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劍敏
摘 要:新課改使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四個方面來討論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并將其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探討出了新型學習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潛力
新課改給語文教學帶來了一縷春風?!盀榱嗣恳晃粚W生的發(fā)展”“面向全體學生并且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張揚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這些都是新課改的要求。鑒于此,我校采取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和以前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完全顛覆了過去的教學法。
一、座位觀:由“前后坐”到“圍圈坐”
座位的改變屬于形式上的改變,但正是這種形式的改變讓學生真正從心里認同了我們。這樣的學習環(huán)境是和諧的,猶如談心,更便于學生間的討論學習,學生也由以前的死氣沉沉到現(xiàn)在的熱火朝天。同時,教師也可以以學生的身份進入其中任何一個小組,再也不用如過去一樣想?yún)⑴c到學生中間卻沒有位置。當然,這樣的“小組圍圈坐”的方式每組人數(shù)最好不要超過8人,因為,人數(shù)過多小組長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那么,就會有部分學生偷懶。通過這種形式的改變,教師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參與到學生中間,和他們打成了一片,形成了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
二、學生觀:從“被動”走向“主動”
學生是直接的學習者,我們重在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學習方式,增加課堂上學生參與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充分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同時還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這里的大膽質疑,有學生向老師質疑,而且還有學生間的質疑、小組間的質疑、老師向學生的質疑。
善于向別人學,三人行,必有我?guī)?。讓能力較強的,有特長的學生主講他們喜歡的課文。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備課,學生還可以向教師詢問與上課有關的問題??傊瑸榱松虾谜n,學生可以依據(jù)自己的意愿,大顯身手。通過學生間的互相傳授,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也可以讓小老師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問題,那樣的問題學生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的運用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三、教學法:從“講學”走向“導學”
從新課程標準中,我們領悟到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教師從過去不停地講解逐步走向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問題,組織學生合作解決問題。
在學習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時,出現(xiàn)了很精彩的回答。如這樣兩個問題(先提問男生):師:如果你是別里科夫,想送華連卡禮物,你會送什么?會說些什么?請說明理由。
生1:我會送個帶套子的東西。
生2:我會送一本書。師:什么內容?
生3:關于法律的吧。
生4:我會送個緊箍咒,只要她不合規(guī)范就念緊箍咒。師:像唐僧對待孫悟空一樣,讓她頭疼。很有創(chuàng)意。
生5:如果送書,我會送一本法律條文的書,因為他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師:男生基本上都把握了別里科夫的性格特點。好,再來女生的。
師:如果你是華連卡,你會選擇別里科夫嗎?如果拒絕,請你寫出拒絕他的理由。
(2)生:我不會選擇他,因為華連卡喜歡自由,不喜歡把自己套住,我們性格不合。多好的回答。這樣學生就都把握了別里科夫的性格。特別是說緊箍咒的同學,這一答案既有創(chuàng)意又符合對文本的理解。
四、課堂評價:從“課后”走向“課堂”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帶評價色彩的話語,都很有可能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情感和行動。過去的課堂評價,往往是“對”或“錯”的甄別,是缺乏感情色彩的。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提出課堂教學評價的三大理念:即是否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是否張揚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是否培養(yǎng)和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責任。同時,珍視學生的個人感受、獨特見解,通過多樣化的評價尺度,使學生樂在學中,以適合自己的方式不斷求知。我們還在課堂黑板上畫出表格當堂給出評價。表格內容有“小組參與面”“小組質疑度”“小組生成問題”“小組活躍度”“問題正確度”,透過這些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評價學生再不是只以分數(shù)論英雄。
總之,通過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時也有困惑,例如學案的編寫、學生的預習、作業(yè)的處理、學生的狀態(tài)等問題。想讓學生在這種模式的春風下走得更遠、更穩(wěn),教師不能急于求成,學生的思想素質必須要提高。只有這樣,新課改才能走得更好、更成功。
參考文獻:
[1]馮恩紅.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07.
[2]王賢青.“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10(6).
[3]丁谷怡,孫雙金.重建課堂文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1.
(作者單位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