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玲,劉朝輝
(1.內蒙古扎蘭屯市綠色食品辦公室,扎蘭屯 162650;2.內蒙古扎蘭屯市農牧局農廣校,扎蘭屯 162650)
該生產操作規(guī)程適用于當地綠色食品沙果生產的產地環(huán)境條件、苗木嫁接法、移栽、果園管理、收獲、采摘、運輸、儲藏。
NY/T391-2000綠色食品產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
NY/T393-2000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
NY/T394-2000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
果園建立質量的好壞是果樹能否早結果、早豐產的基礎,關系到整個果園長期的效益。進行科學的建園與栽植,是果業(yè)豐產、高產的重要基礎。
園地的選擇主要依據環(huán)境條件,特別是氣候條件必須適合沙果樹的生長發(fā)育。地形地貌也是影響建園的重要因素。一般優(yōu)質沙果園大都選擇在土壤深厚、pH值為5.4~6.8,背風向陽,地勢較高或漫崗緩坡地,坡度在15°以內,坡向選向陽坡充分利用光照和溫度條件。排灌良好的地方。果園應遠離城市和交通要道,空氣水源潔凈,周圍無工礦企業(yè)的直接污染和間接污染。
平地果園要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段或漫崗緩坡地,這樣地段地下水位低,排水性強,不易積水受澇。不要選擇低洼地建園,此地段果樹一受凍害,同時因地下水位較高,根系生長發(fā)育受到抑制,也容易積水內澇,導致果樹貪青徒長,不利于其安全越冬。
果園可由一個或數個栽植小區(qū)組成,小區(qū)面積因果園面積和自然條件而異,山地、丘陵地可以一面或一個丘為一個小區(qū),果園的規(guī)劃,還要考慮防護林營造、積肥場和分級包裝場地等。
該市一般以春季栽植較好,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
栽植密度根據園地的地勢及當地的氣候條件及栽培品種確定,沙果栽植密度為(3~4)×(5~6)m,栽植方式采用南北方向。
苗齡為二年根,1年桿,木質化程度好,苗木高度達1~1.5m,并且在整形部位有7~9個充實飽滿的芽子,主側根不少于4條,側根長5cm以上并且均勻分布,苗木充實,皮色深而光亮,葉痕大,春稍長,不徒長,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無失水、凍稍等現象。
栽植前對苗木進行處理。首先按大小分級,這樣定植時便于管理長出的樹體相對大小一致;其次對苗木根系進行修剪,剪除挖苗時造成的劈傷根;再次是消毒和浸泡,將根系在清水中浸泡12~24小時或用加0.3%的磷酸二氫鉀稀泥蘸根,以利于苗木成活。
秋季挖1m3的定植穴,表土和心土要分開放,坑底部分分層填入秸稈等有機物,第二年栽植時先將坑底用表土和25kg農家肥修成饅頭形狀,然后將苗木垂直放在其上,使根系充分與土壤接觸,必須注意的是埋土時要將苗木扶正,縱橫成行,側根向四周分開,使根系舒展栽植深度要與苗木原土印持平,嫁接口要高于原地1cm左右。填土后每株灌水10kg,待水滲下后覆土封坑。
果樹常在采果后立即施基肥,對豐產或晚熟品種在采果前施基肥。時間秋季 9~10月,全園深翻土壤20~30cm,除去園內雜草雜物,與修剪枝條一并銷毀。在樹盤外開溝30cm深,20cm寬,每667m2施有機肥2000kg。施肥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1)放射狀溝施肥法。距樹干50~100cm處向外挖放射狀溝4~6條,近樹冠處溝淺而窄,向外逐漸加寬,溝長達樹冠外緣溝深一般為20~30cm,肥料施入后填土平整樹盤,隔年更換放射溝位置。(2)環(huán)狀施肥法。在樹冠外圍挖一環(huán)狀溝,溝寬30~50cm,溝深40~60cm,按肥土1:3比例混合回填,然后覆土填平。(3)條溝施肥法。在果樹行間(活隔行)挖一條寬50cm的溝,肥、土混勻,施入溝內,然后覆土。(4)全園施肥法。將肥料均勻撒在果樹行間,然后翻入20cm左右深的土壤內,整平。
結合施肥在果樹樹盤內覆蓋5~10cm厚秸稈;樹膛透光性差的果樹對果子著色要求較高,樹盤要覆蓋銀色反光膜。
采果后秋冬干旱地區(qū)結合基肥施用灌水,促進肥料分解,滿足果樹后期生長。
沙果樹的主要病害為沙果腐爛病,主要采取物理防治方法。首先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合理施肥、灌水、正確修剪、疏花、疏果、減少大小年、樹干涂白;然后消滅初侵染源,清掃果園,燒毀病枝、病樹皮等。
沙果成熟期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適時采收是保證果實品質的關鍵。一般根據果實的成熟度(生長發(fā)育天數、顏色、風味)確定采收期,防止早采。提倡分批采收,分2~3次采收為好。
簡易通風庫和機械冷庫、氣調庫貯藏相結合,實現增產增收。果實貯藏就是人為地采用各種方式(庫、窖、氣調)來抑制果的呼吸作用及微生物的活動,延長貯藏期。沙果貯藏的環(huán)境條件:溫度-0.5~1℃,相對濕度85%~90%,適當降低空氣中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氣調貯藏適宜的氧氣含量2%~4%,二氧化碳濃度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