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錫宏 呂紅蕾 王 軍
(新疆人口和計劃生育科研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探討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岳錫宏 呂紅蕾 王 軍
(新疆人口和計劃生育科研所,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目的 探討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之間收治的102例乙肝患者按照病情狀況分為重型組和一般組,選同期健康獻血的51名正常人作為對照組。測定所有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同時檢測血清總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活動度(PTA)。結(jié)果 一般組和重型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這兩組患者與正常組進行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另外,重型組與一般組進行比較,IgG、IgA、IgM水平之間差異也存在有顯著性(P<0.05)。IgG、IgA、IgM、TBIL水平惡化組明顯高于好轉(zhuǎn)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另外,惡化組患者的PTA值明顯低于好轉(zhuǎn)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jié)論 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變化情況對于患者的肝功能的情況能起到直接反應(yīng)的作用,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變化是診斷乙肝的一項重要指標(biāo)。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意義
乙型肝炎是一種具有較強傳染性,且較難治愈的疾病,其發(fā)病機理及病情進展與免疫功能調(diào)節(jié)紊亂有關(guān)。對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狀況的監(jiān)測,是保護乙型肝炎患者,改善患者預(yù)后的關(guān)鍵[1-3]。本文筆者回顧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間我院住院的102例乙肝患者的臨床資料,測定了全部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變化,探討了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變化,現(xiàn)將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全部患者為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間住院的102例乙型肝炎患者,全部患者均符合2000年西安會議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診斷分型標(biāo)準(zhǔn)。其中男65例(63.73%),女37例(36.27%),最小年齡為18歲,最大年齡為67歲,平均(42.4±4.6)歲,本組全部患者均無急慢性心、肝、腎疾病,近期未使用抗生素及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將全部的102例乙肝患者按照患者的病情程度分為兩組,一般組(40例)和重型組(62例),另外,選擇51例為對照組,對照組全部患者為同期的健康獻血的正常人。
1.2 方法
標(biāo)本采集清晨對空腹12h以上患者在無菌條件下采集靜脈血5mL,分離血清后即刻檢測總膽紅素(TBIL),檢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凝血酶原活動度(PTA)。使用邁瑞公司的BS-4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選擇上海捷門生物技術(shù)合作公司的試劑,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
1.3 統(tǒng)計分析
采用軟件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以均數(shù)±標(biāo)準(zhǔn)差(χ—±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不同臨床類型乙肝患者的體液免疫功能變化
一般組和重型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這兩組患者與正常組進行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另外,重型組與一般組進行比較,IgG、IgA、IgM水平之間差異也存在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與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變化比較(χ—±s)
2.2 體液免疫變化與疾病預(yù)后的關(guān)系
追蹤觀察預(yù)后情況,將住院期間,患者病情惡化的作為惡化組,將患者的病情好轉(zhuǎn)的作為好轉(zhuǎn)組,IgG、IgA、IgM、TBIL水平惡化組明顯高于好轉(zhuǎn)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另外,惡化組患者的PTA值明顯低于好轉(zhuǎn)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情見表2。
表2 體液免疫變化與疾病預(yù)后的關(guān)系(χ—±s)
免疫球蛋白是漿細胞致敏后所產(chǎn)生的具有抗體活性球蛋白。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患者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變化情況,結(jié)果顯示,一般組和重型組患者IgG、IgA、IgM水平均升高,這兩組患者與正常組進行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另外,重型組與一般組進行比較,IgG、IgA、IgM水平之間差異也存在有顯著性(P<0.05)。IgG、IgA、IgM、TBIL水平惡化組明顯高于好轉(zhuǎn)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5),另外,惡化組患者的PTA值明顯低于好轉(zhuǎn)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與大多文獻報道一致。結(jié)果提示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免疫球蛋白逐漸增高,免疫球蛋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細胞受損的嚴(yán)重程度。目前認(rèn)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的原因是:體內(nèi)病毒的持續(xù)存在和自身抗原的刺激,導(dǎo)致機體多克隆B淋巴細胞的活化,產(chǎn)生多種抗體。肝細胞壞死產(chǎn)物有強烈的非特異性佐劑作用,也可以使球蛋白增加。肝臟的枯否氏細胞功能障礙,不能清除及處理自身或異物抗原。確切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增多的免疫球蛋白多為變性的球蛋白,無一般抗體作用,并且還消耗大量的補體,致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易發(fā)感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變化情況能夠直接的反應(yīng)患者的肝功能情況,同時也是臨床中診斷乙肝的一項重要指標(biāo)。
[1] 唐昭喜,歐強.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熱帶醫(yī)學(xué),2006,6(7):1208-1209.
[2] 錢金娟,裴豪,鄧歷,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補體的檢測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xué),2009,12(6):231-232.
[3] 梁興東,容亓,韋廷安.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變化在乙型肝炎診治中的臨床應(yīng)用[J].臨床醫(yī)學(xué)工程,2012,19(7):1072-1073.
R512.6+2
B
1671-8194(2013)21-0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