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衛(wèi)星 沈茂榮
(紹興第二醫(yī)院,浙江 紹興 312000)
乳腺癌手術以改良根治術為最常用,因手術創(chuàng)面大加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后容易出現(xiàn)淋巴漏,導致皮下積液,影響皮瓣與胸壁之間粘連,嚴重可導致皮瓣壞死和(或)繼發(fā)感染,延長住院時間,延誤術后輔助放、化療進程。有效控制術后淋巴漏、減少皮下積液發(fā)生對乳腺癌患者的綜合治療有積極意義。本院近幾年來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嘗試使用福愛樂醫(yī)用膠(主體膠由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按3:1 配伍,北京福愛樂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1mL/支)預防術后皮下積液,取得良好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行改良根治術122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61例術中使用福愛樂醫(yī)用膠,對照組61例術中未使用。患者均為女性,年齡33~71歲,平均(51.8±5.3)歲;經(jīng)術前活檢病理確診或術中冰凍切片病理證實為單側乳腺癌,臨床分期Ⅰ-Ⅱ期;術前篩查均無凝血功能障礙。
1.2 方法 122例全部行乳癌改良根治術,依據(jù)腫瘤位置取縱梭形或橫梭形切口,電刀全程分離皮瓣,保留胸大、小肌切除乳房,清掃腋窩脂肪、淋巴等組織,保留肩胛下血管支和胸長、胸背神經(jīng)。切除標本后徹底止血,滅菌蒸餾水沖洗。觀察組標本切除后創(chuàng)面干紗布拭凈,腋窩、鎖骨下、胸骨旁等處均勻噴灑福愛樂醫(yī)用膠2mL,形成一白色薄膜,晾干1分鐘后分別在胸骨旁及腋下放置多側孔硅膠引流管,引流管分別自低位引出,縫合切口后排盡皮下積氣積液,引流管體外端接一次性負壓球,推平皮瓣后腋窩及胸壁加墊、胸帶加壓包扎。對照組標本切除后胸壁、腋窩創(chuàng)面未使用福愛樂醫(yī)用膠,置管負壓引流、皮瓣區(qū)域加壓包扎方法同觀察組。記錄術后每日引流量直至拔管,拔管后24小時觀察是否發(fā)生皮下積液。拔管指征:引流量<20mL。皮下積液判斷標準:拔管后繼續(xù)加壓包扎24小時,出現(xiàn)皮下波動感或皮下抽吸出淡黃色澄清液體>5mL。
1.3 觀察指標 術后第1 天引流量及總引流量,拔管時間(引流管留置天數(shù)),皮下積液發(fā)生例數(shù)。
觀察組術后第1 天引流量(58.1±14.6)mL、總引流量(217.4 ±40.5)mL,少于對照組(115.2 ±23.1)mL 和(426.2±83.2)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術后胸骨旁引流管拔除、腋下引流管拔除[(2.9±0.8)天,(9.3±1.7)天]早于對照組[(3.6±0.8)天,(13.9±1.6)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皮下積液發(fā)生率14.8%,低于對照組34.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乳腺癌改良根治手術創(chuàng)面大,用電刀游離皮瓣,易引起脂肪液化,加劇術后滲出;清掃淋巴結時大多數(shù)淋巴管未結扎,電灼離斷細小淋巴管后因管壁菲薄,收縮性差,易形成淋巴漏[1];術后引流不暢,皮瓣加壓包扎力度不當?shù)戎T多因素導致術后皮下積液發(fā)生。本組采用術中徹底止血,結扎部分腋窩淋巴管,腋窩、胸骨旁獨立負壓持續(xù)引流,術后加壓包扎等措施預防皮下積液發(fā)生,但是臨床效果不令人滿意,皮下積液發(fā)生率仍較高(34.2%),因而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痛苦,影響 患者術后輔助放、化療開展[2]。
福愛樂醫(yī)用膠具有封閉、止血、防漏、黏合等藥理作用[3],2010年以來本院使用上述常規(guī)方法基礎上,在乳癌改良根治術患者的腋窩、鎖骨下、胸骨旁等皮下積液好發(fā)部位[4]均勻噴灑福愛樂醫(yī)用膠2mL,形成薄膜狀覆蓋物,封閉肉眼不可見的細小淋巴管、毛細血管斷端,促進皮瓣和胸壁間黏合,減少死腔殘留。值得注意的是,福愛樂醫(yī)用膠不能有效封堵小動脈出血,而組織干燥可增加福愛樂的黏合強度和凝固牢度,因此使用福愛樂醫(yī)用膠前最好確認噴灑創(chuàng)面無活動性出血點并保持干燥,增強其作用。本組結果顯示,應用福愛樂醫(yī)用膠的觀察組中,術后第1 天引流量、總引流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因日引流量和總引流量減少,可使引流管拔除時間縮短,所以本組中觀察組胸骨旁和腋下引流管拔除時間亦早于對照組;因引流量減少,局部營養(yǎng)物質丟失隨之減少,有利于早期皮瓣和胸壁、腋窩間貼合,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因此本觀察組皮下積液發(fā)生率亦明顯低于對照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下積液發(fā)生率降低,可減少皮瓣感染和(或)壞死率,不僅能改善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5],而且為術后早期接受放、化療等輔助治療提供寶貴的時間窗口。
[1]吳在德,吳肇漢,鄭樹,等.外科學.6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27
[2]Kashiwaba M,Inaba T,Takeda Y,et al.The ideal follow-up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Gan Kagaku,2009,36(9):1423
[3]田霞,盧永順.福愛樂醫(yī)用膠及其應用.國際外科學雜志,2006,33(1):74
[4]陳國林,王風軍,薛英威,等.乳腺癌根治術后皮瓣壞死的預防.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3,21(4):229
[5]Hah J,Grothuesmarm D,Neises M,et al.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after breast cancer operation.Arch Gynecol Obstet,2010,28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