。目前對于預防血栓療效確切的藥物為低分子肝素,已有研究證實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地預防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DVT的發(fā)生,同時對已發(fā)生DVT患者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
在《預防骨科大手術深靜脈血栓形成指南(草案)》中指出,出院后靜脈血栓栓塞癥風險持續(xù)存在,必要時抗凝治療時間應延長至28~35 d,長時間使用低分子肝素可降低DVT風險但會引起出血等不良反應,有報道顯示[3],低分子肝素會增加出血風險,尤其是對于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低分子肝素可產生累積效應,增加出血風險。低分子肝素為針劑,需行皮下注射給藥,對患者有一定創(chuàng)傷,部分患者給藥區(qū)出現(xiàn)皮下淤血癍,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利伐沙班直接抑制抗凝血因子Xa,具有高選擇性特點,并抑制凝血酶產生,從而抑制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發(fā)揮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4]。低分子肝素選擇性抗凝血因子Xa活性,對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響較小,主要抑制內源性凝血途徑。因此從藥理學角度,利伐沙班抑制血栓的作用可能更強。在動物體內動、靜脈循環(huán)障礙模型的研究顯示,利伐沙班能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血栓形成,提高動物存活率,利伐沙班對靜脈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強于對動脈的作用。另外,利伐沙班具有使抗血栓作用與致出血作用分離的特點, 對APTT、PT等指標影響?。?],通過本研究結果也體現(xiàn)了這一點,臨床應用時不需監(jiān)測特殊血液指標。
51例患者應用利伐沙班預防血栓有3例出現(xiàn)DVT,發(fā)生率4.9%,明顯低于低分子肝素組,術后第14天APTT、PT、PLT均在正常范圍內。在用法方面,利伐沙班只需每天口服1次,免除了患者皮下注射帶來的痛苦和不良反應,適應目前提倡的骨科大手術后長期抗凝建議。所以利伐沙班臨床應用方便、有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并發(fā)癥,對預防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療效,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Greets WH,Bergqvist D,Pineo GF,et al.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8th Edition) [J].Chest,2008,133(6 Suppl):381S-453S.
[2]Arcelus JI,Kudrna JC,Kaprini JA.Venous thromboembolism following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what is the risk after discharge[J].Orthopedics,2006,29(6):602 -604.
[3]Perzborn E,Roehfig S,Straub A,et a1.Rivaroxaban:a new oral factor Xa inhibitor [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0,30(3):376-381.
[4]Turpie AG,Lassen MR,Eriksson BI,et a1.Rivaroxaban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Pooled analysis of four studies [J].Thromb Haemost,2011,105(3):444-453.
[5]Lereun C,Wells P,Diamntopoulos A,et a1.An indirect comparison,via enoxaparin,of rivaroxaban with dabigatran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hip or knee replacement[J].J Med Econ,2011,14(2):238-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