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偉
(延邊第二人民醫(yī)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急診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對產婦與嬰兒的影響
張艷偉
(延邊第二人民醫(yī)院,吉林 延吉 133000)
目的研究急診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對產婦與嬰兒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收取的120例急診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將其設置為A組,選取127例同期第一產程剖宮產產婦的臨床資料,將其設置為B組,對比兩組孕婦的術中出血量、出血率、出血原因及手術指征,觀察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及第二產程時間延長對母嬰的影響。結果兩組產婦羊水污染情況比較有顯著差異性,A組產婦污染率明顯高于B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胎頭位置異常情況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兩組產婦在出血情況、出血因素以及并發(fā)癥方面比較均具有差異性(P<0.05/<0.01)。當第二產程時間超過2h時母嬰并發(fā)癥情況明顯增加,和2h內母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性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急診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對產婦和嬰兒的傷害較大,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第二產程剖宮產率,保護母嬰健康。
急診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嬰兒;出血
選取我院收取的120例急診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產婦和同期的127例第一產程剖宮產產婦進行研究,現對其進行總結性分析。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09年4月至2012年7月收取的247例剖宮產孕婦的資料,其中急診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產婦120例,將其設置為A組,年齡在19~35歲,其中經產婦71例,初產婦49例;其中127例孕婦為急診第一產程剖宮產產婦,將其設置為B組,年齡在21~34歲,其中經產婦54例,初產婦73例。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兩組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進行臨床對比研究。
1.2 方法
分別將兩組產婦術中的出血量、出血率、出血原因及手術指征進行對比分析,觀察兩組研究結果的差別。兩組產婦均采用隨機發(fā)放抽取,且手術方式和麻醉方式無明顯差別。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手術指征
A組產婦手術指征有胎兒窘迫41例,占34.17%,頭盆不稱53例占44.17%,胎兒窘迫合并頭盆不稱26例,占21.67%。B組產婦手術指征有胎兒窘迫36例,占30.18%,頭盆不稱56例占45.67%,胎兒窘迫合并頭盆不稱28例,占24.15%。兩組產婦在胎兒窘迫、頭盆不稱、以及胎兒窘迫合并頭盆不稱數量對比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較好的臨床對比價值。
2.2 兩組產婦羊水污染情況比較
A組產婦羊水污染級別為1度者24例(20%),2度者有15例(12.5%),三度者有12例(10.0%),污染總數為51例,占42.5%;B組產婦羊水污染級別為1度者14例(11.0%),2度者有9例(7.1%),三度者有8例(6.3%),污染總數為31例,占24.4%。兩組產婦羊水污染情況比較有顯著差異性,A組產婦污染率明顯高于B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產婦胎位情況分析
A組產婦有109例胎頭位置異常,所占比例為90.8%,其中面先露11例,占10.1%,枕后位41例,占37.6%,枕橫位57例,占52.3%;B組產婦有52例,占40.9%,其中枕后位19例,占36.5%,枕橫位27例,占51.9%,胎頭高直位6例,占11.5%。兩組產婦抬頭位置異常情況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
2.4 第二產程延長時間對母嬰的影響
第二產程時間為1個小時時未出現新生兒重度窒息和取頭困難情況,有2例出現子宮切口撕裂,1例產褥;當第二產程時間為2個小時時有4例出現產褥,5例取頭困難,有3例出現子宮切口撕裂,1例新生兒重度窒息;當第二產程時間超過2個小時時有8例出現子宮切口撕裂,7例產褥,16例取頭困難,2例新生兒重度窒息。由此可知,第二產程時間不超過2個小時時對母嬰的影響不是很大,且2個小時內母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無明顯波動。當第二產程時間超過2個小時時母嬰并發(fā)癥情況明顯增加,和2個小時內母嬰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性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5 兩組產婦出血情況、出血因素以及并發(fā)癥情況比較
出血情況方面A組產婦出血量以及出血例數均大于B組,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組產婦出血因素主要為子宮收縮乏力,其次為子宮切口裂傷、胎盤因素,B組產婦出血因素則主要為胎盤因素,其次為子宮收縮乏力和子宮切口裂傷,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由以胎盤因素的差異性顯著(P<0.01);A組產婦手術中以及手術后的并發(fā)癥主要為取頭困難,B組產婦則為產褥和取頭困難,兩組產婦在產褥發(fā)生率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取頭困難和子宮切口撕裂方面對比則差異性較為顯著(P<0.01),由此可見,急診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對產婦和嬰兒的傷害較大,應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第二產程剖宮產率,保護母嬰健康。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剖宮產率不斷攀升,其手術并發(fā)癥對母嬰的影響也日益顯著。而第二產程剖宮產的并發(fā)癥較第一產程更為嚴重,對產婦與嬰兒的影響也更大[1]。如何更好地掌握第二產程剖宮產對產婦與嬰兒的影響,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好的保證分娩結局,是眾多產科醫(yī)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產程剖宮產對母嬰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其高并發(fā)癥方面。第二產程剖宮產多是由于陰道分娩困難轉為剖宮產,產婦第二產程時間延長,導致胎頭對子宮下段部位造成壓迫,且胎頭由于產婦第二產程中屏氣用力已嵌入骨盆深處,此時進行剖宮產術取胎頭具有很大風險性,極易導致產婦子宮切口撕裂,引起嚴重的大出血癥狀[2];由于第二產程的過程比較長,極易發(fā)生羊水糞染情況,導致嬰兒出現窒息癥狀,對新生兒的生命威脅極大[3];第二產程中產婦胎膜破損時間久,用力過多,易出現疲憊感,抵抗力降低,發(fā)生產褥的概率明顯提高[4]。本次研究中,第二產程剖宮產組產婦的并發(fā)癥狀及發(fā)生率明顯較高,提示我們第二產程進行剖宮產術對于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都是比較大的。
表1 兩組產婦出血情況、出血因素以及并發(fā)癥
第二產程剖宮產術要盡量減少,如必須進行則醫(yī)師需正確把握產婦手術指征及產婦胎位情況,對產婦及嬰兒的并發(fā)癥情況做好預防措施。急診產婦的情況較為特殊,情況也比較嚴重,醫(yī)師在進行手術時需快速做出處理,迅速安排好術前準備,控制好產程時間,更好的保證母嬰安全[5]。
[1] 王惠琳,楊武婷.第二產程剖宮產術中出血原因及相關因素[J].吉林醫(yī)學,2011,32(15):2976.
[2] 殷秀娥,陳婉儀.第二產程剖宮產產程對母嬰的影響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6):107.
[3] 吳紅娟.二產程剖宮產術中出血原因分析[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 2010,28(3):272-273.
[4] 譚運福.第二產程中行剖宮產對母嬰的影響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8(4):65-67.
[5] 姜玲,林愛軍.頭位第二產程剖宮產術256例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0,23(9):1118-1119.
R714.2
B
1671-8194(2013)11-01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