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輝
(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圖書館,浙江 杭州 311112)
現代圖書館服務工作一直強調以讀者為本。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促使圖書館的管理方式和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圖書館無論從建筑格局、書刊布局、圖書借閱方式還是讀者查詢方式等方面都更多地考慮讀者的需求,以保障進入圖書館的讀者能夠無障礙地使用圖書館的資源。
經過短短十余年的發(fā)展,我國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已占中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11年全國高職學校數量1,276所,占普通高??倲档?0%;招生數325萬人,占普通高校招生總數的47.7%。因此,高職學生成為圖書館服務的一個龐大的讀者群。要貫徹“讀者為本”,首要是要了解讀者,研究讀者,充分掌握讀者對圖書館的需求,讀者閱讀行為和習慣等。因此,通過實證的方法,研究高職讀者群文獻利用和閱讀行為,把握其閱讀傾向、閱讀需求和閱讀習慣,對于提高高職圖書館的讀者服務質量,推動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閱讀行為是學習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正確分析閱讀行為必須充分了解高職學生這一群體特殊的學習現狀。關于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有人作了一次調查,基本結論為:①學習目的基本明確但不清晰、不具體。②學習興趣不高。③學習方法欠缺。④學習取向趨于務實。⑤學習上有自卑感。
鑒于此,筆者于2011年10月在杭州對3所有代表性的高職學院學生的閱讀行為和學習資源獲取方式進行調查,旨在通過調查,全面了解高職學生閱讀行為及其特征,分析閱讀行為對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帶來的影響。
在該項調查中,筆者將學生的閱讀行為界定為兩種方式,一為傳統(tǒng)的紙質圖書的閱讀;二為通過電子終端以在線或離線的方式如手機、IPAD、電腦等進行閱讀,但網上觀看視頻和網上收聽音頻不包含在網絡閱讀之列。
調查采用自填問卷的方式,問卷包括三個方面的問題:①閱讀狀況。包括:閱讀類型、閱讀時間、閱讀習慣、閱讀地點等。②電子閱讀情況。③利用圖書館閱讀的情況。
調查選定的3所高職院校為: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每個學校隨機抽樣100名左右的學生。調查實際發(fā)放問卷320份,回收有效問卷306份,回收率為95.63%。在樣本中,二年級高職生有158人,占51.63%;三年級學生有148人,占總數的48.37%,一年級學生因入學時間不久,未作抽樣。
本報告即以這次調查的數據為依據,分析高職學生的閱讀行為及學習資源獲取方式。
2.2.1 利用圖書館的頻度
從統(tǒng)計數據來看,每周去圖書館一次及以下的學生為151人,占51.19%;2~3次的為124人,占有42.03%,而4次以上的為31人,只占10.51%。這說明,高職學生利用圖書館的頻度是比較低的。以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航海技術專業(yè)為例,學生畢業(yè)前一般應取得船員適任證書,這是上崗的基本條件。其他專業(yè)也有類似的情況,這種就業(yè)的壓力,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動力,會花更多的時間到圖書館自習專業(yè)知識。
2.2.2 在圖書館滯留時間
高職學生在圖書館的平均滯留時間在0.5~2小時間居多,占67.97%。而在館2個小時以上,只占12.09% 。在館滯留時間是深度利用圖書館的一個標志,特別是研究性的閱讀,沒有一定的時間是無法達到的。滯留時間低于0.5小時間的讀者,大多以瀏覽、外借為主,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是難以形成有效的閱讀的。
2.2.3 圖書館利用時段
筆者調查發(fā)現,在回答“你一般什么時段來圖書館”這一問題時,有42.48%的人回答“不定”,表明讀者利用圖書館缺乏規(guī)律性。但比較而言,高職學生利用圖書館時間集中在午后至晚上這一個時間段。
2.2.4 月均閱讀量
從月均閱讀量來統(tǒng)計,筆者發(fā)現高職學生明顯偏少。80%的學生月均閱讀書籍在2冊及以內,其中26%的學生月均閱讀不到1冊,也就是說,在一個學期內(以4個月計)閱讀量不足4冊。從這里可以看出,高職學生閱讀愿望較弱,這或許和學習興趣有關,也可能和學生的學習壓力有關。
2.2.5 高職學生利用圖書館的主要服務
問卷要求在借閱圖書、紙質書刊閱覽、電子閱覽(上網)、參考咨詢、閱讀自帶書籍等5個列項中選擇其中最主要的兩項。統(tǒng)計結果顯示,圖書借閱是高職學生主要的利用方式,占36.89%。這個統(tǒng)計結果與“在圖書館滯留時間”呈負相關。一般來說,在圖書館滯留時間越短,圖書借閱的可能性越大。
2.2.6 圖書館吸引讀者的因素
圖書館吸引讀者的因素主要分為豐富的文獻資料、濃厚的學習氛圍、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及其他。從讀者的回答來看,“豐富的文獻資料”和“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是兩項最主要的吸引讀者的因素。
2.2.7 移動電子設備閱讀情況
在回答“您有否使用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閱讀圖書?”這一問題時,有49.35%的學生回答“經常使用(每周2次及以上)”,而回答“從未使用”的只占11.11%。這說明,利用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進行閱讀的情況十分普遍。讀者的閱讀時間并未減少,但利用圖書館的時間在減少,究其原因是讀者獲取信息的途徑多了,特別是時效性強的信息,利用移動設備閱讀更具優(yōu)勢。
2.2.8 傳統(tǒng)閱讀與電子閱讀的傾向
在電子閱讀和傳統(tǒng)閱讀上,電子閱讀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從統(tǒng)計數據來看,雖然紙本圖書閱讀仍占有主流(51.31%),但電子閱讀已占相當大的比重(占41.5%)。這一特點說明,現代讀者已漸漸適應了新媒體的閱讀方式。
2.2.9 高職學生獲取學習資料的途徑
在高職學生獲取學習資料的途徑的調查項中,進一步驗證了第8項的統(tǒng)計結果。高職學生獲取學習資料的最主要方式中“網絡下載”拔得頭籌,占45.1%,而“圖書館借閱”屈居第二,占有31.7%。
3.1.1 文獻資源開放獲取內容增加
網絡學術資源大致有三個來源:一是由個人和團體主動提供的免費獲取內容;二是由商業(yè)財團如谷歌、超星等提供的大規(guī)模數字計劃;三是由出版商和圖書銷售商提供的“付費瀏覽”,它為用戶提供更直接、更方便和便宜的方式來獲取信息。
3.1.2 新的媒體環(huán)境的影響
在新的媒體環(huán)境中,新媒體工具與簡單易用,讀者更愿意第一時間選擇這些信息工具。
3.1.3 現代圖書館服務方式的變革
近些年來,圖書館發(fā)生了很大的變革。學習環(huán)境更人性化,館藏建設更重視和反映讀者的需求,開放時間更長,服務項目更多。這些服務方式的變革,塑造了高職學生的閱讀行為和文獻利用方式。讀者不一定去圖書館,特別是校園網的建設和無線局域網的全校園覆蓋,使讀者可以在校園的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快速地獲取所需要的資源,并以自己習慣的方式進行閱讀研究。
高職學生在學業(yè)上,比較強調實踐能力,這種教育觀念,會對學生的閱讀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以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學校的“航海技術”、“道路與橋梁”等專業(yè)的實習在野外,閱讀環(huán)境比較差,在此期間,閱讀數量會有一定的減少。因此,圖書館應積極探索對在外實習學生的閱讀服務方式和途徑,將圖書館的服務從校園內延伸到校園外。
圖書館的服務重點要有所轉變,要更加強調以讀者為本,為讀者營造文明優(yōu)美、寬松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①適宜于學習、研究,環(huán)境幽雅的閱讀場所。②營造良好的閱讀和研究、交流氛圍。③便捷的文獻獲取途徑。
其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面:①人的因素。圖書館員應該具備豐富的圖書館服務經驗和相關的業(yè)務素質,有能力幫助讀者有效地獲取知識和信息。②物的因素。豐富的、適應讀者需要的文獻資源是提升圖書館服務能力的重要保障。③服務意識。要真心真意為讀者著想,為讀者提供方便快捷優(yōu)質的服務。④環(huán)境和氛圍因素。通過“讀書節(jié)”、講座等活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擴大圖書館在學生中的影響,促進讀者信息利用技能的發(fā)展。
閱讀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實施的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閱讀,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為將來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有用之才打好基礎。閱讀素質教育的實施可促進高校圖書館各項工作內容的進行與效率的提高,這不但對圖書館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圖書館員自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圖書館要提高服務讀者的能力,就需要研究讀者群的閱讀行為和學習資源的獲取方式,通過持續(xù)的觀察、研究,準確把握讀者的閱讀行為、閱讀心理特征,并以此為基礎,把服務工作做深、做細、做出成效。圖書館應通過專業(yè)化的閱讀輔導及良好閱讀環(huán)境的營造,引導高職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專業(yè)技能。
[1] 田種芳.高職衛(wèi)生院校學生閱讀行為分析及對策[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2] 凱文·凱利.數字化時代:全新的閱讀方式[J].斯密森尼雜志,2010(8).
[3] 董宜煥,賈云杰.高職高專院校圖書館讀者閱讀動機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1(27).
[4] 劉心紅.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閱讀行為分析[J].閩江學院學報,2009(8).
[5] 劉小紅.高職圖書館優(yōu)化服務探究[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