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毅
摘要:本文結合廈深鐵路蓮花山隧道施工實踐,就長大隧道超前支護施工的關鍵工序的技術控制進行了簡要闡述。
關鍵詞:長大隧道;超前支護;關鍵工序;技術控制
中鐵十九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廈深鐵路蓮花山隧道全長7648m,最大埋深245m,屬低山丘陵地貌,地表起伏較大。隧道圍巖總體較好,在斷層破碎帶及其影響帶范圍內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為Ⅲ、Ⅳ、Ⅴ級圍巖。隧區(qū)地表水常年有水,水質對混凝土具弱硫酸型酸性侵蝕,隧區(qū)地下水較發(fā)育,溝槽中地下水穩(wěn)定水位1~5m。
1 超前大管棚施工
超前長管棚施工工藝流:準確工作→鉆孔→頂進鋼管棚→清孔→放置鋼筋籠→注漿管路檢查→注 漿→壓力流量達到要求→結束
1.1 施工準備
護拱施工:采用C20混凝土護拱作為管棚的導向墻、止?jié){墻,護拱在明洞的外輪廓線以外,緊貼洞口仰坡面。護拱內設兩榀Ⅰ20號工字鋼制作的鋼拱架為環(huán)向支撐,管棚的導向管焊接固定在鋼拱架上。
管棚制作:管棚采用Ф108鋼管制作,管壁打孔, 布孔采用梅花型,孔徑為10~16mm,孔間距為15cm,鋼管尾留110cm不鉆孔的止?jié){段,鋼管加工成4m和6m長的兩種規(guī)格。編號為單號的采用鉆孔的鋼花管,施工時先打設鋼花管并注漿,然后,在打設鋼管的同時檢查鋼花管的注漿質量。
1.2 鉆孔
鉆孔采用液壓鉆機鉆孔。選用的鉆機應適合鉆孔深度和孔徑要求,鉆機平穩(wěn)靈活,能在360度范圍內鉆孔。鉆孔直徑:Ф127mm;鉆孔平面誤差:徑向不大于20cm。
1.3 頂管、清孔、放鋼筋籠
將鋼管連續(xù)接長,用鉆機旋轉頂進將其裝入孔內,鋼管采用Φ140mm絲扣。為使鋼管接頭錯開,第一節(jié)管采用4m和6m交替布置,搭接長度為3m,編號為奇數的第一節(jié)管采用4m長鋼管,編號為偶數的第一節(jié)采用6m長鋼管,以后每節(jié)均采用6m長鋼管。同一斷面內的接頭數量不得超過鋼管總數的50%,相鄰鋼管接頭錯開1m,鋼管用鉆機頂進,雙號孔頂進無孔花鋼管,單號孔頂進有孔鋼管。鋼管中增設鋼筋籠,增強鋼管的抗彎能力,鋼筋籠由4格Φ22主筋和固定環(huán)組成。
1.4 注漿
采用全孔壓入式向大管棚內壓注水泥漿,選用KBY50/70型注漿泵注漿。注漿前先進行現場注漿試驗,確定注漿參數及外加劑摻入量后再用于實際施工。注漿按先下后上,先稀后濃的原則注漿。注漿量由壓力控制,達到結束標注后,停止注漿。注漿完成后及時清除管內漿液,并用水泥沙漿緊密充填,增強管棚的剛度和強度。
2 超前小導管施工
本標段超前注漿小導管根據地質條件不同布置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單層超前注漿小導管,另一種是雙層超前注漿小導管。
2.1 小導管結構
小導管前端加工成錐形,以便插打。小導管中間部位鉆φ10mm的注漿孔,注漿孔呈梅花形布置,間距為150mm,尾部1m范圍內不鉆孔以防漏漿,末端焊直徑為6mm的環(huán)形箍筋,以防打設小導管時端部
開裂。
2.2 小導管布置
單層小導管:單層超前注漿小單管采用φ42mm、壁厚4mm的熱軋無縫鋼管,鋼管長度為4.5m;縱向水平搭接長度為2.1m,外插角為5~10°,每環(huán)39根。
雙層小導管:雙層超前注漿小單管采用φ42mm、壁厚4mm的熱軋無縫鋼管,鋼管長度為5m;縱向水平搭接長度為2.1m,鋼管分別采用為40°和10°的外插角交錯布置,每環(huán)39根。
2.3 小導管安裝方法
在預定的位置用風動鑿巖機鉆孔。把管子插入孔內,帶好絲扣保護帽,專用頂頭頂入到要求的深度,使麻絲柱塞與孔壁充分擠壓緊。然后再用CS膠泥填充孔口。注漿管的外露長度為30cm。
2.4 小導管注漿
漿液的選擇:漿液采用水泥砂漿,水灰比0.5:1,使用不低于42.5強度的水泥。
注漿量:注漿范圍按開挖輪廓線外0.3~0.5m設計并且漿液在地層中均勻擴散。
漿液單孔注入量Q和圍巖的孔隙率有關,根據擴散半徑及巖層的裂隙進行估算,其值為:Q=ΠR2L(m3)
式中:R—漿液擴散半徑(m);L—壓漿段長度(m);η—巖層孔隙率,砂土取40%,粘土20%,斷層破碎帶5%。
注漿壓力:注漿壓力為0.5~1.0Mpa。
止?jié){盤:止?jié){盤為5~10cm厚噴射混凝土封閉,防止跑漿。
3 超前錨桿施工
工藝流程:施工準備→錨桿孔位放樣→鉆孔設備就位→鉆孔外插角確定→鉆孔→清孔→成孔檢查→填塞錨固劑→安裝錨桿→格柵鋼架與錨桿連
錨桿按設計的環(huán)向間距10°~20°外插角插入拱部圍巖??v向按3m/環(huán)施作,搭接長度不少于1.0m。
超前錨桿以緊靠開挖面的格柵鋼架為支點,通過錨固劑將錨桿與圍巖固結,并與格柵鋼架連接形成柔性支護環(huán)?,F場加工鋼筋錨桿,噴射混凝土封閉巖面,用錨桿鉆機鉆孔,以高強錨固劑填塞孔眼,再將鋼筋頂入錨桿孔。
4 超前帷幕注漿
隧道一段90米外為水庫,開挖可能引起突水涌水,故采過帷幕注漿控制地下水流量。施工中,采用孔口管和小導管注漿,鉆孔長30m,孔口管采用直徑89mm,壁厚5.5mm,作為止?jié){和孔口保護。注漿加固厚度控制在5.0m,全斷面注漿則注漿孔全斷面布置。
4.1 帷幕注漿參數
斷層破碎帶注漿范圍開挖輪廓線外4m,每一循環(huán)注漿長30m,開挖25m,并保留5m的注漿巖盤;采用多功能液壓鉆機施鉆,注漿孔直徑φ75;漿液擴散半徑2m,每環(huán)孔底間距不大于3m,每一循環(huán)設6環(huán)125個注漿孔;正常注漿壓力為靜水壓力加0.5Mpa,注漿終壓力不大于2.5倍的靜水壓力。
4.2 注漿材料選擇
水泥:42.5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玻璃:40Be;水灰比:0.5:1~0.8:1
當裂隙發(fā)育,水量及水壓大時,需根據具體情況選用有快凝、早強、抗流失性能的水反應型漿材。止?jié){塞止?jié){,漿塞膠圈尺寸應與注漿孔徑相配。
4.3 帷幕注漿施工工藝
根據超前探水孔的出水量情況進行注漿設計,注漿孔布置中第一、二、三環(huán)孔對隧道周壁地下水封堵,采用前進式注漿;第四、五、六環(huán)孔及中心孔對每循環(huán)注漿的最后5m巖體進行加固,以封堵正面水,并為下一循環(huán)注漿加固止?jié){巖盤,采用后退式注漿。
4.3.1前進式注漿
前進式注漿是注漿鉆孔鉆進一段,注漿一段,由外向里依次推進。流程為:澆注止?jié){墻→鉆機就位并定孔位→鉆孔安裝孔口管→孔口管內重新鉆孔→前進式分段注漿→注漿效果檢查→開挖→二襯。
從外圈向里圈注漿。每環(huán)注漿孔先施工奇數編號注漿孔,然后施工偶數編號注漿孔同時作為檢查孔。
成孔注漿采用前進式分段注漿,套管安裝完成后,每鉆進5~7米即開始注漿,注漿達到設計要求后開始下一階段鉆孔注漿。
注漿效果檢查采用鉆檢查孔法,根據注漿狀況,確定檢查孔位置。對檢查孔進行鉆孔檢查,檢查孔鉆深為開挖段長度以內并預留3m段。根據檢查孔涌水量來決定是否需補設注漿孔。如果每孔每延米涌水量大于0.15L/min或局部孔涌水量大于3L/min的追加鉆孔注漿,再次壓注直到達到設計要求為止。
4.3.2后退式注漿
后退式注漿是將注漿鉆孔一次鉆完,由孔底向外分段注漿。流程為:鉆機就位并定孔位→鉆孔安裝孔口管→跟管鉆進、套管跟至設計深度→套管內插入袖閥管→拔出鋼套管。
每環(huán)注漿先注奇數編號的注漿孔,再注偶數編號的注漿孔,并以偶數編號的注漿孔作為檢查孔。待本環(huán)所有注漿孔注完后,根據壓漿孔的出水量確定局部是否需要補設注漿孔。一般每孔延米的出水量大于0.5L/min或局部孔出水量大于3L/min時,追加鉆孔注漿。
注漿采用反復壓注,稀漿與濃漿交替,壓力與注入漿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注漿壓力從低到高逐步增壓,起始壓力取1.7MPa左右。
4.4 注漿質量檢測
全部注漿結束后,采用施鉆檢查孔進行效果檢測。當孔內出水量小于每延米0.15L/min,巖體的物理力學指標有明顯提高時,即可進入下一輪注漿的止?jié){段。
5 結語
通過對以上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了嚴格的技術控制,廈深鐵路蓮花山隧道超前支護施工合格率100%,完全滿足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