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
[摘要]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愛上寫作,并樂于表達,一直是小學教師們指導寫作的難題。為此,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加強積累,嘗試在習作中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生活材料,經常表達,教師有針對地加強指導,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語言積累生活積累小練筆習作指導習作修改
《語文課程標準》對三年級學生寫作方面的要求是從“習作”的角度提出的,“習作”既有別于低年級的“寫話”,也有別于“作文”。如何在“習作”訓練中激活學生寫作的愿望,培養(yǎng)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呢?
一、加強語言積累
學生寫作需要有語言的積累。我們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但無法表達出來,或者表達得不夠確切,甚至思路紊亂。這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語言積累。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廣泛閱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同時也能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
(1)從課本中學習語言
三年級教材采用了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和積累語言,較好地體現(xiàn)了讓學生自主選擇、主動積累的思想。一是結合教材之后列出的詞語表,體現(xiàn)對積累詞語的重視。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靈活地處理,使學生對詞語的積累既靈活又扎實;二是結合課后練習積累語言,引導學生把自己覺得好的詞、句、段多讀讀,或抄一抄;三是加強朗讀、背誦的訓練。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用詞都非常準確、生動,教師可以結合課后練習,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由學生自己選擇背誦的部分,教師酌情推薦、檢查和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做到因人而異,又兼顧到所有的人。
(2)從課外閱讀中學習語言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在語言積累上,除了發(fā)揮語文課本的功能,還要不斷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班級圖書角等作用。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做好閱讀筆記,要求學生每天摘抄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并寫上簡要的閱讀批注或感想,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此,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名言名句、古詩詞、兒童詩歌,優(yōu)美篇章等,要求他們熟讀成誦,并學習運用。而且,還可以利用班隊課、讀書交流會、朗誦比賽、文學知識競賽等有趣有益的活動,提高學生自覺積累的興趣和積極性,加深他們對語言本身及其應用的印象。
二、加強生活積累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學生如果缺乏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會腦中空洞,無寫作之本。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見、有所聞、有所感,才能真正寫出實實在在的好文章。
三年級上冊的第三個習作:寫一幅秋天的圖畫,要求所選的圖畫一定要和秋天有關,可以是秋天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天里活動的場面。圖畫可以是自己選的,也可以是自己畫的,然后看圖作文。然而,生活不會主動告訴你哪些是秋天的特色,因此,一定要用一雙敏銳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一雙靈敏的耳朵去聆聽生活,用一顆敏感的心靈去體驗生活。曾經是千篇一律地寫秋天的田野、秋天的果園的作文,如今學生寫的豐富多彩:有寫在果園里摘果子的,有寫去山林里看紅葉的,有寫和大人去田野里干農活的,有寫在花園里賞菊花的,還有寫秋日里外出游玩的……因此,只有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體味生活,加強學生對生活的積累,學生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三、重視小練筆
對初學寫作的三年級學生來說,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光靠一學期的八篇習作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隨著學生會認、會寫的字的增加,學生寫話的愿望日益增強,順應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這一特點,三年級上冊教材安排了4次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lián)系,增加學生的練筆機會。小練筆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注意運用課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
對于小練筆,教師還要做到不拘泥于課本的練筆安排,可以隨時安排、靈活運用。我們既可以結合一些課文的教學,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練筆,還可以鼓勵學生寫寫日記或者讀書筆記,只要我們覺得它是有益的,就可以進行練筆訓練。
四、重視習作指導
三年級的習作要求比低年級的寫話要高出一個層次。然而,學生剛剛接觸寫作,很多學生寫作時總感覺無從下手。針對這一情況,必要的方法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借鑒和模仿,是小學生初學作文的主要方法。教師在課文的學習中,要不斷引導學生領會課文在內容、情感、表達等等方面的特點。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講的都是名人故事,習作要求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要重點了解課文中事件的過程,知道作者為什么寫那件事,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習作時他們才知道要寫值得寫的事,把事情想清楚了再動筆寫。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挑選合適的參考書籍,鼓勵學生從他人優(yōu)秀習作中感悟習作方法。指導孩子時,步子不宜太大,最好就某一方面、某一個問題,從細節(jié)著手,使孩子有點滴的成就感。
五、重視習作修改
俗話說:“文章不厭百回改”,文章就要反復修改,才能達到最美。
習作寫好后,首先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認真修改,檢查錯別字和病句;然后,再請同學互相看一看,改一改;最后,教師還要根據(jù)每次作文情況講解一些修改要點,修改方法等,如:修改詞句、錘煉語言時,哪些地方需要刪去多余的字、詞、句與段落;哪些地方需要適當加字、詞、句,使文章的內容有所擴展;哪些地方需要調整詞的順序,使語言通順、表意準確;哪些地方需要換字、換詞、換句子,使原來的語句更合理、更準確、更有力。教師要逐步引領學生學會修改作文,提高文采,在自我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絕非一朝一夕。只有從平時開始,從點滴做起,由淺入深,潛移默化,科學指導,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寫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單位:遼寧省遼陽市首山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