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
三十七歲的中山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谷德近不幸自殺身亡,引來了人們的關注,也引發(fā)了人們對于高校中青年教師這一群體生存狀況的關注與思考。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我國高校四十歲以下青年教師人數(shù)目前已超過八十六萬,占全國高校專職教師總數(shù)的63.3%。2010年發(fā)布的《中國高校青年教師調(diào)查報告》顯示,作為近九成擁有博士學位的高知群體,高校青年教師也是高壓人群,72.3%的受訪者直言壓力大。有青年教師自嘲為“工蜂”、“知識民工”,他們坦陳現(xiàn)在身心“不堪重負”。
目前高校正如同當下中國社會一樣,可謂是貧富懸殊、苦樂不均。一部分教師已經(jīng)先富起來,而大多數(shù)的“青椒”(青年教師戲稱自己為“青椒”),生存狀況不盡如人意。
在這個高度市場化了的社會中,知識完全可以轉化成為財富,從而改變自己的生活。對于從事熱門的、與社會經(jīng)濟關系緊密的專業(yè)的那一部分教師而言,他們大抵可以將本職工作與財富的獲得結合起來,他們是高校中幸運的一群。但同時,高校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完全憑借著本職工作,認認真真地進行教學與科研,在經(jīng)濟收入方面是有限的,要提高經(jīng)濟收入,就意味著要“不務正業(yè)”,從事各種兼職。但這也同時意味著從事教學研究的時間與精力大大被壓縮,影響本職工作。逝去的谷德近老師,他從事的專業(yè)算是個熱門專業(yè),完全可以在社會上大顯身手,比如從事律師等工作賺大錢?;蛟S他為了心愛的研究工作,放棄了這樣的機會,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選擇,他自己和家人承受了更多的生活壓力……
對“青椒”們乃至高等教育事業(yè)傷害最嚴重的是:即便不計較經(jīng)濟利益,全身心投入到學術與教學,“青椒”們也得不到應有的學術意義上的尊重和回報。各種資源的高度集中以及分配的不合理,高校自然也不例外?!扒嘟贰眰冃列量嗫嗟刈隹蒲?,卻很難拿到項目,得不到資助。好不容易寫成了論文,卻難以發(fā)表。因為拿項目、發(fā)表文章很難說完全是按公平的程序來進行的,水都很深,都不是“青椒”們?nèi)菀赘愣ǖ氖虑?。另外在高校高度行政化的情況下,作為教學、科研主力的“青椒”,在校內(nèi)資源的分配上,也有被邊緣化的趨勢,甚至有些基本的權益都得不到保障。這些不公平的事情,進一步增加了青年教師身心方面的壓力,剝奪了他們的幸福感。
在這樣一個扭曲了的體制中,他們也只能用扭曲的方式進行抗爭。有的人苦熬,終于熬成了婆婆,成為體制的受益者,過上了傳說中的幸福生活。有的人劍走偏鋒,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走穴”事業(yè)中去,把學校的本職工作當成副業(yè)。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自始至終無法擺脫抑郁的生活狀態(tài),雖然谷德近老師那樣的悲劇是個別現(xiàn)象,但很多人生活在不幸福中,卻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對于廣大青年教師來說,生存狀況的種種不盡如人意,不僅是財富的匱乏,更是公正的匱乏、權利的匱乏,這嚴重損害著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