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慧 郭妮娜 佳木斯大學
企業(yè)所得稅是以企業(yè)應納所得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其納稅人為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企業(yè)或組織,征稅對象是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稅率采用比例稅率,征收方式采用分期預繳,年終匯算清繳。而合理的納稅籌劃指的是納稅人為實現利益最大化,在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等的前提下,對尚未發(fā)生的應稅行為進行的各種巧妙安排。
實踐證明,在國家稅收政策導向正確,稅收法規(guī)制度建設完善的前提下,實施納稅籌劃對企業(yè)、國家、社會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首先追求稅后利益最大化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生存與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納稅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稅收籌劃,有利于維護自身合法權利;這就要納稅人學習稅法,并依法納稅;最后通過稅收籌劃,有利于促進國家稅收政策目標的實現。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的知道,納稅籌劃行為并不是偷稅、逃稅、欠稅、抗稅、騙稅等行為,納稅籌劃與其有本質的區(qū)別。納稅籌劃行為是在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進行資金合理的籌劃,進而實現企業(yè)利益最大化行為。下面就結合具體的籌劃方法談談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籌劃。
折舊的核算是影響企業(yè)應納稅所得額的重要項目。因此,固定資產折舊成為經營者必須考慮的問題。不同的折舊方法使每期攤銷額不同,從而影響企業(yè)的應納稅額,影響所得稅負。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直線折舊法和加速折舊法。
直線法又稱為平均年限法,是將固定資產的折舊均衡地分攤到各期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均是等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每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預計凈殘值)/預計折舊年限
采用直線折舊法計算固定資產折舊雖然簡單,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資產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經濟效益不同,均勻年限法沒有考慮這一事實。因此,只有當固定資產各期的負荷程度相同,各期應分攤相同的折舊費時,采用均勻年限法計算折舊才是公道的。還有,平均年限法沒有考慮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和強度,忽視了固定資產使用磨損程度的差異及工作效能的差異。
加速折舊法又稱為快速折舊法,其特點是在固定資產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從而相對加快折舊的速度,以使固定資產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補償。常用的加速折舊法有兩種:(1)雙倍余額遞減法;(2)年數總和法
本文只介紹雙倍余額遞減法:雙倍余額遞減法是在不考慮固定資產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一期期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雙倍直線法折舊額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在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時,只要固定資產在使用,則其起初賬面凈值就會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沖銷,為此,應在固定資產折舊到期以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差額均勻攤銷,使最后一年的賬面凈值與預計殘值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的折舊年限*100%
第一年應提的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年折舊率
第二年應提的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第一年折舊額)*年折舊率
第三年應提的折舊額=(第二年初固定資產賬面凈值—第二年折舊額)*年折舊率
最后兩年應提的折舊額=(原值—累計折舊—預計凈殘值)/2
對投資者來說,加速折舊使企業(yè)稅后利潤遞延,對企業(yè)投資者來說相當于得到了一筆延期稅款,也給企業(yè)的納稅籌劃帶來空間。
在存貨計價方式的籌劃中,要選擇能使成本最大的計價方式,將成本調到最高位,對企業(yè)所得稅稅前扣除而言,將更有利于企業(yè)減少基稅,減少稅負。
1.在物價持續(xù)上漲的情況下,應選擇后進先出法對企業(yè)存貨進行計價。一般來說,原材料總是在不斷上漲,適宜采用后進先出法。
2.在物價持續(xù)下降的情況下,應選擇先進先出法對企業(yè)存貨進行計價。
3.在物價上下波動的情況下,適宜采用加權平均法或者移動加權平均法對存貨進行計價,避免各期利潤忽高忽低,造成各期納稅額上下波動,避免因剛性的稅收引發(fā)企業(yè)財務危機。
由于企業(yè)一經選定某種方法,就不準輕易的變更,所以企業(yè)在進行存貨計價方法選擇的籌劃中,應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多方搜集信息資料,并在科學預測分析的基礎上,對今后物價走勢做出一個客觀、理性、準確的判斷,選擇一種最有利于自身“成本擴張”的存貨計價方案。
在實際工作中,企業(yè)需要對無形資產、遞延資產、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按照權責發(fā)生制進行攤銷。在有關的稅法中,對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攤銷有明確的規(guī)定,而對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的攤銷,在有關的稅法中并沒有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因此在采用不同的分攤方法下,每期分攤的成本費用額不同,對利潤和應納稅所得額產生的影響也不同。
1.在盈利年度,應選擇能使用成本費用盡快得到分攤的分攤方法,對低值易耗品的價值攤銷應選擇一次攤銷。其目的是使用成本費用的抵稅作用盡快發(fā)揮,推遲利潤的實現,從而推遲所得稅的納稅義務。
2.在虧損年度,分攤方法的選擇應充分考慮虧損的稅前彌補過程度。此時對低值易耗品的價值攤銷應選擇分期攤銷或五五攤銷。在其虧損額預計不能在未來年度里得到稅前彌補的年度,應選擇能使成本費用盡可能地攤入虧損、能全部得到稅前彌補或盈利的年度,從而使成本費用的抵稅作用得到最大發(fā)揮。
3.在享受稅收優(yōu)惠政策的年度,應選擇能避免成本費用的抵稅作用被優(yōu)惠政策抵消的分攤方法,應選擇能使減免稅年度攤銷額最小和正常納稅年度攤銷最大的分攤方法。
按照現行財務制度的規(guī)定,企業(yè)對壞賬損失的核算,可以采用直接轉銷法,也可以采用備抵法核算。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就可以減輕當期的稅負。企業(yè)在采用備抵法核算損失時,按照現行賬務制度的規(guī)定,可以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銷貨百分比法和賬齡分析法三種方法中任選一種。但是按照現行的所得稅條例,準許在所得稅前扣除的損失,只有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因此企業(yè)在采用備抵法計提壞賬準備時,應盡量采用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這樣的壞賬準備金才能在稅前抵扣,從而減少當期的應納稅所得額。
1.新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實際發(fā)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準予扣除。同時規(guī)定,企業(yè)實際發(fā)生的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職工福利費、2.5%以內職工教育經費及2%以內的工會經費,準予扣除。因此,企業(yè)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例如提高職工工資水平、增加職工福利、加大職工培訓等,來達到減稅的目的。
2.新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發(fā)生的公益性捐出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企業(yè)適時進行捐贈既可獲得廣告效益,又可實現節(jié)稅的目的。運用中應該注意到:必須通過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對公益事業(yè)的捐贈才可以扣除,直接捐贈和非公益性捐贈稅前是絕對不允許扣除的。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的納稅籌劃,給我們一種啟示,企業(yè)在進行核算方法選擇或者是經營活動安排時,應充分考慮所得稅稅負,以實現企業(yè)的稅后利益更大化。當然在進行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籌劃是,要求企業(yè)管理層具有超強的籌劃意識,把稅收籌劃放在整體經營決策中加以考慮,這樣才能是合法的納稅籌劃。
[1]黃薇.淺談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籌劃的策略及風險防范.科技廣場.2011(02)
[2]蘭柏林.有關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籌劃的分析與思考.中國外資.2012(09)
[3]于舒淼.新企業(yè)所得稅法下的納稅籌劃探討.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0(01)
[4]李建英.企業(yè)所得稅納稅籌劃方案擇優(yōu)決策探析.山東經濟.2009(06)
[5]胡春凱.新企業(yè)所得稅背景下國有控股企業(yè)納稅籌劃研究.黑龍江大學.2012(05)
[6]吳春福.新會計準則下企業(yè)所得稅籌劃探討.會計師.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