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軍,周 玉
(成都醫(yī)學院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成都 610083)
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的“興國之魂”,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guī)劃綱要》)中,它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被特別強調,這為解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應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靈魂地位。
素質教育,即是促進人的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其內涵作了明確的界定:“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1]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大學教育應培養(yǎng)什么人、大學生應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呢?《規(guī)劃綱要》在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下強調:一是“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二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三是“牢固確立人才培養(yǎng)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著力培養(yǎng)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2]。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強調指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保?]在這些表述中,涉及到大學生素質的關鍵詞有:“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等。
綜合《規(guī)劃綱要》中涉及到的關于學生素質的關鍵詞,《決定》對素質教育的界定,以及黨的十八大報告的相關表述,筆者認為,素質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素質教育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1.思想政治素質教育?!兑?guī)劃綱要》中強調的“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德智體美”中的“德”、“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信念執(zhí)著”、“品德優(yōu)良”,以及《決定》中“四有”中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等表述,都是對思想政治素質的明確要求。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思想素質,主要體現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念、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二是政治素質,即具有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具有較強的政治辨別力和政治敏感性;三是道德素質,主要表現為具有正確的榮辱觀、崇高的道德品質、無私的奉獻精神等。尤其是“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這是《規(guī)劃綱要》和黨的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的一個素質要求?!稕Q定》強調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兩個:“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兑?guī)劃綱要》和黨的十八大報告在這兩個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增加了“社會責任感”,并將其放在“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之前。由此可見,“社會責任感”是大學生必備的重要素質,體現了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素質的時代要求。
2.科學文化素質和實踐能力教育。《規(guī)劃綱要》中強調的“德智體美”中的“智”、“知識豐富”、“本領過硬”,以及《決定》中“四有”的“有文化”等詞語,都是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大學生不僅應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素質和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還應具有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皩嵺`能力”在《決定》《規(guī)劃綱要》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都得到了一以貫之的強調。《規(guī)劃綱要》還明確提出“堅持能力為重”的要求,強調要“優(yōu)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yǎng)”,著力提高學生三種能力,即“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教育學生“四個學會”,即“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人做事”,以達到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目的[2]。
3.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皠?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4]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必須確立的教育價值?!皠?chuàng)新精神”在《決定》《規(guī)劃綱要》和黨的十八大報告中也得到始終如一的重視。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胡錦濤也對大學生樹立創(chuàng)新精神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大學生們“要做到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創(chuàng)新,激發(fā)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識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不斷認識和掌握真理”[5]。創(chuàng)造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的最高表現,創(chuàng)新素質在人的各種素質中,“屬于尖端的素質,是個體綜合素質在高水平上的反映”[6]。因此,大學素質教育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
4.身心健康素質教育。健康的身心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備條件,因而是素質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應當具備的重要素質?!兑?guī)劃綱要》強調,要“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志堅強”[2],這是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素質教育的明確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我國的“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其內容包含四個方面:一是處于靈魂地位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二是作為主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是作為精髓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四是處于基礎地位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興國之魂”,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不僅為全國人民團結奮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和價值追求,而且也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規(guī)劃綱要》在第二章“戰(zhàn)略目標和戰(zhàn)略主題”的“戰(zhàn)略主題”部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明確納入素質教育之中,并對其內容進行了濃墨重彩的強調。該部分明確提出我國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即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關于如何實施素質教育,《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的四個方面分別予以了強調[2]。
大學生素質教育即是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包含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和實踐能力教育、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身心健康素質教育等。其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和引領旗幟[7],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擔負著培養(yǎng)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重任,因而必然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題中要義。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四個主要任務: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國家的前途命運,認識自己的社會責任,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使他們中的先進分子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二是“以愛國主義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fā)展,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甘于奉獻,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8]。
從上述四點可以看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含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靈魂地位。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和主題,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9],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個任務的主要內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即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內含于第二個任務之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即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集中體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三個任務中。第四個任務進一步體現了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在聯系[10]。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又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和引領旗幟,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然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教育屬于社會上層建筑現象,具有社會上層建筑的屬性?!耙欢ǖ慕逃?,都要為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培養(yǎng)合乎要求的社會成員,通過培養(yǎng)人來維護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利益。”[11]我國大學教育的社會主義本質規(guī)定著其“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3]35的政治功能,規(guī)定著其培養(yǎng)的大學生應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是面向未來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xù)奮斗。”[3]56大學生是青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年中的佼佼者。高校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就是要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得到“接續(xù)奮斗”[12]?!芭囵B(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黨的教育方針一以貫之的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明確指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35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的“社會主義”,是一個定性詞,強調的是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質的規(guī)定性,是對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社會主義理想信仰、政治取向等核心價值觀方面的要求。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正是這種核心價值觀的集中概括,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應樹立的核心價值觀體系[13]。該體系從根本上決定了大學生素質教育及其培養(yǎng)的人才“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集中體現。
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方向和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興國之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蘊含的統(tǒng)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guī)范,不僅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而且在我國大學素質教育根本方向和總體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大學生素質教育“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具體方向和基本內容,即大學生素質教育要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一是“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堅定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和信心”;三是“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四是“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培養(yǎng)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2]。
“立德樹人”是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暗隆?,即思想政治和道德倫理素質,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中,決定著其他素質發(fā)揮作用的方向,對其他素質作用的發(fā)揮具有根本的價值導向作用,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靈魂和核心。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等,最終會對其本人、對社會發(fā)揮什么性質的作用,產生何種性質的影響,是由其思想政治和道德倫理素質中的價值取向決定的[14]。大學生所掌握的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如果沒有正確的價值導向,其對社會構成的潛在威脅比起無知來說將會更加難以估量。愛因斯坦就曾說過這樣一段話:“科學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而不取決于工具。刀子在人類生活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來殺人?!睈垡蛩固顾f的科學究竟是給人帶來幸福還是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也就是取決于人自己的價值觀、取決于人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的系統(tǒng)表達,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應當堅持和提倡什么,應當反對和抵制什么,為全體社會成員判斷行為得失、作出道德選擇提供了價值標準,是高校落實大學生素質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行動指南。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靈魂的教育,也是教育的靈魂。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應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靈魂地位。國家之所以矢志不渝地推進素質教育,并把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目的不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和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把他們培養(yǎng)成德才兼?zhèn)涞臈澚褐牛?5]。在“德”與“才”中,“德”是靈魂,是統(tǒng)帥,它為“才”的作用的發(fā)揮提供方向和目標。沒有“德”的正確價值導向,“才”的作用的發(fā)揮就會迷失方向,甚至會對社會、對人類帶來災難。然而,在我國部分大學中,還存在著嚴重的重才輕德的現象:片面強調專業(yè)知識、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漠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價值觀的教育,忽視對大學教育“培養(yǎng)什么人”的反思;一些教師只教書不育人,只管學生的學習,不抓學生的思想,甚至還存在著嚴重違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現象;不少學生的價值目標趨向功利化、世俗化,把追求金錢、權力、愛情、個人美好生活作為人生的理想,缺乏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我國當前大學教育的現狀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的現狀,既不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與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不相適應;既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才,也不利于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正是在這種境遇下,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靈魂”地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全過程,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1999 -06 -13].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200/22598/22615/22793/2006/3/he7 396032197360029150 -0.htm.
[2]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 -07 -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3]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 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1 - 04 - 24].http://www.gov.cn/ldhd/2011 -04/24/content_1851436.htm.
[6] 展利民.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邏輯起點與路徑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11).
[7] 馬建軍,周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和引領旗幟[J].揚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3).
[8]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中國教育報,2004-10-15(1).
[9] 馬建軍,周玉.四位一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寓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選擇[J].廣西社會科學,2010(8).
[10]魏鋼,周衛(wèi)紅,代金平.論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構成[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6.
[11]楊兆山,軒穎,王守紀.再論教育的社會屬性——兼對“教育非上層建筑說”的質疑[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
[12]王震.關于高校人才培養(yǎng)思路的辯證關系思考[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1(5):146-147.
[13]李守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體系的反思與構建[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67-70.
[14]談婭.建立和健全大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長效機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20-126.
[15]張曉洪,袁國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結合途徑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2(1):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