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東 郝建軍 周忠敬 楊小蘭 王 強
廣州市黃埔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廣東廣州 5107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糖尿病的病人越來越多。作為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它已經嚴重危害到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痛苦。探求其病發(fā)的根源,一方面是由于糖尿病很難根治;另一方面與目前存在的巨大危險群體有關。糖耐量異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作為正常糖耐量與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之前的一種高血糖狀態(tài),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潛在危險人群。為探討中藥天芪降糖膠囊聯(lián)合生活方式干預對糖耐量異常(IGT)患者的血糖水平、轉化率及生存質量的影響,2009年10月—2010年4月期間該研究采用中藥天芪降糖膠囊聯(lián)合生活方式干預治療IGT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的病例均為在該院就診的患者,經過1個月洗脫期后仍為IGT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納入研究。由通過NDST軟件上的隨機表編制的隨機分配卡按入選先后順序隨機投給外觀完全相同的治療藥及對照藥,待整個觀察結束后破盲。破盲后發(fā)現(xiàn)60例患者分為2組:治療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齡 29~68(44±9.3)歲。 對照組 31例,其中男 10例,女 21例;年齡43~72(43±10.1)歲。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納入標準 該研究的納入標準要求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與分型標準中的IGT的診斷標準,并經過1個月的導入期后,空腹血糖 (FPG)<7.0 mmol/L,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2 h 的血糖≥7.8 mmol/L,并<11.1 mmol/L;體重指數(shù)(BMI):18.5 kg/m2<BMI<30 kg/m2年齡在 25~65 歲之間;患者自愿參加該試驗,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2 排除標準 該研究的排除標準要求6個月內有急性心腦血管事件或心肌梗死;應激狀態(tài)或繼發(fā)性血糖升高;不愿意合作者或精神疾??;妊娠或哺乳期的婦女,及計劃妊娠或無避孕計劃的婦女;可能對受試藥過敏者;并其它內分泌疾病或其它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血壓SBP≥160 mmHg,DBP≥100 mmHg及繼發(fā)性高血壓者;排除膽固醇≥6.22 mmol/L(240 mg/dL)或低密度酯蛋白≥4.14 mmol/L(160 mg/dL)。
該研究參與的兩個小組均接受一般生活方式干預,一般生活方式干預參照《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飲食和運動療法[1]。而治療組除接受一般生活方式干預外,加用國藥準字為Z20063799的中成藥天芪降糖膠囊,5粒/次,口服3次/d,連續(xù)用藥3個月為1個療程,觀察時限2年。
該研究的統(tǒng)計結果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計量資料選擇t檢驗、秩和檢驗等,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干預前兩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餐后2 h血糖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空腹血糖水平,治療組較對照組有所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對比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水平,研究發(fā)現(xiàn)對照組干預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較干預前均有所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無論空腹還是餐后2 h血糖較干預前變化不大。見表1。
表1 血糖組間比較(單位:mmol/L)
治療組29例,其中僅有7例發(fā)展為2型糖尿病、16例逆轉正常、6例仍為IGT或IFG。對照組31例,其中有16例發(fā)展為2型糖尿病、僅有12例逆轉正常、3例仍為IGT或IFG。治療組糖尿病轉化例數(shù)低于對照組(P<0.05),而逆轉例數(shù)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糖尿病的發(fā)病率為24.1%,對照組為51.6%,降低相對糖尿病風險達46.7%。見表2、表3。
表2 兩組患者IGT逆轉率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糖尿病轉化率比較[n(%)]
治療組與對照組比較,干預前后兩組SF-36及中醫(yī)健康狀況量表評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不管是治療組還是對照組,干預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4、表 5。
表4 干預前后SF-36綜合評分
表5 干預前后中醫(yī)健康狀況量表評分
在該研究中,干預前兩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無差異,治療組干預后兩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均有差異,而對照組變化不大,提示無論是生活方式聯(lián)合藥物的干預,均能改善糖耐量低減患者血糖水平;在糖尿病轉化率方面,治療組低于對照組,提示天芪降糖膠囊能夠有效的降低糖耐量患者發(fā)展為糖尿病的風險,有效地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
在生存質量評分方面,不管是治療組還是對照組,干預前后生存質量評分均無明顯差異。這是因為IGT一般無臨床癥狀,不會對日常生活產生任何影響,因此不影響生質、存質量。但正因為無臨床癥狀,患者不會主動就診,易轉化為2型糖尿病。因此需對高危人群進行篩查,一旦發(fā)現(xiàn)IGT,予以積極干預,以提高長遠的生存質量。
該研究結果表明,采用中藥天芪降糖膠囊聯(lián)合生活方式干預治療IGT,可以提高改善IGT患者糖代謝控制情況,并可減輕體重,降低血脂和血壓??梢?,該干預方式治療糖耐量異常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能夠降低IGT患者的糖尿病發(fā)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推廣價值。此外,該文中對IGT的中醫(yī)臨床特征研究還不夠,IGT人群同樣存在異質性,其臨床表型并不完全相同,具體到中醫(yī)的體質、證型更是差異較大,其間的規(guī)律性有待深入研究。
[1]盧艷慧,陸菊明.糖耐量減低必需治療[J].臨床內科雜志,2006,23(2):141-143.
[2]周偉芹,劉茄.二甲雙胍干預治療糖耐量減低患者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應用,2012,6(1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