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昆明方言中的“法”盡管與普通話有諸多相似之處,但昆明方言“法”在意義和用法上又較之普通話復(fù)雜的多,本文圍繞昆明“法”,探討了“法”在昆明方言中的用法。
關(guān)鍵詞:昆明方言 “法” 實語素 虛語素
前言:
昆明方言的許多字頗具特色,近年來丁崇明對昆明方言的“著”和“氣”的研究受到了學(xué)術(shù)界的廣泛關(guān)注。在昆明方言中“法”也是比較特殊的,與普通話相比,昆明方言的“法”不僅可以作為一個實語素,還可以作為一個虛語素。作為實語素的“法”較之普通話并無大異,作為虛語素的“法”則展示出了昆明方言的特點。
一、實語素的“法”
昆明方言的“法”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一樣可以用在詞語中作為詞語的構(gòu)詞成分,這樣的用法我們成為“實語素”的用法。在昆明方言中作實語素的“法”讀作[f?53]。
昆明方言中作為實語素的“法”在語法意義和用法上都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趨于相同。
(一)語義上
作為實語素的昆明方言的“法”和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也一樣都可以表示“方式”、“方法”、“道理”的語法意義。例如:
(1)這個東西呢用法是那樣?(這個東西的用法是什么?)
(2)這個人呢說法是特別呢好。(這個人的這種說法特別的好。)
上述兩個例句說明昆明方言的“法”作為實語素時也表示“方式”、“方法”和“道理”的語法意義。例(1)的“法”表示“東西的使用方法”。例(2)的“法”表示“說的道理”。
(二)語用上
昆明方言的“法”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相同常常與動詞性語素或名詞性語素一起構(gòu)成附加式合成詞。名詞性語素+法,構(gòu)成的附加式合成詞,其詞性大多為名詞,諸如,“方法、步法、手法等。動詞性語素+法,構(gòu)成的附加式合成詞,大多是動詞,諸如,說法、想法、叫法等。例如:
(3)這種方法太要得啦?。ㄟ@種方法太好啦?。?/p>
(4)這種手法太板扎啦!(這種手法太好了?。?/p>
(5)你這種喊法么他咋會聽得見?(你這樣的叫法他怎么可能聽見?)
(6)你對這件事的看法如何?(你對這件事的看法怎么樣?)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昆明方言中的“法”與名詞性語素相組合構(gòu)成的附加式合成詞,其詞性多為名詞。例(3)和(4)的“法”附加在名詞性語素后面作為名詞性語素的后綴,同名詞性語素一起構(gòu)成的附加式合成詞,其詞性是名詞性的。例(3)“方”是一個名詞性語素,“法”與“方”一起構(gòu)成的“方法”是一個名詞性詞語。例(5)和(6)的“法”附加在動詞性語素的后面,作為動詞性語素的后綴,與動詞性語素一起構(gòu)成的附加式合成詞,其詞性是動詞性的,例(6)的“看”是一個動詞性語素,“法”與“看”一起構(gòu)成附加式合成詞“看法”是一個動詞性的詞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昆明方言的“法”作實語素時,其所表達的語法意義和語用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基本是趨于一致。
二、虛語素的“法”
在昆明方言中“法”,除了可以做實語素外還可以作為虛語素。就這點而言昆明方言的“法”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是有區(qū)別的。
昆明方言中作為虛語素的“法”通常有兩種用法,一種是放在形容詞和表示心理活動動詞的后面表示程度的加深,這種用法的“法”常常與“這種”、“那種”、“這份兒”、“那份兒”這樣的詞語搭配使用。共同表達某種特定的語法意義。另一種是用在“之+形容詞+得+法”這種固定格式中表示感嘆語氣,相當(dāng)于“啊、哇、呀、啦、哪”。
(一)形容詞或心理動詞后面的“法”
“法”字用在形容詞和心理動詞后面,其基本框架大概為:
“這種(那種)+形容詞+法”
在這種用法中,“法”通常表示程度加深,常常還帶有無法形容的意味,相當(dāng)于“很”、“非常”、“太”這樣的程度副詞。例如:
(7)他對我那種好法。(他對我實在是太好了。)
(8)這件衣服這種貴法。(這件衣服實在是太貴了。)
(9)這碗飯這份兒好吃法。(這碗飯實在是非常好吃。)
(10)他工作那份兒用心法。(他工作實在是很認真。)
四個例子中的“法”都是用在形容詞和表心理的動詞后面,作為形容詞或心理動詞的后綴。在意義上都表示程度的加深。例子(5)表示他對我好到無法形容的地步,例子(6)表示衣服貴的離譜,這里的“法”在表示的不僅只是加深程度,同時還帶有貶義的意味,例子(7)表示飯非常好吃,例子(8)表示他工作十分用心。就意義而言四個例子的“法”都用來表示程度的加深,語氣的加重的意思,有時還帶有貶義意味。就用法而言例子中的“法”均是用于形容詞和心理動詞后面,并與“這種”、“那種”、“這份兒”、“那份兒”配合使用,共同表示程度的加深。
(二)用在“之”后面的“法”
昆明方言中用在“之”后面的“法” ,常常表示一種感嘆語氣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里的“啊、哇、呀、啦、哪”等,其基本框架是: 之+形容詞+得+法。昆明方言的這種用法常見于老派昆明人中,新派昆明人使用這種用法的頻率并不高。例如:
(11)她成績之好得法?。ㄋ某煽冋媸翘昧送郏。?/p>
(12)老趙對這個小姑娘之關(guān)心得法?。ɡ馅w對這個小女孩很關(guān)心哪!)
(13)這個姑娘之漂亮的法?。ㄟ@個女孩真漂亮?。。?/p>
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昆明方言中的“法”用在“之+形容詞\動詞+得+法”這個固定格式中,通常表示一種感嘆的語氣,例(11)表示贊嘆她成績好,這里的“法”用在“之+形容詞+得+法”的結(jié)構(gòu)里,相當(dāng)于感嘆詞“啊”和“呀”;例(12)贊嘆老趙關(guān)心小女孩,這里的“法”用在“之+動詞+得+法”的結(jié)構(gòu)里,相當(dāng)于感嘆詞“啊”和“哇”;例(13)贊嘆這個姑娘的美麗,這里的“法”用在“之+形容詞+得+法”的結(jié)構(gòu)里,相當(dāng)于感嘆詞“啊”和“呀”。
昆明方言的“法”作虛語素時既可以表示程度的加深,語氣的加重,也可以表示對某種事件的感嘆。昆明方言中這種“法”的用法是很特別的,是具有地域特點的,也是昆明方言的“法”區(qū)別于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法”的用法。
三、實語素的“法”和虛語素的“法”區(qū)別
在昆明方言中“法”究竟是作實語素還是作虛語素在分布上有相同之處,昆 明方言的“法”常用在“動詞+法”的結(jié)構(gòu)中,因此在很多時候需要區(qū)分。有相當(dāng)一部分是通過能否去掉句末的“法”,并且句子語意有無變化來區(qū)別的。例如:
(14)你這種想法要不得。(你這種想法不對。)
(15)他這種做法咋個行。(他這種做法不行。)
(16)他跑步的速度之快法。(他跑步的速度很快。)
(17)她的語速那種慢法(她的語素太慢了)
以上四個例子都是遵循“動詞+法”這種結(jié)構(gòu),但區(qū)別在于例(14)和例(15)的“法”不能省去,我們不能說“你這種想要不得”,也不能說“他這種做咋個行”,如果把例(14)和例(15)的“法”省去了,那么整個句子的語意就難以得到表達,句子根本就不通順。但是,例(16)和例(17)的“法”卻可以被省略,我們可以說“他跑步的速度快”,“她的語速慢”,即使例子(16)和(17)的“法”字被省略,但句子的意義卻沒有太大的變化。通過分析可以判斷出例子(14)和(15)的“法”在句子中作為實語素,但例子(16)和(17)的“法”字在句中作為虛語素。
通過這些例子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昆明方言中作為實語素的“法”是不能夠省略的,如果省略了,那么整個句子的原意也就隨之改變了,我們不能把“講講你的看法”,說成“講講你的看”如果把“法”省略了,那么整個句子就無法表達一個完整的語法意義。作為虛語素的“法”省去了,其句子的原義并沒有多大的改變,句子所表達的語法意義與以前基本一致。例(5)不能被改成“這種喊他咋會聽得見”,如果把例(5)的“法”去掉,則整個句子就會出現(xiàn)歧義,一種可以理解為“這種喊\他咋會聽得見”,一種可以理解為“這種喊他\咋會聽的見。相反,最為虛語素的“法”卻常??梢院团c它配合的“這種、那種、這份兒、那份兒、之”一同省略,省略后的句子保持原意不變,例(9)可以改寫為“這碗飯好吃”、例(12)可以改寫為“老趙對這個小姑娘關(guān)心”,例(13)可改寫為“這個姑娘漂亮”。
作為實語素的“法”,只能充當(dāng)名詞性語素和動詞性語素的后綴,但作為虛語素的“法”除了出現(xiàn)在“動詞+法”這種結(jié)構(gòu)中還可以出現(xiàn)在“形容詞+法”和“之+得+法”這兩種結(jié)構(gòu)中,表示程度加深和感嘆的語義功能。因此,盡管“法”作實語素和虛語素的分布有所相同,但作為虛語素的“法”的語義功能更為豐富一些。
四、昆明方言的“法”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法”的對比
(一)相同點
1、語法意義上
昆明方言的“法”與現(xiàn)代漢語的“法”在語法意義上都可以用于表示“方式”、“方法”的語法意義,在這一點上二者是相同的。例如:
(18)這種做法的雞太好吃了。
(19)這種做法的雞太好吃了。
2、語用上
昆明方言的“法”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一樣都可以用在名詞性和動詞性語素的后面構(gòu)成名詞或動詞。同時都可以用于陳述句中,但不能用于疑問句和祈使句中。例如:
(20)你呢想法太確了。
(21)你的想法太奇怪了。
(22)媽媽呢針法太好了。
(23)媽媽的針法太棒了。
例(20)和(21)的“想”是一個動詞語素,例(22)和(23)的“針”是一個名詞語素。上述例子表明昆明方言的“法”和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都可以用于名詞語素或動詞語素后面構(gòu)成名詞或動詞。
(二)不同點
昆明方言的“法”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的主要區(qū)別在于昆明方言可以用作虛語素,但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卻只有用作實語素的用法。
1、語法意義上
昆明方言的“法”不僅有表示“方法”、“方式”的語法意義,而且還有表示程度加深,感嘆、贊嘆的語法意義。而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卻沒有這樣的語法意義。例如:
(24)這道菜那種好吃法!(這道菜特別好吃?。?/p>
(25)你家娃娃之聽話得法。(你家孩子好聽話呀?。?/p>
2、語用上
由于昆明方言的“法”有贊嘆或感嘆的語法意義,因此昆明方言的“法”可以用于感嘆句中,但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沒有這種用法。例如:
(26)她這條裙子之漂亮得法?。ㄋ倪@條裙子好漂亮噢?。?/p>
(27)冰淇淋之好吃得法!(冰淇淋太好吃了呀?。?/p>
五、小結(jié)
昆明方言中的“法”通常有虛語素和實語素兩種用法,作為實語素的“法”在用法和意義上與普通話基本一致;作為虛語素的“法”體現(xiàn)出昆明方言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其用法和意義基本是普通話中所沒有的,作為虛語素的“法”常常用在形容詞和動詞后面表示一種程度的加深、語氣的加重和對事件的感嘆,就其語法意義和語用而言較實語素的“法”字要豐富和復(fù)雜。總之,這些虛語素的“法”展現(xiàn)出了昆明方言的地域特色和獨有的一面。因此,我把昆明方言的“法”和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法”做出如下歸納:
參考文獻:
[1]《云南省志·漢語方言志》[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2]《昆明方言志》[J].玉溪師專學(xué)報,1990(z1).
[3]丁崇明、榮晶《昆明方言的“著”字》[J].方言.1994(4)
[4]張華文《昆明方言常見的語氣詞》[J].方言1996(3)
[5]張華文《昆明方言常見的語氣詞二》[J].方言1997(4)
[6]丁崇明.《昆明方言的“氣”》[J].云南民族大學(xué)學(xué)報,2005(3).
作者簡介:楊欣(1987.6.17-),女,云南昆明 2013年7月畢業(yè)于云南大學(xué)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專業(yè), 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