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原
【摘 要】恰馬梅也許算得上是阿根廷最受歡迎的本土音樂??錉柼赝凶鳛槲璧感问绞窃?0世紀40年代開始流行起來的,最著名的當代歌手是Carlos ‘La MonaJiménez。這篇短文重點描述恰馬梅(Chamamé)、夸爾特托①(cuarteto)的鄉(xiāng)村音樂和鄉(xiāng)村民謠音樂,推介阿根廷的恰馬梅、夸爾特托和民謠主要藝人及其作品。
【關(guān)鍵詞】恰馬梅;夸爾特托;民謠
除了探戈之外,阿根廷的音樂多半來源于鄉(xiāng)村的舞蹈傳統(tǒng),即一種西班牙和歐洲中部移民的風格和本土音樂的混合物。這些舞蹈——朗雀拉②(rancheras)米隆加(milóngas),查卡雷拉斯③(chacareras),以及其他更多舞蹈類型——一起被智利、秘魯和玻利維亞的鄰國分享——而另一些舞蹈,比如恰蘭梅,顯然也是屬于阿根廷的舞蹈。阿根廷音樂還有美洲印第安人音樂的根,阿塔瓦爾帕·尤潘基(Atahualpa Yupanqui)在20世紀30年代所做的音樂探索后來變成了非常政治化的“新歌運動”(nueva canción)的新枝嫩芽。歌手梅塞德絲·索薩(Mercedes Sosa)對阿根廷音樂有特別的貢獻。這個國家在搖滾現(xiàn)場演出方面也很繁榮。在軍政府統(tǒng)治時期,阿根廷搖滾代表著一種反抗的力量,曾出現(xiàn)了像查理·加西亞(Charly García)和利托·內(nèi)比亞(Litto Nébbia)這樣的藝術(shù)家;如今,是一個相對更簡單的時代,先鋒樂隊有Los Enanitos Verdes和Los Fabulosos Cadillacs。
一、恰馬梅
恰馬梅源于科連特斯(Corrientes)④東北地區(qū)的鄉(xiāng)村文化——這是一個美洲印第安人地區(qū),吸引了19世紀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奧地利和德國的大量移民,包括很多猶太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移民帶來的中歐的華爾茲、瑪祖卡和波爾卡逐漸與當?shù)卣f著瓜拉尼語的美洲印第安人的傳統(tǒng)音樂、奴隸地區(qū)音樂的非洲節(jié)奏相融合,從而出現(xiàn)了恰馬梅——貧困農(nóng)村梅斯蒂佐人(mustizo)⑤的音樂,梅斯蒂佐人多數(shù)看起來更像印第安人或歐洲人,他們的歌曲使用西班牙語和印第安瓜拉尼語兩種語言演唱。
恰馬梅的旋律給人一種憂郁的感覺,這都歸因于瓜拉尼語的使用,然而它的歷史描繪了梅斯蒂佐移民在一個新環(huán)境下的社會、文化和政治關(guān)系。直到20世紀50年代,它在很大程度上還局限在家鄉(xiāng)科連斯特,但是隨后的十年之內(nèi),大量的農(nóng)村移民搬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從事新行業(yè),他們把自己的音樂和舞蹈帶到了那里的舞廳和文化中心。恰馬梅開始引起更廣泛的主義——在某種程度上,也許,因為它是要求舞者擁抱著臉貼著臉起舞的一種非常稀有的民間舞蹈形式。
恰馬梅最有特質(zhì)的音響來自它的主要樂器——大型鍵鈕式手風琴(偶爾也會用班多鈕,探戈的御用樂器)。它通過嫁接與旋律形成鮮明對比的曲調(diào)流行一時,讓音樂立即搖擺起來。來自非洲的影響可能有助于恰馬梅強調(diào)弱拍,使得小節(jié)之間出現(xiàn)了混合和搖擺。其獨特的打擊樂節(jié)奏最令人難以忘懷,令人回味的旋律是這種音樂獨一無二的、引人注目的特征。
阿根廷當今恰馬梅之王是勞爾·巴博薩(Raúl Barboza),這位藝術(shù)家20世紀90年代在歐洲尤為成功。他跟隨的是他父親阿道夫(Adolfo,出生于科連斯特)的足跡,他父親曾在1956年建立了第一支自己的樂隊。巴博薩的整個樂隊是一個典型的恰馬梅樂隊編制,通常有一至兩架手風琴,一把吉他(有時有兩把,其主要工作是強調(diào)樂曲的節(jié)奏部分)和吉塔龍(guitarrón,西班牙語)。
二、夸爾特托
夸爾特托得名于其最早演奏者的名字夸爾特托·里奧,樂隊陣容包括一個主唱、鋼琴、手風琴和小提琴,舞者圍成一個巨大的圓圈,隨著一種叫做“通加-通加(tunga-tunga)”的節(jié)奏逆時針移動。20世紀80年代,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工人階級“熱帶”舞廳再次燃起對它的熱情,它還采用了周邊哥倫比亞的瓜拉恰舞曲、多米尼加的梅倫格舞曲和拉丁薩爾薩等元素。它慢慢地爬上了上流社會階梯,進入了中產(chǎn)階級市場,大大刺激了錄音音像的銷售??錉柼赝凶钪漠敶枋质荂arlos ‘La MonaJiménez。
三、民謠音樂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在與“新歌運動”的聯(lián)合行動中,涌現(xiàn)了數(shù)十名民歌手和樂隊——他們的音樂特征是密集的編曲和四聲部合聲。在“新歌運動”之星梅塞德絲·索薩周圍,數(shù)十年里涌現(xiàn)的先鋒藝術(shù)家包括Los Chalchaleros, Los Fronterizos和Los Hermanos Abalos;吉他手愛德華(Eduardo Falú),拉蒙·阿亞拉(Ramón Ayala),阿里爾·拉米雷茲(Ariel Ramírez,以贊比亞和克里奧爾人身份示人)、蘇馬拉·巴斯(Suma Paz)和喬治·卡夫內(nèi)(Jorge Cafrune)。
20世紀80年代涌現(xiàn)出的新民謠作曲家包括安東尼奧·奧塔拉戈·羅斯和佩特科·卡拉瓦哈爾,而近年來這些樂隊經(jīng)過試驗,改良了民間舞蹈傳統(tǒng)(桑巴,查卡雷拉斯,庫埃卡斯等等),強調(diào)富有詩意。在這新一輪的波潮當中主要有游吟詩人、蘇普伊夸爾特托、阿根廷本土聲樂和作品4(Opus 4)。
欣賞民謠音樂的最佳去處是一年一度的科斯金國家民俗節(jié),這個節(jié)日自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固定舉辦了。
四、阿根廷的恰馬梅、夸爾特托和民謠主要唱片
1.CD阿根廷:西北部地區(qū)的音樂遺產(chǎn)
(Argentine:Musical Patrimony of the North-West Territories)
(出版者:Playsound,法國)
一次聆聽阿根廷西部廣大地區(qū)鄉(xiāng)村音樂的機會;從巴瓜拉斯到狂歡節(jié)舞蹈,應(yīng)有盡有。
2.CD探戈之前的音樂:阿根廷民謠傳統(tǒng)1905-1936
(Befor The Tango:Argentinas Folk Tradition 1905-1936)
(出版者:Harlequin,美國)
這是一張迷人的民謠集專輯,描繪了從世紀初開始的整個20世紀阿根廷的民謠音樂。它舍棄民間歌手即興演奏的方式,而是通過盲人豎琴家演奏斗牛舞曲(pasodobles),以及加利西亞人(Galician)的 muineras——這是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世界其他地區(qū)的移民帶過來的內(nèi)陸地區(qū)音樂。
3.CD恰馬梅
(出版者:Iris Musique,法國)
該專輯特點是錄制了由若干小型樂隊演奏的恰馬梅器樂曲、歌曲或詩歌,包括Los Zorzáles del Litoral、赫克托·巴拉里奧(Hector Ballario)、信仰組合(Grupo Convicción)和精英人物——歌手、手風琴大師Favio Salvagiot,以及兩位有活力的手風琴演奏家。
五、阿根廷的恰馬梅、夸爾特托和民謠主要藝人
1.勞爾·巴博薩
勞爾·巴博薩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但是他吸收了很多他父親——科連特斯(Corrientes)的音樂影響,巴博薩被譽為恰馬梅之王——恰馬梅是一種旋律極富有沖擊力的、廣受歡迎的、充滿深深鄉(xiāng)愁的音樂。巴博薩還贏得了阿斯特·皮亞佐拉的認可:“他是一名值得我尊敬和欽佩的斗士!”
勞爾·巴博薩
(出版者:La Lichere,法國)
吉他、貝斯、豎琴、打擊樂和兩架手風琴,巴博薩在這里引領(lǐng)了一場激動人心的恰馬梅精萃音樂會:典型的雙拉斯古爾多(rasguldo)與波爾卡(與你之前在歐洲聽過的所有音響都不同)。
2.魯?shù)虾湍崮帷じヂ謇姿梗≧udy and Nini Flores)
弗洛雷斯是由來自科連特斯省、演奏器樂恰梅拉的兩位年輕兄弟組成的組合:魯?shù)希ǔ錾?961年)演奏吉他,尼尼(出生于1968)演奏手風琴。
CD恰馬梅——音樂的巴拉那河(Chamamé-Musique du Paraná)
(出版者:Ocora,法國)
這是一張偉大藝術(shù)極好的、舒適愜意的專輯。尖銳、心酸和惡作劇的手風琴音色延續(xù)了藝術(shù)家對19世紀恰馬梅二重奏的興趣。
注釋:
①譯者注:夸爾特托(cuarteto),西班牙語,意為四重唱,四重奏。
②譯者注:朗雀拉(rancheras),西班牙式鄉(xiāng)村和西部音樂。
③譯者注:查卡雷拉斯(chacareras),西班牙語,意為小莊園主。
④譯者注:科連特斯(Corrientes),阿根廷東北部港口城市。
⑤譯者注:Mestizo,意思是印歐混血,所以印歐混合音樂亦可稱為梅斯蒂佐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