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鄭淑珍,錢麗敏,歐陽富,胡紅梅 (廣東省中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120)
腦卒中(stroke)又稱中風或腦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ce,CVA),是一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失為共同特征的腦血管疾病[1]。中風的發(fā)病率在我國為150/10萬,其中在腦卒中的急性吞咽困難發(fā)生率很高,約占40% ~50%,有誤吸的中重度吞咽障礙發(fā)生率則高達33%[2]。吞咽困難可對生命構(gòu)成威脅,可導致脫水、營養(yǎng)不良、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在吞咽障礙的管理過程中,準確評估患者、及早發(fā)現(xiàn)吞咽障礙是最重要的。護士是最直接接觸患者的醫(yī)務人員,如果能夠運用吞咽障礙評估工具正確評價腦血管病患者吞咽功能并給予及時干預,將對吞咽障礙的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因此,臨床醫(yī)護人員需要掌握一種簡便、易行的吞咽障礙篩查工具,用于評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目前在國內(nèi)床邊吞咽評估方法采用洼田飲水試驗較多見,然而Smith等認為通過床邊吞咽評估來精確地檢測是否存在誤吸是困難的,缺乏客觀的方法,假陽性率偏高[4]。因此在這里介紹一種香港的做法,香港醫(yī)院管理局普遍采用飲水測試(water swallow test)來評估中風患者的吞咽能力[5],從中判斷患者是否需要禁食或是選擇何種飲食方式,并能有效地減少中風患者誤吸的風險。
1.1 評估:患者的意識水平和病情是否適合做此測試。
1.2 準備:一杯50 ml清水、一個5 ml茶匙。
1.3 實施:①將患者坐直,解釋操作的原因和過程并取得患者的配合。②用5 ml茶匙喂患者喝水25 ml,分5次,每次5 ml。③剩下的25 ml的水可分4次喝完或讓患者以正常的進食速度直接用水杯喝。
1.4 觀察:患者有沒有任何誤吸征兆或吞咽問題,如流涎、嗆咳、吞咽后清喉、咳嗽、濕性發(fā)音、吞咽延遲、口鼻反流、呼吸困難、訴吞咽困難等。若患者出現(xiàn)任何的誤吸或吞咽困難則立即停止測試。
①通過——如果患者能完成50 ml水,而且在測試過程及測試后一分鐘均沒有出現(xiàn)任何誤吸征兆或吞咽問題。患者可經(jīng)口進食糊餐。②失敗——如果患者不能完成這50 ml水,或出現(xiàn)任何誤吸征兆或吞咽問題?;颊邥航臣稗D(zhuǎn)介言語治療師行進一步評估。③沒有做——如果患者不能配合或拒絕做此測試,患者暫禁食。
做飲水測試前一定要先評估患者的意識水平,并了解患者發(fā)病前的飲食方式。若是意識不清或不能配合的患者不能做此測試。不考慮做飲水測試的患者有:意識不穩(wěn)定、不配合、有氣管造口、當前存在或可疑吸入性肺炎、呼吸狀態(tài)差、需要經(jīng)常吸痰、處理自己的分泌物困難、流涎嚴重等。醫(y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在飲水過程中不要說話,并解釋該測試沒有時間限制。飲水測試是一個床邊的篩查工具,用于識別中風患者有沒有誤吸風險或吞咽問題。飲水測試簡單、易行,只需稍加培訓就可掌握,且能有效地評估患者的吞咽能力,指導患者何時可以進食,從而減少吞咽功能障礙導致的一系列并發(fā)癥。因此,筆者認為值得在腦卒中單元推廣。此測試的局限性在于不能發(fā)現(xiàn)靜息的誤吸(silent aspiration),結(jié)果只能說明患者可以耐受稀的流質(zhì),對于其他濃度和性質(zhì)的食物是否耐受還是未知的。
[1]楊 莘.神經(jīng)疾病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99.
[2]Mann G,Hankey GJ,Cameron D.Swallowing function after stroke.Prognosi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at 6 months[J].Stroke,1999,30(4):744.
[3]黃寶延,沈 寧,李勝利,等.臨床護理用吞咽功能評估工具的信效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2):127.
[4]Smith HA,Lee SH,O′Neill PA,etal.The combination of bedside swallowing assessment and oxygen saturation monitoring of swallowing in acute stroke:a safe and humane screening too1[J].Age Ageing,2000,29(6):495.
[5]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Guidelines for specialty nursing services.stroke care.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