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蘭 張秀英
護理干預在靜脈穿刺拔針不良反應中的應用
劉淑蘭 張秀英
目的探討靜脈穿刺拔針技巧。方法將1000例次靜脈輸液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0例次,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拔針方法,實驗組采用新的護理干預方法,即加強責任心、掌握操作技巧、熟知患者,做好個性化護理,觀察兩組患者拔針后存在的不良反應(明顯疼痛、出血、瘀斑、皮膚破損)。結(jié)果實驗組患者拔針后的明顯疼痛、出血、瘀斑明顯低于對照組。結(jié)論采取護理干預對保護靜脈、提高護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減輕痛苦,提高患者滿意度有著重要意義。
護理干預;靜脈穿刺;拔針;不良反應
靜脈輸液是臨床診療的主要措施,也是患者給藥的途徑之一,如何解決靜脈穿刺的不良反應是提高護理質(zhì)量的關(guān)鍵。人們通常認為[1]靜脈穿刺有技術(shù)要求,拔針則很容易,故拔針所產(chǎn)生的不良反應易被忽視。鑒于以上原因,改善護理措施,靜脈穿刺拔針后不良反應大為減少,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5~8月在我院門診輸液的患者1000例次,年齡為16~80歲,均為凝血機制正常,意識清楚、表達準確、合作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500例。
1.2 護理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拔針方法,實驗組采用新的護理干預方法,具體操作如下。
1.2.1 加強工作責任心,重視拔針這項貌似簡單的工作,在操作過程中多觀察患者,總結(jié)無痛拔針的經(jīng)驗。掌握操作技巧,拔針要動作輕柔,拔針角度和方向與進針相反,拔針后壓迫不能太重,速度不要太快,用輸液貼上的小敷料按壓,并分散患者注意力,以減輕患者的疼痛,做到無痛拔針。
1.2.2 正確的按壓方法即用手掌的大魚際肌按壓穿刺點,因大魚際面積大,且力量平均,對穿刺點的位置不需要嚴密掌握,可使皮膚和血管的穿刺點同時得到按壓,克服了手指按壓時對位不準、力量不均的缺點,從而減輕了瘀血的發(fā)生[2]。輸液完畢,做到先拔針后按壓[3],且護患協(xié)同拔針[4],能減輕患者的疼痛、出血等,減少了患者的疼痛感受及血液遺散、按壓偏移出血和瘀斑的出現(xiàn)。
1.2.3 熟知患者情況,做好個性化護理操作,多詢問患者的有關(guān)輸液情況,平時是否拔針后經(jīng)常出血,了解患者血小板等凝血功能,有針對性地適當延長按壓時間,按壓不能太重。對高齡患者,尤其是皮膚彈性較差的患者,在靜脈穿刺固定時,盡可能減少膠布與皮膚的接觸;如需留置時間較長(超過24h以上),要有計劃地更換膠布粘貼部位;拔針撕膠布時要多加小心,必要時可先用溫水棉簽浸泡粘貼處,然后慢慢去掉膠布,保護好皮膚,防止受損。拔針后予以彈力帶加壓繃扎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能較好地避免出血、瘀斑及血腫的形成,減輕疼痛[5]。
對照組的疼痛、出血、瘀斑均明顯高于實驗組,兩組在構(gòu)成上的差別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兩組局部疼痛、皮膚瘀斑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皮膚出血、皮膚破損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拔針方法效果比較[n(%)]
靜脈輸液拔針后的不良反應是多種因素造成的,包括患者和護士的主觀和客觀因素。
3.1 拔針時,如果患者過分緊張,就會導致血管痙攣,容易產(chǎn)生疼痛[6]。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轉(zhuǎn)移患者的注意力,且動作不宜粗暴。操作過程中,護士操作不當導致疼痛發(fā)生的原因有:①在去除膠布時沒有固定好針頭,導致針頭移動。②拔針時使用棉球或棉簽重壓針頭上方,造成針頭拔出時針頭坡面似刀刃切割的感覺,尤其是棉簽棒較硬,使疼痛更加明顯。③使用酒精棉簽或棉球拔針,酒精刺激穿刺點,導致疼痛更加明顯。④速度過快,帶動表皮引起疼痛。⑤拔針時未注意進針方向和角度,偏差太大使針頭損傷血管壁及皮下組織,引起疼痛,甚至出血。掌握這些原因,操作中加以避免,均會減輕疼痛發(fā)生。
3.2 按壓時間太短及部位不準確容易導致皮膚出血。護士拔除針頭后,要求患者或其家屬按壓時間為5~10min,并且要檢查按壓的部位是否正確。交代患者拔針后不要急于起床,防止穿刺點部位下垂,靜脈壓力增高,導致皮膚出血的發(fā)生。必要時要求患者采用上舉式按壓法[7]加速靜脈回流,使輸液的靜脈血管壓力和血流量減少,從而減輕皮膚出血、瘀血癥狀,避免皮下瘀血的發(fā)生。
3.3 導致拔針后皮膚瘀斑發(fā)生是因為按壓部位不準確,重心偏移。由于皮膚穿刺點與靜脈穿刺點不在同一位置,兩者之間有一定距離,拔針時只按壓皮膚穿刺點而忽視靜脈穿刺點,易導致皮膚出血、瘀斑的發(fā)生,使用大魚際肌按壓,可以克服以上不足,同時達到兩個穿刺點的按壓,杜絕皮膚出血、瘀斑的發(fā)生。
3.4 本組3例患者在拔針時出現(xiàn)皮膚破損,原因均為護士未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3例患者均為老年患者,其皮膚彈性差,加上角質(zhì)層破壞,表皮薄且水腫,膠布與皮膚粘貼緊致不易脫離,護士在撕膠布時要掌握具體情況,先設法讓皮膚與膠布松脫,然后慢慢撕下膠布,就可避免膠布粘貼處表皮破損。
綜上所述,護士掌握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技巧,不但能減輕患者痛苦,而且還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進展,減少輸液不良反應,同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護理質(zhì)量。
[1]呂鳳麗.靜脈穿刺后兩種不同拔針方式的對比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7):1566-1567.
[2]于芳.靜脈輸液拔針后按壓方法的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0,31 (1):72.
[3]黃俊敏,曾兢.避免靜脈輸液拔針后皮下淤血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1,4:353.
[4]羅菊娥,萬詩燕.護患握手協(xié)同拔針在腫瘤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2):12-13.
[5]李曉華,張?zhí)旎?馬群華.彈力帶在老年患者靜脈輸液拔針后的應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4(33):967-968.
[6]劉金霞.靜脈輸液后拔針術(shù)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 3(18):336-337.
[7]章淑萍.兩種靜脈輸液拔針按壓方法的比較[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4(4):436.
R248.2
A
1673-5846(2013)08-0452-02
江蘇省贛榆縣贛馬醫(yī)院,江蘇連云港 2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