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燕 查顯友
(嘉興市康慈醫(yī)院,浙江 桐鄉(xiāng) 314500)
神經(jīng)癥是一類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失調(diào)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復雜,癥狀表現(xiàn)多樣,多無明顯陽性體征,而患者多數(shù)痛苦不堪,明顯影響其身心健康、社會與職業(yè)功能[1]。為了研究神經(jīng)癥患者是否存在腦血流異常,本文選擇100例神經(jīng)癥患者進行TCD檢測與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1月~2011年2月在浙江省嘉興市康慈醫(yī)院門診及住院的神經(jīng)癥患者10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女 60例,男40例;年齡19~64歲,平均(39.2±14.7)歲;病程1月~20年,平均(27.5±10.2)個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MD-3)中神經(jīng)癥的診斷標準[2]。檢測前1周內(nèi)未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藥物及鎮(zhèn)靜劑。所有患者對本項研究知情同意。對照組為同期體檢健康者86例,其中女50例,男36例,年齡21~62歲,平均(37.7±13.8)歲。以上兩組入選病例均無高血壓、動脈硬化和腦血管病史等影響TCD檢查結果的器質性因素。兩組在性別、年齡上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均P>0.05)。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深圳市理邦精密儀器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TDD-II型 TCD儀,脈沖探頭頻率2MHz。受檢者仰臥,經(jīng)雙顳窗探測大腦中動脈(MCA)、大腦前動脈(ACA)及大腦后動脈(PCA),然后取坐頭低位,經(jīng)枕窗探測基底動脈(BA)及雙側椎動脈(VA)的血流速度和血流動力學圖像,記錄血管的收縮期峰值流速(Vs)、舒張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血管搏動指數(shù)(PI)及阻力指數(shù)(RI)、血流方向及頻譜圖(波形、聲窗),取Vm(cm/s)作為定量分析標準。兩組所有受檢者均在靜息狀態(tài)、血壓無波動情況下進行檢測。TCD診斷標準采用焦明德標準[3]。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并采用 t檢驗。
2.1 TCD異常率 表1顯示,觀察組中TCD檢測異常率為71%,高于對照組的12.8%(P<0.01),主要病變?yōu)檠魉俾试隹?占觀察組的40%,詳見表1。
表1 兩組TCD檢測結果(%)
2.2 血流速度 觀察組中左右兩側大腦前動脈、中動脈、后動脈、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血流速度均比對照組明顯增快,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詳見表2。
2.3 搏動指數(shù)(PI)和阻力指數(shù)(RI)兩組PI和RI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詳見表3、表4。
表2 兩組血流速度檢測結果比較(±s,cm/s)
表2 兩組血流速度檢測結果比較(±s,cm/s)
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 別 n 位置 MCA ACA PCA VA BA觀察組 10043.7±10.3**對照組 86左 81.1±10.4** 67.2±11.2** 47.3±7.5** 43.4±9.7**右 82.3±11.1** 65.3±10.4** 48.4±8.2** 44.3±10.2**左 64.3±8.2 50.2±7.3 37.3±6.2 34.4±5.1右 63.8±9.0 51.4±8.1 37.3±6.2 33.7±4.932.7±5.2
表3 兩組搏動指數(shù)檢測結果(±s)
表3 兩組搏動指數(shù)檢測結果(±s)
組 別 n 位置 MCA ACA PCA VA BA觀察組 100 左 0.96±0.13 0.96±0.17 0.88±0.16 0.93±0.19右0.92±0.15 0.97±0.14 0.91±0.13 0.92±0.20 0.88±0.15對照組 86 左 0.95±0.18 0.92±0.15 0.92±0.14 0.88±0.23右 0.93±0.14 0.93±0.16 0.95±0.18 0.90±0.180.90±0.13
表4 兩組阻力指數(shù)檢測結果(±s)
表4 兩組阻力指數(shù)檢測結果(±s)
組 別 n 位置 MCA ACA PCA VA BA觀察組 100 左 0.59±0.13 0.63±0.11 0.55±0.15 0.59±0.10右0.58±0.08 0.62±0.12 0.55±0.17 0.57±0.14 0.57±0.10對照組 86 左 0.55±0.18 0.56±0.10 0.57±0.14 0.57±0.13右0.59±0.04 0.59±0.09 0.58±0.08 0.60±0.060.56±0.12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中71%神經(jīng)癥患者TCD檢測異常,明顯高于對照組12.8%的異常率(P<0.01),主要表現(xiàn)為血流速率增快,血流速度增快多見于腦血管痙攣,顱內(nèi)多數(shù)動脈血管痙攣導致血小板在聚集同時釋放多種血管活性物質,包括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組胺、緩激肽和 P物質,而這些物質可致神經(jīng)癥伴有明顯的頭痛癥狀,這與嚴潔等[4]報道相一致。
PI是反映血管順應性和血管彈性指標,RI是反映血管阻力狀況的指標。觀察組與對照組的PI和RI值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兩組患者腦血管順應性和阻力狀況未見異常,說明PI和RI并不一定隨Vm的加快而出現(xiàn)異常,這與顧慎為[5]報道相符。PI及RI增高多見于嚴重的腦動脈硬化疾病,如顱內(nèi)高壓、高血壓等;降低則常見于腦血管畸形。由此推斷,神經(jīng)癥患者無明顯的動脈器質性病變。
總之,TCD檢測腦血流動力改變對神經(jīng)癥患者的治療提供了一些線索,可在治療中配合改善腦血流循環(huán),以促進其療效。
[1] 高成閣,陳策,王贊利,等.神經(jīng)癥患者人格特征及人格障礙傾向.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5,26(1):71
[2]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81
[3] 焦明德.臨床多普勒超聲學.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5:77
[4] 嚴潔,何小闊,王華.126例神經(jīng)癥伴頭痛患者TCD分析.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16(3):185
[5] 顧慎為.經(jīng)顱多普勒檢測與臨床.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