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蔣方純,梅勇(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字媒體學院,廣東 深圳 518172)
搞好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課堂實錄的理論與實踐探討
——以《個體軟件過程》課程為例
王琪,蔣方純,梅勇
(深圳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數(shù)字媒體學院,廣東 深圳 518172)
課堂教學實錄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內容。本文依據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以《個體軟件過程》課程為例,按照課程的實施過程,從準備、錄制和制作三個方面,對課程課堂教學錄像提出了幾點要求。
精品資源共享課;教學錄像;錄像制作;個體軟件過程
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是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的組成部分,旨在促進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等學校優(yōu)質課程教學資源通過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服務學習型社會建設[1]。課程資源分為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在基本資源中要求具有反映教學活動的課程全過程教學錄像資源。
課堂實錄是指基于上課教室或實驗室環(huán)境,教師開展與組織實施教學過程的實況錄像,即課堂教學錄像。課堂實錄完整真實地記錄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資源等多個要素所起的作用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同時反映出授課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技能、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等,也呈現(xiàn)出課程擁有的教學資源以及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教學手段對這些資源的運用情況。
課程教學錄像是精品資源共享課整個資源中的靈魂資源和核心資源之一,下面以《個體軟件過程》課程為例,按照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從準備、錄制、制作三個方面,對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課堂教學錄像的有關情況進行分析。
為了錄制出易于觀看學習、高質量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錄像,以方便在校學生、教師以及社會學習人員的學習使用,需要教師與課程資源制作人員預先做好相互的了解與溝通,并做好拍攝前的相關準備工作。
1.1 教師的要求
《個體軟件過程》課程教學活動的主要對象是教師,教師在準備課程時,要精心選擇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授課過程,仔細分析學生特點,確定采用何種方式講解、如何進行教學提問等。例如在《個體軟件過程》課程“第一章 軟件工程師的任務”課程教學準備中,教學內容選擇了課程介紹、教學安排以及本章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介紹課程的資源網站、學習難點解析動畫等生動的教學資源,以便學生掌握學習的節(jié)奏和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教師除了進行課程的教學準備之外,還要進行電視媒體素養(yǎng)方面的準備。教學錄像是教育電視節(jié)目中的一種紀實類作品,它符合教育電視以活動的畫面與聲音傳遞信息的特點。從編導制作角度來看,主講教師的形象與聲音是非常重要的屏幕造型因素[2]。因此教師在面對攝像鏡頭時,要表現(xiàn)得自然,不緊張;教師與學生要進行眼神的交流,即教師要看攝像鏡頭;教師講課的語速應該連貫均勻,在提出問題后要稍稍停留一段時間,以便給學生或觀看學習者進行思考,回答學生的問題時也做同樣的處理;教師在進行講解、操作、演示、解答問題等環(huán)節(jié)變換時,要給攝像人員必要的示意,必要時可以寫在課程錄象腳本中,并留有一定的過渡時間,方便后期制作。
教師還要讓攝像人員了解教師授課的整個流程,要大致知道都需要使用哪些媒體資源,以及在何時使用等。圖1是《個體軟件過程》課程“第二章 時間管理”的錄像腳本片段。
圖1:課程錄像腳本片段
1.2 器材的要求
從影視制作角度來看,反映教學改革、創(chuàng)造新型教學模式的教學,其教學錄像一般用兩臺以上的多機位攝像機拍攝,用多個話筒錄音,將反映新型教學模式的鏡頭拍全[3]。
《個體軟件過程》課程錄像準備了三臺攝像機,采用的是高清攝像機,圖像清晰、色彩還原好,便于學習者觀看使用。另外還要準備好三腳架、有充足的電池、多個話筒等。
在進行課程錄像前一小時提前到達錄像教室,在學生未到教室,教室還比較安靜的情況下首先進行音頻的調試,對教師話筒、學生話筒進行聲音調試,保證現(xiàn)場聲音的大小、質量符合要求。也要進行室內燈光的調整,可以以講臺上的亮度為基準,進行攝像機白平衡的調節(jié),并將一至三號機位攝像機的白平衡調成協(xié)調一致。
1.3 機位的要求
根據《個體軟件過程》課程的內容,共設置三個機位。一號機位,在教室最后邊正中間位置,負責拍攝開頭和結尾等大全景的任務,其余時間的任務主要拍攝對象為教師。同時還要負責中間的過渡鏡頭,在教師與學生間進行推拉,以反映師生、教學資源、課堂環(huán)境等場面。
二號機位,放置在講臺的一邊,通常應該放置在沒有投影幕的一側,以方便三號機位拍攝投影儀畫面。二號機位主要拍攝學生的學習活動,負責拍攝學生進行操作等的特寫和教師教授重點的特寫。同時采用中景,拍攝課堂內的一些教學活動畫面。
三號機位在主機位側旁,最好與投影儀相對,主要拍攝投影儀畫面、白板畫面等。
2.1 鏡頭的要求
用影像忠實地記錄,還原教學過程是教學錄像最大的特點。所以在后期鏡頭組接過程中, 一般很少用特技或者基本不用。在《個體軟件過程》課程教學實錄過程中,拍攝的鏡頭分為如下幾類:
拍攝對象為教師的鏡頭包括教師講解教學內容的鏡頭、教師提問的鏡頭、教師進行板書的鏡頭、教師使用課程資源的鏡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鏡頭等。
拍攝對象為學生的鏡頭包括學生操作資源的特寫鏡頭、學生回答問題的鏡頭、學生二人或多人進行討論的鏡頭、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鏡頭、學生與教師互動的鏡頭等。
拍攝對象為教學資源鏡頭包括教師授課時書寫的板書、教學課件PPT、媒體屏幕的圖像、文字符號的特寫鏡頭等。
2.2 技術的要求
在課程錄象過程中,各機位攝像人員要按照教學錄像的腳本,各司其職,共同完成。首先要以真實表現(xiàn)課堂教學過程為主,明確拍攝的教師、學生和教學資源等,拍攝過程中兼顧藝術性方面的考慮。為了錄制穩(wěn)定、高質量的畫面,方便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的展現(xiàn),教師的移動不要太突然或距離過大,以免攝像機跟隨引起不必要的晃動。如果真是移動過大引起畫面晃動,也應該在編輯時將晃動的鏡頭剪掉,用PPT等教學資源畫面來替換。
合理構圖,正確用光,在《個體軟件過程》課程錄像中也運用大多數(shù)課程錄像所使用的技術手法。例如采用了推、拉、搖、移等多種拍攝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記錄了現(xiàn)場教學情境,充分展示出《個體軟件過程》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課堂細節(jié)。畫面做到了穩(wěn)定、清晰、均勻、準確,拍攝落幅準確,起幅與落幅間隔一定的時間停頓。為方便后期編輯,三個機位攝像師拍攝動作是一致并全程錄制的[4]。
聲音的采集也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錄象的一個內容,通過調音臺將教師授課的聲音以及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聲音送入攝像機話筒中,保證現(xiàn)場拾取聲音的質量。《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中對音頻素材必須做到的屬性要求如表1所示[5]。
表1:音頻素材要求
3.1 前后期制作設備及準備
為保證資源共享課程教學錄像的整體質量,教學錄像所錄制的畫面格式為高清。在前期制作中采用三機位拍攝,1號機位負責全景,2、3號機位負責中近景和特寫畫面,三個機位同時錄制,以保證后期畫面的同步多機位編輯的需求。
后期制作的工作平臺為Adobe Premiere CS4非線性編輯軟件和特效及合成軟件Adobe Effects CS4。首先上載所有素材,包括:錄像、圖片(PPT課程轉換的圖片)、背景音樂、包裝(片頭及字幕),然后在非線性編輯軟件的時間線上精確同步三個機位的素材,按照課程腳本要求進行編輯,編輯完成后在指定的位置插入錄像課程所需的圖片,及完成的片頭與字幕。
3.2 教學錄像的編輯
在編輯時,教師與編輯人員應該先分頭觀看教學錄像的內容與效果,并記錄下有問題或者需要商榷的地方。然后教師與編輯人員再一同觀看,把各自記錄下來的問題拿出來共同討論,確定哪些錄像內容保留、哪些錄像內容刪除、哪些錄像內容需要重新拍攝,以及錄像內容的前后順序等問題,并填入相關表格中,以此作為編輯人員進行編輯的依據。
在《個體軟件過程》課程教學錄像中教師是主角,應該重點突出教師的形象和教學內容,適當切換學生聽講、操作、回答問題等鏡頭,以便反映師生之間的交流情況。隨著教師講課內容的深入,當講到PPT上的內容時,將PPT中對應的畫面疊加到課程內容所要展示的畫面之處,可以使視頻課程更富教學性和引導性。教學過程編輯完成后,加上片頭和片尾,用以表述清楚授課內容、主講教師等基本信息。在剪接時,注意聲畫同步,出、入點的銜接要自然流暢,否則,會影響教學內容的表達[4]。
3.3 教學錄像的技術要求
教學錄像經編輯人員后期編輯完成之后,主講授課教師與信息制作團隊人員對編輯好的課堂教學錄像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核,如有問題,需要重新進行編輯,甚至進行補拍。如果沒有問題,可以直接輸出想要的格式,并保留好原錄像文件,這對以后的制作、修改、編輯非常重要。表2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中對視頻素材的具體要求[5]。
表2:視頻素材要求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錄像工作是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在整個課程資源建設中一個工作量比較大、持續(xù)時間比較長的項目。要制作高質量的課程教學錄像,需要有課程建設負責人的高度重視,主管領導的大力支持,專業(yè)的信息制作團隊與攝制隊伍的精心制作。
通過《個體軟件過程》課程教學錄像的制作與實踐,達到了預期的建設目標,實現(xiàn)了課程全程錄制,方便了學習用者的學習與使用,錄像教學效果好。
在精品資源課程教學錄像中,字幕的添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在整個教學錄像中全程添加中文字幕,可以滿足不同學習者的要求,構造無障礙的信息學習資源,這是《個體軟件過程》課程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1]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Z].(教高廳[2012]2號).
[2] 趙玉. 由精品課程課堂實錄看教師的媒體素養(yǎng)[J]. 軟件導刊,2007.3.
[3] 張勇波. 淺談課堂教學錄像攝制方法與技巧[J]. 科技信息,2011.10.
[4] 謝新就. 高校精品課程教學錄像的制作與實踐研究[J].科技資訊, 2012.04.
[5] 教育部.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技術要求[S]. 2012.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spot recording of quality-resourced course
WANG Qi, JIANG Fangchun, MEI Yong
(School of Digital Medium, Shenzh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enzhen 518172, P. R. China)
Recording of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part of quality-resourced shar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Based on government-sponsored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for the quality-resourced course, this article is designed to take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course as an example show what we should do to the recording task from three aspects: preparation, recording, and production.
sharing quality-resourced course; teaching video; video production;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G71
A<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1672-6332(2013)02-0039-04
1672-6332(2013)02-0039-04
【責任編輯:楊立衡】
2013-03-02
2012年廣東省學科建設專項資金項目(2012WYXM_0069)
王琪(1960—),男(漢),北京市人,講師。 主要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與職業(yè)教育。E-mail:wangq@sziit.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