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勝云
魯迅的《拿來主義》是一篇經(jīng)典雜文。雜文的特點是“針砭時弊”?!皶r弊”就是雜文作家診斷當時社會弊端的癥候表現(xiàn),“針砭”就是揭出病灶,給出處方。所以雜文寫作實質(zhì)就是“察病癥,開處方”?!赌脕碇髁x》就是一篇經(jīng)典的“察病癥,開處方”的雜文,針對“國民政府”“送去主義”的癥候,開出“拿來主義”的處方。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比較關注的語文教學內(nèi)容就是魯迅在這篇雜文中“開處方”的方法,這就是文章中多處使用的比喻論證。
為了厘清討論的對象,在分析文本的比喻論證之前,我們先討論一下比喻修辭與比喻論證的區(qū)別。比喻修辭是一種語言形象化的手法,形象在比喻中;而比喻論證卻是一種指向觀點的論證方式,比喻論證指向觀點,其本身卻并不是觀點,而是證明觀點的理由、根據(jù)、道理。《拿來主義》為了語言的形象有比喻修辭,如“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中的“一串釘子”就是比喻修辭,而非比喻論證。比喻論證必須要用來證明觀點。
比喻論證用來證明觀點具有很強的論證力量。《拿來主義》充分發(fā)揮了比喻論證的力量,具有特別明顯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
《拿來主義》從大處著眼,一共有三處使用了比喻論證。即“尼采之喻”(文章第三自然段論證尼采自詡大結(jié)果變瘋),“大宅子之喻”(文章第八自然段論證沒有“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孱頭、混蛋和廢物們沒有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這處比喻論證)以及“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之喻”(文章第九自然段論證“拿來主義”者“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比喻論證)。這三處比喻論證,如果仔細思考,可謂“各領風騷,自得風流”,而且使用方式絕不雷同。
1.先看第一處。這一段第一句,魯迅先生正話反說,首先“察”出“送去主義”者標榜的“豐富”和“大度”。接著使用“尼采之喻”,論證所謂的送去主義者的“大度”。魯迅沒有正面去論證,而是用標榜自己是“太陽”的尼采,“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結(jié)果“他發(fā)了瘋”這件事實,暗喻了所謂的“大度”者最后的下場,反用比喻論證,含蓄幽默,諷喻可見,論證力量就在這看似輕松、令人解頤的過程中得到體會。(而文段接下來證明“豐富”,卻采用正面論證,直接指出結(jié)果“幾百年之后呢?”一段之內(nèi),在論證方法上就截然不同,顯示了魯迅先生的論證智慧。當然這不是本文論述重點,只是“立此存照”,以此讓讀者體會到作為經(jīng)典的妙處所在。)
2.再看第二處。這是“大宅子之喻”。“大宅子”,“因為祖上的陰功”而得到,可謂一處遺產(chǎn)。魯迅先生面對諸多遺產(chǎn)形式,不一一列舉,而以偏舉全,窺一斑而見全豹。這是以少勝多、以偏勝全的論證力量。接著在這一舉例之喻內(nèi)部嵌套三處小喻,構(gòu)成排喻,一個“孱頭”,一個“混蛋”,一個“廢物”寫出了當時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態(tài)度、三種做法,顯示了非“拿來主義者”的三種可笑行徑。
3.再看第三處。這是“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之喻”。與第二處比喻論證比較,有二點不同。一點不同是沒有了嵌套的比喻論證方式——大比喻論證中嵌套小比喻論證;二點不同是,四個喻證物象并行,且從本體設喻,即四個物象指向本文論證對象本體,而第二處嵌套的三處小喻構(gòu)成的排喻卻是指向?qū)Υ疚恼撟C本體對象的人,含嵌套小喻的大喻才指向論證的本體對象。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見魯迅在本文中比喻論證使用方式上的多樣性。
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已經(jīng)牽涉到了一些比喻論證的類型,如排喻論證、嵌套喻論證等。本節(jié)主要從比喻論證的運作方式角度來分析《拿來主義》三處比喻論證的類型。
有人把第一處“尼采之喻”叫做類比論證,著重于從比較的角度看問題。但在我看來,這不是類比,類比必須要同類性質(zhì)的兩事物同時出現(xiàn),由類比之“類”必須引出論證之“類”,即論證的對象或主要觀點。在第三自然段中,根本沒有出現(xiàn)這“論證之‘類’”的“類”,倒是跟沒有出現(xiàn)本體的暗喻更為相似,因此不如叫“類喻”更為確切。本處比喻論證類型,就是這種類喻論證模式的反向運用。
第二處比喻論證,雖然大比喻論證中嵌套小比喻論證,但從魯迅先生運作方式來看,卻是舉例性質(zhì)的論證,文化遺產(chǎn)類型很多,作者以陰功獲得的“大宅子”為喻,舉少以概多,再加之以標記語特別標明——“譬如罷”,“譬如”就是打比方——因此這種比喻論證方式我們可以把它叫做“例喻論證”。
第三處論證跟前兩處又存在不同之點,這種比喻論證更是有點像象征,可以說是比喻論證與象征的融合,因此可叫做“征喻論證”。在這里“魚翅”征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只有益,毫無害;“鴉片”征喻可有用也可產(chǎn)生害處的文化遺產(chǎn),這就要合理使用,切不可以弊遮益;“煙槍和煙燈”征喻曾經(jīng)讓我們吃盡苦頭的文化遺產(chǎn),它是遺產(chǎn)中的糟粕,可以作為我們的反面教材存放一部分,其余統(tǒng)統(tǒng)銷毀;“姨太太”征喻那些遺產(chǎn)中的糟粕,沒有給我們造成影響,我們明明知道其危害,可以遣散、銷毀的糟粕。
三處比喻論證片段,三種不同運作方式,魯迅先生真是發(fā)揮了他的所學所用,足見魯迅先生的寫作智慧。我們讀了《拿來主義》,能領略到魯迅先生如此高超的智慧,對比自己的貧乏智慧,真是感到無比慚愧。通過以上對《拿來主義》比喻論證的分析,足見其“匕首、投槍”的銳利原因,足見《拿來主義》作為雜文的經(jīng)典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