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光艷 劉 梅 王建華 李娜娜 陳 玲*
(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呼吸二科,呼吸醫(yī)學研究室,遵義 563003)
甲型流感患者CD4和CD8因子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龍光艷 劉 梅 王建華 李娜娜 陳 玲*
(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呼吸二科,呼吸醫(yī)學研究室,遵義 563003)
目的檢測甲型流感患者外周血CD4及CD8因子,了解CD4+和CD8+T淋巴細胞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臨床意義。方法收集年齡在20~55周歲之間有明顯流感病毒感染癥狀患者的鼻咽拭子,將經(jīng)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鑒定確診的甲型流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于感染后不同時間段采取外周血,離心取血清,應用雙抗體夾心技術(shù)(ELISA)測定流感患者血清中CD4及CD8因子進行檢測及分析。結(jié)果經(jīng)ELISA檢測,顯示經(jīng)流感病毒NP基因檢測確診的4例甲型流感患者中,所有病例CD4、CD8因子在感染3天時均呈下降或下降趨勢,在感染7d時表達水平逐漸升高;從表達水平觀察,CD4因子表達水平較低,而CD8因子處于較高水平的表達。結(jié)論流感病毒感染人體后可導致T淋巴細胞水平的改變,在感染初期1~3d,CD4及CD8因子呈下降或下降趨勢,提示CD4+和CD8+T淋巴細胞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感染7~14d,CD4及CD8因子表達逐漸升高并可達高峰值,可能參與病毒的清除,在引發(fā)機體免疫應答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ELISA;T淋巴細胞;CD4;CD8;流感病毒
近年來,由于新的流感病毒重組變異株的出現(xiàn),給世界衛(wèi)生造成實質(zhì)性的威脅,其中包括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株[1]。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組由禽流感、豬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而成,是一種新型病毒,并且人類普遍易感[2]。中國衛(wèi)生部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2010年1月2日中國地區(qū)確診的H1N1病例為12.094萬人,死亡病例為659人[3]。流感疫情暴發(fā)的形式越來越復雜,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廣泛關(guān)注。
在流感病毒感染時,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在疾病的嚴重程度及轉(zhuǎn)歸上都可能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4]。構(gòu)成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淋巴細胞主要有T、B淋巴細胞,但機體對抗病毒感染主要是特異性T淋巴細胞免疫反應,人體免疫內(nè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是由T淋巴細胞各亞群的比例來進行調(diào)節(jié)和維持的[5]。T淋巴細胞亞群包括CD4+T和CD8+T,CD4+T細胞的主要功能是輔助抗體的應答,而CD8+T細胞是抗流感病毒細胞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在流感病毒感染的急性期,CD4+和CD8+T細胞通過產(chǎn)生細胞因子調(diào)節(jié)肺部炎癥變化,提示著CD4+和CD8+T可能與流感病毒感染密切相關(guān)。本課題用ELISA法對流感患者感染不同時間的外周血CD4、CD8進行動態(tài)檢測,了解CD4+和CD8+T淋巴細胞的動態(tài)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1.1 對象
選擇2010年10月至2011年2月本院門診確診為流感的患者。納入標準:發(fā)熱、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咯痰、頭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現(xiàn)嘔吐和/或腹瀉;少數(shù)病例僅有輕微的上呼吸道癥狀,無發(fā)熱;體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體腫大。
1.2 儀器和試劑
酶標儀(BIO-RAD,iMark,美國);CD4酶聯(lián)反應試劑盒(10-25-695)及CD8酶聯(lián)反應試劑盒(10-25-696)均為美國R&D公司產(chǎn)品。
表1 CD4、CD8在流感患者不同時間的表達水平(χ—±s,μg/L)
1.3 實驗方法
對符合納入標準的流感患者鼻咽拭子進行病毒RNA的提取及擴增、鑒定;鼻咽拭子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片段PCR擴增,凝膠電泳。
NP引物序列:NP-F:5'-AGAGGATGGTGCTTTCTGC-3'NP-R:5'-CCA TCATTCTTATAACTTCTG-3';PCR擴增反應條件:Step1(1cycle):95℃2min, Step2(41cycles): 95℃20S,55℃ 20S,68℃ 1min30S,Step3(1cycle);68℃7min。
外周靜脈血采集:經(jīng)鼻咽拭子流感病毒核蛋白NP基因片段鑒定后的患者,在感染3d、7d、14d及2月后(自身正常對照,記為0天)用EDTA處理的采血管分別采取外周血,每次3mL,以3000g離心10min,取上清保存于-80℃冰箱中備用。
流感病毒患者血清CD4及CD8細胞因子檢測:嚴格按儀器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說明書操作。統(tǒng)計處理: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用均數(shù)±標準差(χ—±s)表示。
2.1 采集流感樣癥狀患者鼻咽拭子12份(男性5份,女性7份,年齡20~55歲)。
2.2 12份標本經(jīng)甲型流感病毒NP基因鑒定,篩查出甲型流感病例4例(病例1,2,3,4)。
2.3 血清CD4及CD8細胞因子表達情況
經(jīng)ELISA檢測,病例1、病例4CD4在感染3d時均呈下降或下降趨勢,4例患者在感染7~14d CD4表達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病例2、病例3及病例4在感染7d CD4的表達水平較高,而病例1在感染14d CD4表達水平較高。病例1及病例4 CD8在感染3d時均表達下降,4例患者在感染7~14d CD8表達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病例2及病例3在感染7d時CD8的表達水平較高,而病例1及病例4在感染14d CD8表達水平較高。從表達水平觀察,CD4因子表達水平較低,而CD8因子處于較高水平的表達。病例1 CD4及CD8分子在感染3d時均表達下降,感染7d逐漸上升,均在感染14d表達達高峰。病例2及病例3 CD4及CD8分子均在感染7d表達達高峰。病例4 CD4及CD8分子在感染3d時均表達下降,感染7d逐漸上升,其中CD4在在感染7d表達達高峰,而CD8在感染14d時表達達高峰,見表1。
成熟的T細胞表達CD4或CD8分子,即CD4+T細胞或CD8+T細胞。CD4和CD8分子的主要功能是輔助TCR識別抗原和參與T細胞活化信號的轉(zhuǎn)導。因此本實驗通過檢測外周血中C D4及CD8的變化,判斷CD4+和CD8+細胞在流感患者中的表達情況。
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感染豬流感H1N1亞型病毒5~6d時CD4+T、CD8+T細胞可達高峰值[5];但在國內(nèi)外文獻研究大多數(shù)認為流感患者存在T淋巴細胞亞群免疫功能障礙,彭華保等人[6]研究顯示流感患者病程初期(1~3d)CD4+T、CD8+T表現(xiàn)為抑制狀態(tài);并認為,病情越重T淋巴細胞亞群的抑制越明顯,恢復期明顯上升[6-7]。其他相關(guān)文獻報道認為在流感感染初期CD4+T細胞呈下降的,之后逐漸升高。本研究顯示,確診的4例甲型流感患者中,從表達水平觀察,CD4因子表達水平較低,而CD8因子處于較高水平的表達。所有病例CD4、CD8因子在感染1~3d時均呈下降或下降趨勢,與以上文獻報道一致,提示著甲型流感患者早期淋巴細胞亞群功能即受損表現(xiàn)為全面抑制狀態(tài);4例病例在隨著病情的恢復在感染7~14d,CD4及CD8因子表達逐漸升高并可達高峰值,提示可能參與病毒的清除,在引發(fā)機體免疫應答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并且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對估計病情的轉(zhuǎn)歸和預后具有重要的作用。4例病例CD4及CD8表達最高值的時間不同,可能與患者的病程進展不同有關(guān)。Annette Fox[8]等人研究顯示,CD8+T細胞的激活應答和分化應答是不同的,在輕型流感患者中其表達是快速、短暫的和適度的,但在重癥流感患者中其表達延遲和/或過度的,其研究中60%的重癥流感患者CD8+T細胞計數(shù)低于正常值范圍,而其他患者其CD8+T計數(shù)值有表達在正常范圍內(nèi)的、也有高表達以及過度表達的。提示著CD8
+T在甲型流感患者中的表達可能與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關(guān),其具體的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傊狙芯匡@示,流感感染可導致CD4+和CD8+T淋巴細胞水平的改變,提示著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可能在流感病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流感病毒與T淋巴細胞亞群相互關(guān)系的進一步研究,對流感的診斷、治療和預后估計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Teijaro JR,Verhoeven D,Memory CA.CD4 T cells Direct Protective Responses to Influenza Virus in the Lungs THROUGH Helper-Independent Mechanisms[J].J Virol,2010,84(18):9217-9226.
[2]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Virus Investigation Tem, Dawood FS,Jain S,et al.Emergence of a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1)virus in humans[J].N Engl J Med,2009,360(25): 2605-2615.
[3] Guo XC.Dynamic variations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groups of patients with 2009 pandemic H1N1 swine-origin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J].Virol J,2011,215(8):1-6.
[4] Baluch A,Long Term Immune Responses to Pandemic.Influenza A/H1N1 Infection in Solid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J].PLoS ONE,2011,6(2):1-6.
[5] Lange E.Pathogenesis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virus A/H1N1after experimental infection of pigs[J].J Gen Virol,2009,90(9):2119-2123.
[6] 彭華保.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分析[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1,28(6):1092-1093.
[7] 陳穎.重癥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的臨床意義探討[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40(2):140-143.
[8] Annette Fox,Severe Pandemic H1N1 2009 Infe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ient NK and Deficiency and Aberrant CD8Responses[J]. PLoS ONE,2012,7(2):1-10.
R373.1+3
B
1671-8194(2013)11-0076-02
貴州省優(yōu)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長基金(黔省專合字2010-68)
*通訊作者:lingjunc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