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雪麗
一只螢火蟲拖著光和慢
葉世斌
寒冷烏黑的夜晚。在落盡
葉子的樹梢間,一只螢火
意外地亮起,像一顆
雨,緩緩地滴向夜的
深度。這樣的季節(jié)
和夜晚。怎么會飛出這只
螢火?它來自和去向哪里
意味和不意味著什么
它有著怎樣的姓名和來歷
動機和理由?螢火拖著
光和慢,把我引向
更深的夜晚。似乎
正是一些明明白白的事物
照見了我們的茫然和黑暗
這是一首比較典型的有別于傳統(tǒng)詩歌的新詩。它的語言、意象和詩情與傳統(tǒng)的詩歌比較,都顯得有些另類。
一、體現(xiàn)情緒律動的自由化語言。題目“一只螢火蟲拖著光和慢”,看似荒謬讓人質疑,但在質疑的過程中,又分明讓人體會到某種詩情。螢火本來就微弱,可它是“拖著光”,盡顯了螢光之微弱不能再微弱了;既是“拖著”肯定“慢”了,竟然是“拖著慢”,這種不合文法的搭配甚至是內容上的重復,卻毫無疑問讓人深切地感受到“慢”之超乎尋常了。詩歌第一句就和題目有鮮明的照應,“寒冷烏黑”對應著螢火的微“光”,力量的懸殊不言自明,“意外”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了。“像一顆雨,緩緩地滴向夜的深度”,很奇特的比喻,傳達的是一種受到啟發(fā)的心緒,有一種朦朧之美。而“螢火拖著/光和慢,把我引向∥更深的夜晚”與題目和前文呼應,且是一種韻律上的回環(huán)。中間兩節(jié)的發(fā)問,像自言自語,明白曉暢,自由而靈活。
二、簡單的意象寄予豐富的暗示。本詩的意象是“一只螢火蟲拖著光和慢”,或者說是“一只拖著光和慢的螢火蟲”,整首詩只有這一個意象,單一但不單調,簡單卻意蘊豐盈。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還可以補綴成一個流動的畫面:詩人在一個寒冷烏黑的夜晚看到了一顆不合時令的螢火,引發(fā)了他的一連串的思考,而思考本身又給了詩人哲理上的啟示。詩歌無意于細節(jié)的刻畫、生活情景的再現(xiàn),而是把自己的理性思考轉化為感性的意象,讓讀者在對意象的反復揣摩中作出見仁見智的理解?!耙恢晃灮鹣x拖著光和慢”把讀者可以引向怎樣的“深度”呢?
三、具有張力的詩情哲思空間。正是新詩的這種自由化的語言和富有暗示性的意象,使詩歌出現(xiàn)了多元的理解,給讀者留下足夠的再創(chuàng)造空間。
初讀詩歌,感受到螢火光之微力之弱,卻依然抵抗著強大的“寒冷烏黑的夜晚”,人們忍不住要詢問它的來歷,它為什么要這樣做,沒有答案的詢問改變不了一種事實,就是讓在黑暗中茫然的我們感受到一種堅韌的精神力量——對希望的執(zhí)著,對生命的堅守!顯然,這是一首勵志的別致的小詩。
再讀詩歌,發(fā)現(xiàn)這只“像一顆/雨,緩緩地滴向夜的∥深度”的螢火,是眼見為實明明白白的,他引發(fā)觀者縱深的探尋,詩人連發(fā)五問,問了九個問題,都沒有答案,把人引向“更深的夜晚”。這種矛盾告訴人們,正是這一點微光的存在,照出了更多的黑暗,正是眼前的明白,彰顯了身后無盡的茫然。這里存在著一個辯證的哲理:正是有限的明白彰示了帶來了無限的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