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們不知道災難什么時候會來襲,災難本身也固然令人恐怖,但如果日常在行動和思想上有所準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災難帶來的破壞。本文圍繞日本人的防災意識、國民防災運動、防災教育等做了闡述,反思中國不夠重視防災演練、國民防災意識薄弱的同時希望能借鑒參考日本在此方面豐富的經(jīng)驗。
關鍵詞:防災意識 防災運動 防災教育
概述:
1990~2008 年間,我國平均每年因各類自然災害造成約3 億人次受災,倒塌房屋300 多萬間,緊急轉(zhuǎn)移安置人口900多萬人次,直接經(jīng)濟損失2000 多億元人民幣。
2006年,中國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教授為研究國民的消防意識,對3000多名中國學生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其結果顯示如發(fā)生火災約有48.6%的人不知道如何逃生;甚至有 52%的人不認識消防安全標識。據(jù)調(diào)查,我國46%的民眾對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的人甚至根本不了解。從已經(jīng)發(fā)生的重特大火災事故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民眾消防意識淡薄所致。
這些事實讓我們更加明確地認識到,在中國防災訓練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國民的防災意識薄弱亟待提高。本文詳細介紹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防災意識、防災教育、防災運動等,期待從中得到中國國民提高防災意識的相關經(jīng)驗和提示。
1提倡“防災·防災”的日本
筑波研究生院人類綜合科學研究科對日本人的防災意識調(diào)查進行調(diào)查。2004年12月到2005年2月,新井洋輔、元吉忠寬等十人以茨城縣·宮城県東京道、靜岡縣、愛知縣原大學所屬的1350名學生為對象,進行了災害意識情況調(diào)查。調(diào)查結果讓日本人感到震驚——僅有19.3%的家庭備有滅火器或滅火水桶;也只有很少的家庭事先規(guī)定好災難時與家屬的聯(lián)系方式,并感嘆道“それだけではいけないなあ、防災意識を高めるため、もっと頑張らなければらならない(這樣下去可不行,必須得努力提高防災意識)”。
《中國時報》報導:“日本在規(guī)劃和設計城市時很重視防災、避難,城市會設有很多的‘地震避難所。此外,長期對市民們普及防災知識,每年‘防災日在全國各地演習防災訓練,通過長年的努力日本人的防災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睘槭裁慈毡救巳绱酥匾暦罏挠柧毮?。在介紹日本的防災教育相關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日本重視防災減災的相關背景。
2.日本重視防災的背景
日本被公認為世界性災難多發(fā)地帶, 地震、臺風、海嘯等經(jīng)常發(fā)生,由于國土面積狹小地形險峻,水災也是多發(fā)性的自然災害。
為了防止頻發(fā)的災害導致社會的不安定,日本從很久以前開始便著力于防災對策的制定、日常防災訓練的落實等。《巖松看日本》一書中提到的:其他國家在災害發(fā)生后,治安通常會極端的混亂,災后重建也常常被拖延。但是在災害頻發(fā)的日本,幾乎看不見治安極端混亂等情況,同時重建工作也開展得相當迅速。
3.日本國民防災運動
3.1 防災相關的計劃和方針
日本為提高國民的防災意識,不斷推進防災運動、制定防災相關的預算、完善災害對策基本法等。
日本與防災相關的預算分為科學研究、災害預防、國土保全、災后重建、國際協(xié)作等幾項。2001年~2005年,日本防災預算均保持在3萬億日元以上。
2006年4月,日本中央防災會議決定了防災運動相關的方針:
(1)防災(減災)活動要更廣闊的階層參加。(擴展大眾化)
(2)通過富有魅力、易懂的形式提供正確的(防災減災)知識(開發(fā)好的內(nèi)容)
(3)促進企業(yè)、家庭等對安全的投資(促進投資)
(4)促進更廣泛的合作 (各種組織參與的合作網(wǎng))
(5)每個國民、各階層用具體的行動不斷實踐(長期性活動)
3.2“防災日”和“防災周”與防災教育
為了不重演1923年9月1日由關東大地震所帶來的悲劇,日本將9月1日是定為“防災日”,且將8月30日到9月5日為“防災周”,在全國進行防災訓練、防災宣傳等。
日本還通過影像播放向大家介紹地區(qū)的防災計劃、安全設計、20世紀日本的地震災害、阪神·淡路大地震、關東大地震等資料;國民也有機會體驗災害時專用的留言號碼171;參加急救培訓班、家庭危機管理等相關防災講座。
教育委員會,要統(tǒng)一給各個學校發(fā)放國家制定的防災教育指南和指導資料,同時每年要負責指導應急治療和地震災害應對方面的培訓。學校制定了相關的防災計劃和教職員工行動手冊,在消防署的協(xié)助下,每年舉行2次防災訓練。
各家庭為了以防萬一需要確認避難所和準備緊急時帶出的袋子。每年一定要檢查備用的電池、礦泉水、罐頭等是否需要更換。此外,要額外儲存水、方便食品等,同時要借助防災演習的機會檢查家具是否穩(wěn)固、是否存在危險等。工作時段發(fā)生火災或地震,有可能會交通癱瘓,這樣上班族們還進行從工作地點步行回家這樣的新防災訓練。
4.結語
圍繞日本人的防災意識、國民防災運動、防災教育等做了闡述,反思中國不夠重視防災演練、國民防災意識薄弱的同時希望能借鑒參考日本在此方面豐富的經(jīng)驗。我們不知道災難什么時候會來襲,災難本身也固然令人恐怖,但是當它發(fā)生時如果連一點應對措施都不知道,在慌慌張張中失掉寶貴的生命這是讓人何等痛心和惋惜的。如果我們?nèi)粘T谛袆雍退枷肷嫌兴鶞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災難帶來的破壞。
參考文獻:
[1] 廣井修. 『新版災害と日本人』. 時事通信社.1995
[2] 王民.專題:災害教育.教育學報.2012年05期
[3] 李寧,陳國芳,王峰. 我國公民防災意識現(xiàn)狀及對策,沿海企業(yè)與科技,11,2010:
[4] 白巖松. 《巖松看日本》.華藝出版社.2007
[5] http://www.bousai.go.jp(日本內(nèi)閣府 防災情報首頁)
[6] 中國時報 2008年5月16日版
作者簡介:石荷花,四川外語學院成都學院日語系助教,日語語言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