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鐵凝是當代文壇上一個重要的作家,在她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過很多的意象,鐵凝借助意象來承載她的情感,而在眾多的意象中出現(xiàn)較多的就是關(guān)于“棉”一類的意象。本文將以其具體作品中的具體描寫作為切入點,探討分析“棉”意象在鐵凝小說中存在的作用與意義,對于鐵凝來說“棉”是她筑起了對人性體貼和愛的暖墻。
關(guān)鍵詞:鐵凝 小說 棉意象
“每一個有獨創(chuàng)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總是有自己的慣用的、幾乎已經(jīng)成為不自覺的心理習慣的、反復出現(xiàn)的觀念(包括范疇)、意象。正是這些觀念、意象里。凝聚著作家對于生活獨特的觀察、感受與認識.表現(xiàn)著作家獨特的精神世界與藝術(shù)世界,它們打上了如此鮮明的作家個性的印記。以至于可以在其上直接冠以作家的名字。稱之為‘XXX的意象、‘XXX的觀念,從而構(gòu)成了我們所要緊緊抓住的最能體現(xiàn)作家個體本質(zhì)的‘典型現(xiàn)象?!盵1]鐵凝就是擁有“典型意象”的作家,在她的作品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了很多有著豐富意義的“棉”意象,“棉”意象也總是以不同的形象出現(xiàn),它有時是棉被,有時是棉花,有時是棉衣,但不論“棉”意象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它都暗含著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承載著鐵凝對人性的體貼和愛。
一、“棉被”的溫暖多情
棉,本是一種生草本植物,它的果實如桃,里面有白色的纖維和黑褐色的種子,纖維是供人紡織和絮衣被用的。對于“棉”來說它是為人取暖、保暖的,沒有生命,沒有過多的含義,但在鐵凝的創(chuàng)作中,“棉”已經(jīng)不僅僅是為人取暖的,它變成了有生命,可以寄托人的情感象征物。
在鐵凝的小說里“棉”是以不同的樣子出現(xiàn),“棉被”、“紫花襖”、“笨花”等等,不論“棉”以何種形式出現(xiàn),它都承載了鐵凝對人類體貼與愛。在中篇小說《午后懸崖》中,鐵凝讓“棉”以棉被的形式出現(xiàn),小說對主人公韓桂心的母親張美方囤積棉被的情節(jié)進行了細致的描寫,說張美方與棉被戀愛了,張美方變成了“棉被狂”,張美方的業(yè)余時間都花在棉被上,采買棉花、采買被里被面和縫合被子,在韓桂心看來,張美方的行為是奇怪的,但是張美方卻認為只有棉花才能給予溫暖,猶如她對她的女兒韓桂心所說的“世界上什么都是靠不住的,能給你溫暖的只有棉花” [2],在張美方看來,棉被是棉花形象化的,是一種更實際的溫暖,張美方認為棉被越多,質(zhì)量越好,就越能溫暖人,溫暖人的內(nèi)心,她空出一整間的房間來放置棉被,而且將棉被塞的密不透風,在張美方的世界里,她認為棉被是可以抵御任何的寒冷,可以無所顧忌的向它取暖、避寒,黑石頭村的冷猶如冰塊一樣留著了她的心理,讓她害怕。而讓張美方害怕、寒冷不僅僅只有黑石村,還有人們對他們母女的冷眼,她對自己說謊時內(nèi)心的寒戰(zhàn),都使得她被冰冷包圍,沒有人能夠拯救她,對于張美方來說,她是渴望溫暖的,但是卻害怕溫暖的消失,所以她選擇棉被,用棉花的輕柔和柔軟來溫暖自己的心。在中國古代,常常將女性說成是“陰”,而“陰”又連接著寒冷,在張美方的眼里,作為女人的她是害怕冷的,所以她寧愿讓棉花淹沒自己也不愿讓寒冷淹沒自己。從中就可以看到棉被在這里不僅僅是發(fā)揮自己的自然屬性—供人取暖,也溫暖了人心。在鐵凝的筆下,棉被象征著可以給人溫暖、供人寄托情感的事物。在鐵凝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類似的棉被還在《無雨之城》中出現(xiàn),女主人公有個習慣就是每周末睡懶覺,她的懶覺是以天為單位的,為了睡覺可以不吃不喝,在溫暖的床上被棉被包圍著她感到無限的安全,棉被為她營造了一個安全的空間,在棉被里她可以安心的做夢,享受年輕的時光,可以肆意的與愛人撒嬌,而且不受打擾,在這里棉被象征了一個可靠、安全、溫暖的空間。而在《棉花垛》《笨花》中,棉被出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溫暖多情的“花房”,在《棉花垛》《笨花》中,都有鉆花地的描寫,無論是曾經(jīng)年輕的米子、大花瓣兒還是后來的小臭子、小襖子,她們都延續(xù)著當?shù)氐娘L俗,她們每次鉆花地,都進到了不同人的被窩里,棉被營造了這有著曖昧的棉被窩,在這里棉被象征著溫柔、多情又溫暖的“花房”,它的存在為孤獨、寂寞、寒冷的守花人帶來了溫暖。在《笨花》里,同艾對于向喜拿回的棉被有著很獨特的感情,這床棉被是同艾親自為要從軍的向喜縫制的,她花心思的為這床棉被上縫制“四蓬繒”,她想讓棉被幻化成她來陪伴在丈夫的身邊,她也想用這精心的縫制的棉被來讓丈夫時時記著她,在這里的棉被已經(jīng)變成妻子對丈夫愛的信物,它承載著妻子對丈夫的愛。而當向喜將棉被捎回笨花之后,棉被則變成了同艾對向喜的思念之物了,同艾睡覺用這床棉被,聞著棉被上向喜的味道來思念著丈夫向喜,這床“棉被”象征著是同艾堅守住的愛情,從前她和丈夫的那些恩愛,在她看來堅守住了這條老棉被, 就像堅守住了丈夫,“棉被”是承載了著同艾對向喜的愛,被同艾寄托了對向喜的思念與深情。
二、“笨花”的恬淡善良
笨花,是棉花的一種,聽名字就可以感覺到它是土生土長的植物。鐵凝的很多小說中都提到過笨花,在2006年她將笨花命名為她最新長篇小說的名字。對于鐵凝來說,笨花不再是棉花的一個種類,在她的筆下“笨花”有著實際的指向也有著隱含的意義,它作為一個村莊的名字,包含著豐富的含義,“笨花”將笨重的勞動之基與輕盈的花之體態(tài)相結(jié)合構(gòu)成一種奇異的意象,作為冀中特有的意象,“笨花”帶著一種沁人心脾的溫暖迎面而來,它承載著鐵凝對人類的體貼和愛,象征了鄉(xiāng)土人的恬淡與善良。鐵凝在小說的扉頁上就簡單的介紹了笨花,在鐵凝的眼里笨花不在是棉花的品種,它是一種精神空間,是一個可以有故事的鄉(xiāng)村,文本開篇描寫著笨花村的黃昏,說笨花村的“黃昏像一臺戲,比戲還詭秘。黃昏是一個小社會,比大社會故事還多?!盵3]“笨花村的黃昏也許就是從一匹牲口打滾兒開始的:太陽下山了,主人牽著勞作了一天的牲口回村了。當人和牲口行至家門時,牲口們卻不急于進家,它們要在當街打個滾兒。打滾兒是為了解除一天的疲勞,打滾兒是對一整天悲憤的宣泄。”[4]在這黃昏朦朧的狀態(tài)下,又響起了以雞蛋換蔥,買燒餅、酥魚、煤油的吆喝聲。鐵凝向讀者塑造出一個恬靜安逸、樸實溫潤的中國式的鄉(xiāng)村,“笨花”已經(jīng)存在于鐵凝的思想,成為了鐵凝創(chuàng)作的空間。這樣的村莊里必定會造就一批恬淡善良的人,如主人公向喜像一株“笨花”,他樸實簡單,對人實在,他略懂詩書,讀過“四書”、“五經(jīng)”,后以賣豆腦為生。而恰逢亂世,他走入軍營,戎馬一生,卻又回歸鄉(xiāng)土,他沒有貪戀名利場,笨花的樸實簡單、恬淡善良在他的心理種下了根。他對名利的淡薄、為人的善良都是“笨花”所給予的,“笨花”始終在他的心理,是笨花的溫潤、平實造就了向喜。笨花本身只是平常的冀中植物,它無法與洋花相比,但是它樸實無華,成為了冀中人們賴以生存的事物,它象征著一種力量,對于向喜這株綻開的“笨花”,他代表了笨花村的傳統(tǒng),他的成長給人一種力量,一種可以沖破花苞、沖破傳統(tǒng)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屬于笨花的。
慢慢的讀者就可以體會到“笨花”不僅是一個村莊名字,也是鐵凝對恬淡善良的一種表達。“笨花”是溫柔的,嬌弱的,多情的,卻也是堅韌的。同艾,向喜的原配夫人,她擁有著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美德,但她也擁有著“笨花”的堅韌執(zhí)著,她可以容忍丈夫的另娶,可她也有著自己的堅持,她攜子回到笨花,在沒有丈夫的生活中,靠自己的堅韌來料理著笨花的家,撫養(yǎng)著年幼的兒子,同艾是恬淡的她愿意回歸笨花,回歸這塵土飛揚,炊煙裊裊,日做日息的鄉(xiāng)村生活,哪怕是沒有丈夫的陪伴與愛,同艾也是善良的,她對人和善,她接受順容,接受取燈,接受小妮兒,在同艾的身上笨花的恬淡與善良更著平實。然取燈,這一在外地成長的笨花兒女也擁有笨花的恬淡與善良,她喜歡笨花,對笨花的一切都充滿著熱情,笨花的恬淡吸引著她,而她也擁有笨花的善良,她從不在父親向喜面前提及自己的親生母親,她善良地對待著與她同齡的人,幫助小襖子上夜校,并在后來的抗日斗爭中拉攏小襖子,讓她靠近革命。她主動親近孤僻的西貝梅閣,與梅閣做朋友,這些都是“笨花”恬淡善良的表現(xiàn)。鐵凝借著“笨花”,來展示她筆下的恬淡與善良,來抒發(fā)她對人性的體貼與關(guān)愛,“笨花”這一象征,蘊含了作者更多的希望,也象征了人性美好的一面。
鐵凝對“棉”意象是厚愛的,她借“棉”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鐵凝曾經(jīng)說過,她希望找到一種簡單、溫潤、樸實的方式來寫人情的美,而在“棉”意象的書寫中,她找到了對人性體貼的“棉被”,用“棉被”的溫暖多情來捂熱人的心,而“笨花”,則是鐵凝懷著的一顆真摯的心,用她筆下的“笨花”恬淡善良來傳達著她對人類生活的永遠的愛和體貼。
注釋:
[1]理群:<心靈的探尋>。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2頁。
[2]《午后懸崖》鐵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39頁
[3][4]《笨花》鐵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年版 第7頁
參考文獻:
[1] 《午后懸崖》鐵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版
[2] 《笨花》鐵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6年版
[3]《世俗塵煙中的“笨花”——鐵凝長篇小說《笨花》的一種解讀》朱育穎,《名作欣賞》,2008年3月
作者簡介:高巧緹(1988-),遼寧鞍山人,渤海大學文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